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六十二章

(2022-05-03 21:33:08)

第六十二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简,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冲(中)。

译文

天地公平公正不偏爱,视万物若祭祀神灵(道衍生的各类神,法则)仪式所用的刍狗;神灵附体于刍狗如同刍狗合道合法,神灵脱离了刍狗如同刍狗脱道离法;万物合道合法就得到救助保护,万物脱道离法就受罪受罚。聖人公平公正不偏爱,视百姓若祭祀神灵(道衍生的各类神,法则)仪式所用的刍狗;神灵附体于刍狗如同刍狗合道合法,神灵脱离了刍狗如同刍狗脱道离法;百姓合道合法就得到救助保护,百姓脱道离法就受罪受罚。天地之简政约法省刑,也许犹如吹奏龠器乎,心虚务虚而不理亏,作而愈发。过分的烦苛的政刑(政令和刑罚)致使气数穷尽,不如奉道(中正)。

 

注释

    天地:(1)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会。

《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2)犹天下,宇宙。

《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李善 注:“天地,犹天下也。”

3)指天地神灵。

《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一年打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

《红楼梦》第六九回:“﹝凤姐 ﹞於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诚祷告。”

4)犹境界,境地。

唐李白 《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5)天地,是语境可以随着知慧进化不断扩展的词。道教认为天中复有万天(万是虚词,指很多),其中有会毁灭的天地与永恒不灭的天地。

不仁:公平,公正,不偏爱。仁:(会意。从人,从二。意思是两个人在一起,两个人愿意走在一起,表明相互之间都有亲近的要求。本义:两个人亲近友爱);仁最早写作“|二”,即一竖二横,其一为阳,其二为阴;仁者,夫妻二人相亲相爱也,引申为随着亲疏关系而程度相应变化的有等级差别的偏爱;偏爱,仁爱。仁爱:偏爱,亲疏远近有等级差别的偏爱。偏:(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颇;片面,侧重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仅注重某方面或对人对事不公正;偏私,不公正,不公平;配偶的一方;偏袒;偏差,错误;倾侧。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陈:陈献,陈设供奉。箧衍,指方形竹箱,盛物之器。尸祝:古代祭祀时对神主掌祝的人;主祭人。齐戒: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典礼之前,常沐浴更衣,戒绝嗜欲,使身心洁净,以示虔敬。将:扶持,扶助;供养,奉养;奉行,秉承;请;携带;带领;顺从;随从。蘇:取草;割草。爨:烧;烧火做饭。爨,炊也。祭祀时,刍狗被人们认为神灵附身,神灵守护着刍狗,因而此时的刍狗是尊贵的受保护的,盛以竹箱,上面用精美的绣巾覆盖着,主祭人斋戒以将之供奉。祭祀神灵仪式结束后,人们认为神灵已经脱离了刍狗。神灵脱离了刍狗,刍狗脱离了神灵,致使刍狗失去了神灵的庇护,以致遭受践踏蹂躏,任由行者踩头颅踏脊背,任由蘇者(拾草人)拿去烧火做饭,被焚烧成灰。刍狗的荣辱存亡,取决于神灵是否附身它,取决于神灵是否保护它。

    天地之简:天地之简法、约法、省刑、轻徭薄赋。

简:(1)简省;简易;简单。

如:简绝(简练,爽快);简至(治事简易,思想通达);简编凛烈(历史是无情的);简选(简择选拔);简阔(简略宽疏)

2)稀少。如:简出(少出);简讼(减少刑狱讼事)

3)大。如:简圭(大的玉圭);简珠(大珠)

4)通“柬”,选择,选择(人才)。

简能而用。——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简放(选出遣散);简界(精选之后);简选(简择选拔);简卜(择日卜问);简才(选择贤才);简用(选用);简拔(选拔,选用提拔)

5)检阅。如:简稽(检阅稽核);筒孚(稽核属实,真确可信);简阅(检阅);简徒(检阅部众)

