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广西行-贵港:悠然见南山

标签:
365杂谈历史旅游 |
分类: 旅游 |

为了躲过北海居家3天的隔离防疫政策,南宁落地后,直奔贵港北帝仙山,途径南山,顺路参观;

南山寺,位于广西贵港市城南4公里处南山公园狮山岩洞内,寺院香火繁旺,古钟卧于岩洞,

其周围大大小小岩洞及金刚殿中,有自北宋起历代名人墨客留下的石刻遗迹,形式有诗词、题记、题额、序跋和修葺捐资题名碑等。



南山寺,古刹周围众峰林立,姿态各异,风景秀美,是贵港市城市休闲的最好去处之一。是千年古寺,岭南名刹。






宋仁宗于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大力整顿寺宇,下令“毁天下无额赐寺院”,由于南山寺是州治所在的寺庙,素负盛名,宋仁宗乃亲书“景祐禅寺”匾额赐给南山寺。因此南山寺又名景祐禅寺。自此,南山寺声名远播,成为岭南名刹,终日香客盈门,达官贵人、骚人墨客慕名来游者,络绎不绝。这是南山寺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

山明水秀本从来,云水光中计四峰”。寺依山踞洞而建,门外有菩提树,寺内曲径通幽,有宋、元、明、清石刻百余方和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大铁钟等历史文物。





南山寺就在狮山下依山据洞而建,掩映于万绿丛中,山前群峰环绕,如向狮王俯伏朝拜状,构成一幅惟妙惟肖的天然秀丽胜景。南山寺始建于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

善智和尚来到贵州(今贵港),踏遍山川,最后选在风景如画的狮山岩洞里建立寺庙,供奉如来、三宝诸佛,自此南山寺香火兴旺,名气日盛。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宋真宗以宋太宗墨迹赐天下名山,南山寺获赐太宗御书224轴,并建御书阁安奉。当时,南山已成为天下名山,扬名中原大地。







从文笔山行约400米,就到坐落狮山的南山寺步入寺门,再沿石级而上到八角亭。此亭始建于清初,乾隆后期重修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南山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亭内供奉大肚佛,两侧是四大金刚,亭的三面墙壁镶满一块块石碑。亭东第一块是建八角亭的碑文,文曰:清朝初期,南山寺“景物萧疏十之四五”,据贵县志记载,那时,由于农民起义纷呈,清立国十三年后才有县官来坐衙执政。碑文里说的知县澹(淡)公,就是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到任的。

回到南山寺门西侧,甘液池边,有棵远近闻名的菩提树,树高16米,主干直径1.1米,叶大如掌,遮覆直径达8米,四季常青,树本名贝多罗,是佛教圣树,相传以前西天众僧在此树下宣讲佛经,证菩提果,因而又称菩提树,因其稀有长寿,而成为南山寺之瑰宝。此树原产印度,中国稀有,南山寺和广东羊城光孝寺各有一棵,合起来齐名。贵港人曾绍箕于1686年作《南山即景》诗时曾提到菩提树云:“行看池边菩提树,灵鸟枝头学梵音”,据此推断,南山寺菩提树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但迄今还是青翠挺拔,枝繁叶茂,未显龙钟老态。更奇的是,将菩提叶浸于水中,存其盘脉,俨如薄纱,寺中僧人曾用以写经,可存千年,今人用作书签,可防蛀虫。








洞内钟乳石丰富多姿,有飞来佛、石狮、石象、石鲤等,另有晋代葛洪炼丹遗址和流米洞遗迹。




该洞又是南山寺供奉如来佛祖及寺僧做佛事的地方,这尊如来佛像是新塑造的,高八米,故该洞又称大殿。


洞的左侧有一口大铁钟,叫飞来钟,高1.8米,口径1.2米,重一吨多,用槌击之,发出巨响,山鸣谷应,声播十里。钟面铸有“皇宋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乙丑岁正月”,“抚州匠人曾守政铸造”等字样。此钟历时近千年,为贵港市尚存16个铁钟之最,是全国十大名钟之一,被列为广西重点保护文物。这个古老铁钟原是广州光孝寺的神物,它之所以神,据传说,因它慕南山风景优美,香火兴旺,在一夜之间从广州飞来,自挂于大洞一根横木之上,长鸣七天七夜而止。神钟还能卜吉凶,知祸福,来人拜之、求之,都逢凶化吉,是南山寺又一奇宝。


