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称为加拿大的国石,极为罕见的宝石,还是生物化石形成的!
丽晶讲珠宝含义
当您看到这幅图时,一定会忍不住问——戒指的主石,这个像欧泊又像玛瑙的东西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斑彩菊石。
1908年,一名国家地理调查队的成员在阿尔伯达圣玛丽河沿岸发现斑彩螺的矿化化石。而直到1981年才发现了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高质量斑彩宝石。国际珠宝联合会(CIBJO)于1981年正式承认斑彩宝石为宝石。
斑彩石(Ammolite)是一种稀有的发乳光的宝石,商品名为Calcentin或Korit,成分来源是菊石的化石残骸。主要见于洛基山脉的东坡,而当地的印第安土著部落黑脚族则称之为Aapoak(Kainah语里小而会慢行的石头的意思,源于石的色泽)或Iniskim(水牛石)。
虽然这种宝石在市场上不常见,可是地位却不小,它被称为“加拿大的国石”。因为市场上目前能见到的斑彩石大多来自马达加斯及和北美地区,但国际上承认的真正的宝石级别的斑彩石,都来自北美的阿尔伯达、加拿大及其周围发现的斑彩化石。这一地区的斑彩石的色彩最为艳丽,才被认为是宝石。
因其颜色绚丽多彩,因此做出来的成品非常漂亮。
也常常有人会把它和欧泊、火玛瑙等弄混。
(斑彩菊石)
(火玛瑙)
(欧泊)那么问题来了
斑彩菊石到底是什么呢?
彩斑菊石又名斑彩螺,是菊石科生物化石中具有晕彩效应的品种,那菊石又是什么呢?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头足纲生物,它比恐龙还要早出现1.7亿年。7500万年前,阿尔伯达省地区是一片温暖的浅海,海中生活着相当数量的各种鹦鹉螺,由于洛矶山脉频繁的造山运动使得火山时常喷发,常常将数米厚的火山灰落于海面使得浅海中的生物大量迅速死亡并被掩埋。年深日久,该地区的火山灰足足有四公里厚。随着之后的地壳运动,浅海区的地层才逐渐回到接近地面的位置。而当年深埋其下的鹦鹉螺则因为丰富的铁、镁元素和火山灰的封闭作用,演变为今天全球独一无二的螺类化石——斑彩石。
至于它长啥样,大家可以看一下下图中的菊石复原图——
(远古时代的菊石,相当凶猛,它长着长长的腕足,小鱼小虾小螃蟹一旦被它缠住就难以脱身了。菊石的个体大小差异非常明显,壳的直径可从1厘米到2.5米。)
(无晕彩效应的菊石化石)
也许看到上图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这菊石看起来这么丑,那些漂亮的光泽是从哪里来的呢?
斑彩菊石表面有多层的文石矿物薄层,光线在这些层之间发生干涉从而产生绚丽的颜色。
文石矿物薄层的厚度越大,越易形成红、绿色的晕彩,反之则形成蓝、紫色。红、绿色是彩斑菊石的主体色调,产量也最大。蓝、紫色的菊石由于文石矿物层较薄而极易破碎,导致产量小很多,因此价格也更贵。特定色调深红,紫罗兰和金色是非常罕见的。(这和珍珠的晕彩效应的原理类似。)
(偏光显微镜下的斑彩菊石文石层)
斑彩菊石是如何加工变成首饰的?
开采出来的斑彩菊石是不能直接做首饰的,彩斑菊石开采出来以后不宜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因为它易氧化,需要镀膜保存。
从采石场获得的彩斑菊石需要经过抛光,镀膜等一系列过程才能变成我们从货架上看到的模样。
由于彩斑菊石具有晕彩的地方很薄、易碎,晕彩层厚度常在0.5mm-0.8mm,如果不拼合就没法镶嵌成首饰啦。所以在用彩斑菊石制作饰品时常以页岩、黑玛瑙或玻璃衬底,形成二层石,有时还会在顶层添加合成尖晶石或石英,形成三层石。(有点类似于我们常见的欧泊二层石、三层石。)
斑彩菊石的等级划分——
B级及标准级:不够宝石级别
A 级:一种绚丽的颜色
AA级:两种以上的绚丽颜色
AAA级:三种以上的绚丽色彩
AAA是最高等级,亦最珍稀。属罕见珍品,货源极有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