《大班创意美术活动实践探究》研究方案
(2019-07-30 11:38:35)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 |
一、选题背景:
创意美术是通过实践操作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动手能力,注意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而大多园所的现状是幼儿美术教学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涂涂画画上,限制了幼儿独立思维的空间和范围,影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和进步。
创意美术,很适合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切身实践,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中美的事物,并且用他们的小手去创造美。
二、理论依据:
卢梭认为儿童创意活动是指“儿童通过自我发现、自我想象的智力活动来达到智慧的更高境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基于这些理念,我园决定在全园内每周五下午开展以美术为主的幼儿艺术特色课,大班为创意美术。
三、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大班幼儿正处于人生求知欲望最强的启蒙阶段,动手动脑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利于萌发幼儿的创造力。通过学习剪、画、粘、贴、捏、拓等美工方法,激发幼儿好奇心,不失时机地使幼儿的创新精神得到早期开发。创意美术是3-6岁的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与爱好随意的发挥,儿童用彩泥捏出不同的造型,绘画是更基础的内容。幼儿在创意美术活动当中,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并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自我创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四、研究内容:
幼儿的创意美术活动,就是在幼儿动手操作的游戏、尝试和探索活动过程中让他们边模仿,边探索实践,尝试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以美工艺术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活动以美术创作为主要内容,以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区域活动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获得体验和经验的同时,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发展潜在的创造性智能,促使其富有个性地发展。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生活教育理论和《幼儿园教育发展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有关精神,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给课题实验与研究以有力的指导。不断学习美术技法、美术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拓宽自己研究的思维、视野。
2.问卷调查法:在幼儿园大班年级组老师及家长中展开问卷调查,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深入了解大班幼儿创造力的基本情况,为制定课题活动方案提供充分的依据。
3.行动研究法:由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知识、能力、情感发展差异明显,因此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形式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以使不同的幼儿个体都能在活动中不断积淀和发展审美经验,习得必要的美术创作技能,提高美术创造的表现能力,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并发展艺术智慧和潜能。因此,充分呵护不同幼儿个体的审美兴趣和爱好,凸显幼儿在创意美术活动中主体地位。以《幼儿园教育纲要》的有关精神为指导,创设情境,设计一些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的活动方案,并与中国传统节日、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品德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在创意美术活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调整、再实践,逐步获得经过实践验证的具有应用价值的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研究成果。
4.作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以了解幼儿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大班幼儿的绘画可以反映他们的知觉特征和对所创作的作品形成的表象特征。通过绘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其智力水平。研究表明,智力落后的儿童所画的图画,其内容惊人地千篇一律。在儿童的绘画中,还鲜明地表现出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他们的态度既影响主题的选择,也影响作画方式,特别影响对物体和人物的着色,儿童往往会把“坏人”和不喜欢的人物涂成黑色。
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收集与课题砑究有密切联系的事实材料,分析、归纳教学实践中的相关措施,对取得的经验进行提炼,撰写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
研究对象:本园大班幼儿
研究要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创作活动,探索适大班年龄段幼儿参与的美术创作活动形式,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手法和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不断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切实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和能力:以区域活动为审美自由创作的互动平台,满足不同幼儿审美爱好和审美表现的欲望和需要,使幼儿的艺术创意获得最大限度的张扬。
六、研究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9.3-2019.4)
1.确定课题,构建框架;
2.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3.制定计划,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9.5-2019.10)
幼儿教育活动应体现三个原则,即“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纲要》在艺术领域的教育“指导要点”中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实施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力争研究取得实效。
1.按照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启动课题研究。探索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创意美术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2.总结回顾第一阶段的研究进展情況,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反思,向专家请教,积极学习理论知识,明确后阶段课题研究的方向和任务;
3.根据中期研究情况,对课题硏究方案作适当的调整,完善课题研究计划,继续进行课题研究。
(三)结题鉴定阶段(2019.11-2019.12)
1.整理研究过程性论文,案例;
2.撰写课题研究的论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为课题研究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