进入洞中,只见该洞上窟窿,下宽敞,东西长50米,南北宽30米,高15米多。因洞中有“石像天成,非凿非刻”的天然石佛三尊及历元到明,后人增刻已达三十余尊,小石佛遍布崖上,故名石佛洞。





大洞是个文物丰富的大宝库,不但有石佛、石象、石牛、石狮、石虎、石鲤,还有御书碑和飞来钟等胜迹,以及历代骚人墨客的诗词、题额摩崖,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







从八角亭沿着之字形石级直上,就到南山大洞。洞门刻有:“洞门云锁三冬暖,石室风生九夏凉”的对联。洞门石壁上有一棵不老松,是贵县旧八景之一。这棵小松树自公元989年建寺时已有,一千多年来,不长高也不长大,总是老样子,四季常青,令人称奇。据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典故就源于此。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文笔山巍峨高大,厚重端庄,西看如支笔,东望似猴子,北眺像观音。山前有一池塘,据说,以前常有骅骝(猴子)、凤凰在塘边或塘中戏耍,故名骅骝塘,又名凤凰塘。相传,文笔山是贵港一支神笔,它以骅骝塘为墨池,大地为纸,舔之不完,写之不尽,是贵港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

南山二十四峰,根据各山的不同形状分别名为:狮山、文笔山、驴山、马山、鸡儿山、屏风山、栖凤山、靴山、风浪山、三台山、大钟山、朝笏山、螺山、莲花山、白鹤山、尖山、香炉山、望夫山、独寨山、两面山、凉帽山、龟山、凤凰山,形似狮子,半山腰有两个石洞,分列于狮鼻两边,形似狮子的两个鼻孔,山上遍长“龙骨草”,把整个狮山覆盖得严严实实,活象一只披茸醒狮。迎着初升红日,狮山就会出现“醒狮朝阳”一景,煞是好看。南山寺就在狮山下依山据洞而建,掩映于万绿丛中,山前群峰环绕,如向狮王俯伏朝拜状,构成一幅惟妙惟肖的天然秀丽胜景。

文笔山巍峨高大,厚重端庄,西看如支笔,东望似猴子,北眺像观音。山前有一池塘,据说,以前常有骅骝(猴子)、凤凰在塘边或塘中戏耍,故名骅骝塘,又名凤凰塘。相传,文笔山是贵港一支神笔,它以骅骝塘为墨池,大地为纸,舔之不完,写之不尽,是贵港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










从文笔山行约400米,就到坐落狮山的南山寺步入寺门,再沿石级而上到八角亭。此亭始建于清初,乾隆后期重修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南山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亭内供奉大肚佛,两侧是四大金刚,亭的三面墙壁镶满一块块石碑。亭东第一块是建八角亭的碑文,文曰:清朝初期,南山寺“景物萧疏十之四五”,据贵县志记载,那时,由于农民起义纷呈,清立国十三年后才有县官来坐衙执政。碑文里说的知县澹(淡)公,就是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到任的。



南山寺,古刹周围众峰林立,姿态各异,风景秀美,是贵港市城市休闲的最好去处之一。是千年古寺,岭南名刹。






宋仁宗于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大力整顿寺宇,下令“毁天下无额赐寺院”,由于南山寺是州治所在的寺庙,素负盛名,宋仁宗乃亲书“景祐禅寺”匾额赐给南山寺。因此南山寺又名景祐禅寺。自此,南山寺声名远播,成为岭南名刹,终日香客盈门,达官贵人、骚人墨客慕名来游者,络绎不绝。这是南山寺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

