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可渡古桥

据民国《宣威县志稿》记载,可渡桥旧时为木桥。清朝康熙年间,总督范承勋始建石桥,历多次坍塌重建。
现留三孔石拱桥为百年前的民国6年,由曲靖名人赵樾出资建成。桥身全长60米,宽度5.5米。中孔净跨10.5米,边孔净跨9米,中孔距离水面高度为11.7米,边孔距水面9.8米。桥面铺设整齐块石,两侧有桥栏,两端建有十余米长的引桥,形成平缓坡度,桥南立有“普济可渡桥”石碑。
可渡桥所在地自古是云贵往来必经之地,地势险要,从秦修筑五尺道起,就是重要通道。三国时诸葛亮、唐御史中丞袁滋、明朝傅友德、杨升庵等都曾从此走过,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与人员往来。
相传赵勋丞上京赶考,到可渡河边遇洪水猛涨,难以过河,便发誓若能渡河不误考期,为官后定在此建石桥。后来他果然考中为官,临终前嘱咐儿子赵樾建桥,赵遵父遗愿建成可渡石桥。
可渡桥与周边的“飞虹竚鹤”石刻、可渡关关址、可渡古驿道等古迹,共同构成了可渡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是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云南省重点旅游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古桥旁又建了新桥,古桥成了可渡河上珍贵的历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