6)检查;检验。

如:简较(查阅;核对);简验(检查验看);简孚(稽核属实,真确可信)

7)分别;辨别。

如:简认(辨认);简别(甄别);简序(甄别次序);简第(甄别等第);简会(区别理解)

8)通“谏”;谏诤,直言规劝。

犹之未远,是用大简。——《左传•成公八年》

9)简政,约法,省刑;约法省刑,轻徭薄赋;省刑罚,薄税敛。

约法省刑是汉初的立法原则之一,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而实施的立法原则。

简政:简政令,精简政令;精简政府机构,减少不必要的政府机构;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减少机构冗杂闲余人员。

约法:谓约束以法;简省法令;简约法令。

省刑:指减少或减轻刑罚。省:减少;精简。

汉•贾谊《过秦论中》:“约法省刑,以持其后。”

《汉书•食货志上》:“上於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晋书•李雄载记》:“雄性宽厚,简刑约法,甚有名称。”

《晋书•武帝纪》:“(泰始四年春正月)戊子,詔曰……又律令既就,班之天下,将以简法务本,惠育海内。”

《清史稿•高宗纪一》:“乙卯,上诣圜丘行大雩礼,特诏贬损仪节,以示虔祷。以旱命省刑宽禁。”

橐龠:龠器;吹龠,奏龠,吹奏龠器。龠极可能滥觞于“吹火管”,吹火管即无音孔之龠。

1)橐,指口袋,古代也指一种鼓风吹火器。具炉橐,橐以牛皮。——《墨子•备穴》

槖,通“托”,依附。重争士橐。(指依附诸侯或卿大夫。)——《韩非子•五蠹》

2)龠:(“籥”( yuè)的本字。会意。从品仑。“品”表示乐器的管孔,仑是按顺序排列之义。本义:乐器名)。

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说文》。经传皆以籥为之。龠是古老的吹奏乐器,形制如笛,竖吹。龠在历代宫廷雅乐中应用颇广。龠:又称苇龠、豳龠。关于苇龠,据《乐书》记载:古之人始作乐器,而苇龠居其先焉。震为六子之首,龠为众乐之先。据《礼记•明堂位》记载:“土鼓、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周礼•春官•龠章》云:“掌土鼓、豳龠。”豳是古地名,在陕西境内。豳龠即指豳地之龠。在《诗经》中有多篇提到龠,如:“左手执龠,右手秉翟”;“龠舞笙鼓,乐既和奏”,可见当时龠在民间相当流行。关于龠的形制,古书亦多有记载。《尔雅•释乐》:“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风俗通》:“龠,乐之器,竹管三孔”;《毛诗传》:“龠六孔”;《广雅》:“龠谓之笛,有七孔”;《旧唐书》:“管三孔曰龠”。朱熹《诗集传》:“龠,如笛而六孔或三孔。”由此可见,龠形制如笛,以三孔龠年代最为久远。

古龠发源于“吹火管”,至少在近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完形的多音孔乐器。龠是古老的吹奏乐器。溯其源,它极可能滥觞于人类早期的生活炊具——“吹火管”。“龠”字本义乃可作“吹火管”解,吹火管即为无音孔之龠,也就是早期的开口律管。据史载:黄帝命伶伦作律,伶伦截竹首制为“黄钟之宫”,也称“黄钟之龠”(本《汉书•律历志》),是为后世律吕之本。也为历代度、量、衡三者法制之基础。足见古龠之器由来尚矣,它不仅是后起的横向联合吹之笛,竖吹之箫乃至直吹的一切簧哨类乐管的先祖乐器,还是历代声律及度、量、权衡制度之根本。诚如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所言:“龠者,七声之主宰,八音之领袖,十二律吕之本源,度量权衡之所由出者也”(《律吕精义》)。左手食指按上孔,右手食指按中孔,右手中指按下孔,吹之,其声悉协音律。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说文》。