山明水秀本从来,云水光中计四峰”。寺依山踞洞而建,门外有菩提树,寺内曲径通幽,有宋、元、明、清石刻百余方和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大铁钟等历史文物。





南山寺就在狮山下依山据洞而建,掩映于万绿丛中,山前群峰环绕,如向狮王俯伏朝拜状,构成一幅惟妙惟肖的天然秀丽胜景。南山寺始建于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

善智和尚来到贵州(今贵港),踏遍山川,最后选在风景如画的狮山岩洞里建立寺庙,供奉如来、三宝诸佛,自此南山寺香火兴旺,名气日盛。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宋真宗以宋太宗墨迹赐天下名山,南山寺获赐太宗御书224轴,并建御书阁安奉。当时,南山已成为天下名山,扬名中原大地。







从文笔山行约400米,就到坐落狮山的南山寺步入寺门,再沿石级而上到八角亭。此亭始建于清初,乾隆后期重修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南山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亭内供奉大肚佛,两侧是四大金刚,亭的三面墙壁镶满一块块石碑。亭东第一块是建八角亭的碑文,文曰:清朝初期,南山寺“景物萧疏十之四五”,据贵县志记载,那时,由于农民起义纷呈,清立国十三年后才有县官来坐衙执政。碑文里说的知县澹(淡)公,就是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到任的。

回到南山寺门西侧,甘液池边,有棵远近闻名的菩提树,树高16米,主干直径1.1米,叶大如掌,遮覆直径达8米,四季常青,树本名贝多罗,是佛教圣树,相传以前西天众僧在此树下宣讲佛经,证菩提果,因而又称菩提树,因其稀有长寿,而成为南山寺之瑰宝。此树原产印度,中国稀有,南山寺和广东羊城光孝寺各有一棵,合起来齐名。贵港人曾绍箕于1686年作《南山即景》诗时曾提到菩提树云:“行看池边菩提树,灵鸟枝头学梵音”,据此推断,南山寺菩提树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但迄今还是青翠挺拔,枝繁叶茂,未显龙钟老态。更奇的是,将菩提叶浸于水中,存其盘脉,俨如薄纱,寺中僧人曾用以写经,可存千年,今人用作书签,可防蛀虫。







在大洞东侧,有两个小岩洞,一称流云洞,清晨经常有云雾从山外漫进。一称流米洞,在洞顶石壁上有一似漏斗状的小洞,以前有米从洞中流出,寺中几人,米流几许,不多也不少。这些米从那里来呢?相传是金龟和仙鹤去游伏波滩,见米船触礁沉没,将遗下的米运回南山寺的。但后来有个贪心和尚,把流米洞凿宽,企图让米多出,把金龟和仙鹤辛辛苦苦运回的大米掏空了。金龟和仙鹤知道后,叹息道:“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一怒之下,从此不再去运米了。自此之后,流米洞也不再流米了。金龟和仙鹤终日坐禅,后来也仙化了。据说,南山二十四峰中的龟山、鹤山,就是当年金龟、仙鹤的化身。此外,在流米洞北侧的石壁上还有个直通山顶的洞,险陡难上。洞中有条跃龙门的鲤鱼,故称石鲤洞。公元1872年有个学士游南山曾吟诗一首,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道:“胡不贯之柳,烹玉法一试?”意思是说:“为什么不用柳条把那条鲤鱼串回来蒸它吃呢?”鲤鱼跳龙门,龙门就在这里,你看,鲤鱼已跳到洞口来了。

洞内钟乳石丰富多姿,有飞来佛、石狮、石象、石鲤等,另有晋代葛洪炼丹遗址和流米洞遗迹。




该洞又是南山寺供奉如来佛祖及寺僧做佛事的地方,这尊如来佛像是新塑造的,高八米,故该洞又称大殿。


洞的左侧有一口大铁钟,叫飞来钟,高1.8米,口径1.2米,重一吨多,用槌击之,发出巨响,山鸣谷应,声播十里。钟面铸有“皇宋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乙丑岁正月”,“抚州匠人曾守政铸造”等字样。此钟历时近千年,为贵港市尚存16个铁钟之最,是全国十大名钟之一,被列为广西重点保护文物。这个古老铁钟原是广州光孝寺的神物,它之所以神,据传说,因它慕南山风景优美,香火兴旺,在一夜之间从广州飞来,自挂于大洞一根横木之上,长鸣七天七夜而止。神钟还能卜吉凶,知祸福,来人拜之、求之,都逢凶化吉,是南山寺又一奇宝。


