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张局
退休后到我公司当副总
作者:老倪878(原名:倪小刚,197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记者,淮安广播电视台《直播淮安》栏目制片人。曾获“江苏省广电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先后从事过社教类专题、新闻评论、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公益广告等题材创作,多篇作品在省市获奖。出有杂文集《说的刚好》)
来源:淮安淮安2019年
7月6日、7月7日
温度升高,夏日的路面温度更高,汽车尾气无精打采的向路面喷出一股有气无力的尾气。一辆印有“公务用车”字样的帕萨特停在了距离解放路后厨饭店200米的小巷子里,张局下车后向驾驶员挥了挥手:“你回去吧,晚上不用来接了”。虽然驾驶员小刘跟随张局有十几年了,但是,张局对他说的话并不多,这是一个领导应该有的威严。八项规定后,张局仍然参加着一些饭局,地点从星级宾馆转战到了一些中小型的特色小饭店,有的饭店藏在居民区,而且没有任何店招店牌。用张局的话说:“这样好,这样好”。同样是饭局,以前是公款,大家都不会问,也不会说,似乎成了一种默契,酒足饭饱后会下意识的自己对自己说一句:“社会就这样”,如今也可能是公款,但是大家不会说,更不会问,问了之后会给人“不入流”的印象。至少,不管是谁买单,酒反正是自己提着进饭店的,不像以前,提前一俩小时,驾驶员就把这事给办好了。
八项规定后,张局外出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车接车送这么多年了,尤其是这样的夏天,一般情况下,驾驶员小刘会提前20分钟把车发动,以便于张局上车时,车内温度保持恒温,“领导那么忙,那么烦,不应该让领导在这些小事上烦神”,小刘心里时常这么想。公车取消后,张局一开始还有点不习惯,后来,由以前的车接车送,变成了只送不接,每次饭局后,张局会很自豪而委婉,故意强调又漫不经心地说:“哎呀,现在取消公车了,我也习惯了,多走走路吧,实在不行还有哈罗单车,你看,我就是包月的,省一点钱”。
淮安城的大小饭店似乎永远是那么灯火通明,解放路车来车往,后厨饭店重新装潢后,灯的瓦数比以前提高了一倍,餐厅内的“挑高”也有了变化,空间感带来的尊贵感会让每个人在饭局期间有意无意的找个人加深两杯。人不多,一共7个人,张局坐在主席位置,右手边坐的是在水一方开发公司的老总吕建国,因为吕建国排行老三,所以圈内人都叫他三哥,辈分晚一点的叫他三爷。今天这场饭局对于张局和吕总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五年前,张局动用自己的关系为吕建国拿了一块地,吕总感激涕零,答应张局到他公司当副总,随时都可以,双方都在提防对方录音,所以,两人的这段对话是在南京一家洗浴会所的桑拿房完成的,这真是一次“赤裸裸”的对话,也是一次“赤裸裸”的交易。如今,自感要出事的张局准备通过辞职这种体面的方式退出体制,所以想起了多年前,吕总对他说过的话。
世界上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五年前,张局的运作,让吕总的公司低于市场价,以3200一平方米的地价拿了一块地,拿到地后,吕总迟迟没有动工,动了工后一幢一幢楼慢慢起,起好后,一栋一栋楼慢慢开盘,就这样,房价从五千不到,涨到了将近一万,往少了说,吕总通过和张局的这个“友谊”,至少多赚了五千多万。在张局看来,这五千多万,至少也能分到两千万,因为,如果没有张局,吕总的这五千万是不可能赚到的。但是吕总却不这么认为,“成功人士”虽然嘴上会说:感谢大家的关心,感谢各届人士的关心。但是从心底里,都会认为“成功”完全靠的是自己的智慧和辛苦。
吕总的朋友圈每过一两个月会晒出全世界各地的旅游照片,张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段时间,张局日子不好过,民间传言太多,早在几年前就有人传他被双规了,关系近一点的人会提醒提醒他,比较关心又不方便问的人,过一段时间会打个电话给张局,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看看电话关机没关机,有没有人接电话。没出事前,谁都不相信自己会出事,有人是见了棺材才掉泪,而张局是想到棺材就出汗,经过一个多月的思想斗争后,张局决定向组织提出辞职,但是辞职前,有些话必须要和吕总说清楚。
