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等于买入
(2022-06-29 15:36:20)分类: 理念 |
@唐朝:持有=买入吗?我在书房写过两篇文章,向书房发送“持有”就可以收到。我的结论是“持有≠买入”。
至于段总说的“持有=买入”,他的含义不过是,你此时持有这个股票就意味着你放弃了等价的现金,所以在任何一个时刻,持有股票从数学上和用同等市值的现金去买入这个股票是一码事。
因此,它是一个事实,是一个现象。这其实就是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不需要因为是名人所说,就看的多神秘。
但它实际上是一个太极。投资者平时关心的持有和买入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他们数学上等不等价,而是说现在支持我持有某股票的逻辑,是否同样支持我在目前这个价位买入。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看老唐所写的“持有≠买入”了。
有些朋友在这个问题上喜欢追着质问的:“假如你的孩子将你的全部持仓卖掉,你会不会马上买回来?”
这是典型的绝境二选一送命题,我没有标准答案。
它是辩论场里的常见陷阱,除了无休止的口才展示之外,没有什么意义。
类似的经典场景有:
你开着火车,岔道上一边两个小孩,一边五个小孩,你撞死谁?
大海航行,船要沉了,必须将100个人里的50人推下大海,你推哪些?……等等。
如果我回答,我认为怎么做都对。偷懒就买回来,当小孩打破一个花瓶,弄丢了一笔钱,懒得去费神;
愿意重新衡量,就再比比,性价比高的投资对象上,多买点儿。性价比较低的投资对象上,少买点儿;
愿意只买入买点以下的企业,剩余部分另寻目标,也不是不行。
除了极端的高估和低估区域,投资的决策很容易做之外,其他大片区域并不是黑白分明的。
而且即便未来走势证明你的行动对或错,也并不能证明你的作法和背后的逻辑的对错。因为你选择之后的走势,仍然有很多偶然因素影响着,并不必然如此。
重要的是,第一,不要把自己逼进不清楚的区域去做决策;第二,如果到了不清楚的区域,不管做什么决策,接受就好了,不要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