古龠发源于吹火管,至少在近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完形的多音孔乐器——骨龠(据考古);至黄帝时期,又出现了以天然植物材料制作的“苇龠”(据《礼记》);尧舜禹时期的大理皋陶作“夏龠九成”,龠被首倡为宗考乐舞的标志性乐器,是边吹边舞的(据《吕氏春秋》);殷商时期,“龠”字已经盛行于甲骨文,多用作祭名。至两周时期,古龠更被隶定为“文舞”的代表性乐器,是华夏礼乐文明的重要标识之一。此时的古龠已被阐扬得光焰四射,据史载:武王伐殷,祀庙谒祖有龠人(《逸周书》);穆王西游,大奏广乐有龠器(《穆天子传》);国祭中,击鼓歌诗有“龠章”(《诗经》);宫廷里,掌握国子舞羽吹龠有龠师(《周礼》),足可见古龠文化在先秦时期的灿烂与辉煌。

动:(1(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3)触动;触动感应;感动;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感动(触动;触动感情,引起同情、支持或向慕;犹感应,谓受影响而引起反应)。

4)做;操作;劳作。

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谓治理经国大业;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5)使用,动用。如:动笔(用笔书写或作画);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

6)行为。如:举动(举止;行动;特指重大的政治行动;措置;措施);动作(行为举动;劳作,劳动;动弹;活动)。

7)命。命:命令,政令,教令;动,用。命:动,用。如:遵命(表示依照对方的嘱咐);命戒(命令与禁令);命词(遣词,用词;制诰,诏书;也指草诏,为皇帝起草诏书);命诏(君王的命令)。如:命旅(出师,誓师,启程);命笔(动笔,使笔);命管(命笔)

多言数穷:过分的烦苛的政刑(政令和刑罚)使气数穷尽。烦苛:繁杂苛细;繁杂苛细的法令、政令。苛细:指要求严格且琐碎;苛刻烦琐。

政刑:政令和刑罚。政令:政策和法令;政府公布的法令;泛指政府发布的有关施政的命令。命令:发令以使之,谓发令而使其做某事,现指上对下发指示;帝王的诏命,朝廷的文书,后指上对下所发的指示。命令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发布的指挥性和强制性的公文。命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必须严肃审慎,不能滥用,错用。

数穷:气数穷尽,气数已尽。穷尽:到尽头;尽头;竭尽;极尽;终止,止境。尽头:末尾,末端;终点,终结的地方。气数已尽:形容人或事物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

1)多: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超过正确的或需要的数目;过多;过分的;不必要的;重,与“轻”相对。过多:过分或过量。过分:亦作“过份 ”;超越本分;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不必要:不是不可缺少;不是非这样不可。

2)言:政令;号令;政刑。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国语•周语》。韦昭注:“言。号令也。”

又如:言语(命令;指示);言文(法律条文);言文刻深(法律条文严峻刻薄);言出法随(命令一下达,就依法考核、赏罚)

3)数:道数,方法;气数;命运。方法:办法;门径;方术,法术;法则。方法,在哲学、科学及生活中有着不同的解释与定义。

道数:道之精理;气数;路数;法则。

气数:气运,命运;指人生存或事物存在的期限;人生长短或事物朝代所存在的期限。

气运:气数,命运。命运:天命运数;比喻发展变化的趋向;指生命的气化运行规律。

命运,即宿命和运气,是指事物由定数与变数组合进行的一种模式,命与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为定数,指某个特定对象;运为变数,指时空转化。命与运组合在一起,即是某个特定对象于时空转化的过程。运气一到,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所谓命运,在命理学上来讲,实际上有两重含义,一是命,指先天所赋的本性;二曰运,指人生各阶段的穷通变化。

守冲(中):守道(中正),守正道(中正);奉道(中正),奉正道(中正);持冲(中);保持内心的虚无清静。

守中:保持内心的虚无清静;守正道;持中;持守中道。持中:持守中道。道冲,道中。

中正:指正道;得当;不偏不倚;纯正;正直,中直;指正直之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第四十九章
后一篇:第七十五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