后厨的餐厅里,灯光比较非常亮,便于用壶推,有一种灯光天生为高潮而准备,近3米挑高的空间,让张局不再局促,饭局千万种,但是每一场饭局里都包含着或多或少的利益,即便没有现实利益,“联络感情”也是利益的一种,在辞职前的这段时间里,张局仿佛看透了很多事,这个社会就像饭局一样,太现实,对别人没有用的人,不会有人想起,甚至朋友圈都没有人点赞,即便有人想起偶尔“聚聚”,也显得可有可无,在饭局里是那种绝对的配角,连互相敬酒都显得牵强。在张局眼里,这个社会的所有饭局似乎都是一群“有用的人”在推杯换盏,社会,本不该这么现实,但是,想生活的更好的一群人,却一边叫嚷着社会太现实,一边毫不犹豫地扎进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有时候还乐此不疲。
张局喝酒也是看人的,碰到领导的时候,几乎没有发言权,也不会发言,提都不会提自己的转氨酶高,一切主观意向都会随着领导的情绪而改变,部委办局里,人人都是有性格且内敛的人,有没有好印象或者说会不会结下梁子,往往不在大事上,而是取决于一两件小事,有的时候,得罪人和讨好人一样,容易也不容易。按照以往的风格,今天这样的场合,张局会少量的喝一点红酒或者黄酒,自从当了局长以后,张局只喝一种红酒——纯进口的波尔多薄荷味红酒,他这个习惯只有驾驶员小刘知道,车后备箱里常年有人会放几箱在里面,这种红酒中的薄荷味夹杂在青草味中,只在波尔多及澳洲库纳瓦拉等冷凉地区生长的赤霞珠常有这种香气。
一反常态,刚坐下来,张局就主动提出喝白酒,其实刚进门的一刹那,张局用旁光看到了放在餐厅大门正对面酒柜上的茅台15年,暗红色的包装盒,张局再熟悉不过了,这么多年来,张局的味蕾最适合这种酒,上次在金蝶苑,一个人喝了一斤半,而且也里不用找水喝,一觉睡到自然醒。当然,今天喝白酒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时候和吕建国聊一聊了。
人的格局会改变的,当初吕建国做建材生意的时候,典型的一种小农意识局限了他的发展,做了15年建材基本上一无所获,陷入“钱呢,进货了,货呢,卖了,卖了货后的钱呢,进货了”这样的循环中,而且,虽然代理了一个二三线建材品牌,但是遇到熟人的时候,一种长时间为了生活而努力的本能让他能宰一刀是一刀,表面上看,一单生意多赚了几千元,其实,时间一长,慢慢的就把生意给做死了。有时候,生意人和官场上的人一样,你对别人真心不真心,时间会知道。
发展起来后的吕建国,慢慢的悟到了这个道理,真正做生意的人,一定是求长远的,而且实力越强越谦卑、越有危机感、越不觉得自己是有钱人,所以在圈内,吕建国慢慢积累了自己良好的口碑。饭局进行到一半时,张局端起半壶酒,向吕建国使了个眼色,准确地说,连眼神都没有使,只是做了一个侧身的动作,吕建国本能就端起了慢慢一壶就,离开座位,走到了餐厅里的一角,餐厅很大,氛围进行到下半场时,没有谁会注意到两两之间在圆桌外站着聊天。对话很短,“吕总,我正在考虑过段时间到你在盐城的分公司去做点事”,这是一个话茬子,张局在看吕总怎么接话,其实,吕总早就听说社会上关于张局的留言,张局的话刚说完,他就紧跟着接了话,“张局,我们俩都没有喝多,或许以前你是我领导,但是也是我恩人,我五年前答应你的事,我吕建国说到做到,而且一定会做到,合同可以明天就签,今晚签也行,张局,到我公司当副总”。吕总说话的表情、语气和内容,无疑让张局吃了一颗定心丸。
“哎呀,老吕啊,这么多年你还是没有变,性格依然是那么耿直,这样吧,这么多年,我没这样敬过你,我喝了,你随意”。
“不能,张局,我敬你,你半壶,我一壶,我全喝光”。
话,都在酒中。
两个月后……
清风扬帆网传来消息,张局接受组织调查。吕建国随即把张局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招入了公司,与一般的大学毕业生一样,张局儿子拿的是年薪,50万一年,职务是总经理助理。三个月后,张局的儿子被开除。
江苏省淮安市洪爱民律师善意提醒:
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律师咨询电话:1386155934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