进入洞中,只见该洞上窟窿,下宽敞,东西长50米,南北宽30米,高15米多。因洞中有“石像天成,非凿非刻”的天然石佛三尊及历元到明,后人增刻已达三十余尊,小石佛遍布崖上,故名石佛洞。




寺内有一块极为珍贵的御书碑。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图贴睦尔亲王被流放海南岛,中途来游南山。公元1323年奉召返京,重游南山,并亲书“南山寺”三字赐与寺僧。公元1328年图贴睦尔登位,号文宗皇帝。后贵州(贵县)州官撰跋刻《御书碑》立于石佛洞北壁下保存。

大洞是个文物丰富的大宝库,不但有石佛、石象、石牛、石狮、石虎、石鲤,还有御书碑和飞来钟等胜迹,以及历代骚人墨客的诗词、题额摩崖,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







从八角亭沿着之字形石级直上,就到南山大洞。洞门刻有:“洞门云锁三冬暖,石室风生九夏凉”的对联。洞门石壁上有一棵不老松,是贵县旧八景之一。这棵小松树自公元989年建寺时已有,一千多年来,不长高也不长大,总是老样子,四季常青,令人称奇。据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典故就源于此。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文笔山巍峨高大,厚重端庄,西看如支笔,东望似猴子,北眺像观音。山前有一池塘,据说,以前常有骅骝(猴子)、凤凰在塘边或塘中戏耍,故名骅骝塘,又名凤凰塘。相传,文笔山是贵港一支神笔,它以骅骝塘为墨池,大地为纸,舔之不完,写之不尽,是贵港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

南山二十四峰,根据各山的不同形状分别名为:狮山、文笔山、驴山、马山、鸡儿山、屏风山、栖凤山、靴山、风浪山、三台山、大钟山、朝笏山、螺山、莲花山、白鹤山、尖山、香炉山、望夫山、独寨山、两面山、凉帽山、龟山、凤凰山,形似狮子,半山腰有两个石洞,分列于狮鼻两边,形似狮子的两个鼻孔,山上遍长“龙骨草”,把整个狮山覆盖得严严实实,活象一只披茸醒狮。迎着初升红日,狮山就会出现“醒狮朝阳”一景,煞是好看。南山寺就在狮山下依山据洞而建,掩映于万绿丛中,山前群峰环绕,如向狮王俯伏朝拜状,构成一幅惟妙惟肖的天然秀丽胜景。

文笔山巍峨高大,厚重端庄,西看如支笔,东望似猴子,北眺像观音。山前有一池塘,据说,以前常有骅骝(猴子)、凤凰在塘边或塘中戏耍,故名骅骝塘,又名凤凰塘。相传,文笔山是贵港一支神笔,它以骅骝塘为墨池,大地为纸,舔之不完,写之不尽,是贵港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










从文笔山行约400米,就到坐落狮山的南山寺步入寺门,再沿石级而上到八角亭。此亭始建于清初,乾隆后期重修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南山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亭内供奉大肚佛,两侧是四大金刚,亭的三面墙壁镶满一块块石碑。亭东第一块是建八角亭的碑文,文曰:清朝初期,南山寺“景物萧疏十之四五”,据贵县志记载,那时,由于农民起义纷呈,清立国十三年后才有县官来坐衙执政。碑文里说的知县澹(淡)公,就是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到任的。
悠然见南山-知识-名师课堂-爱奇艺
https://www.iqiyi.com/v_10oyhj0kcco.html
前一篇:2022金秋北京
后一篇:2022秋广西行-贵港:北帝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