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向上,慕光生长
(2021-05-12 21:07:16)分类: 生活感悟 |
愿你向上,慕光生长
刘立新,1971年生于安义县万埠青湖港头村,现任郭上小学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2013年出版作品集《清明雨》,有幸一览;今又获赠新作《愿你向上,慕光生长》,亦搁床头,欲临睡前慢慢品读。
我们身边的作家刘立新,也许不为太多人所知,这很正常,因为“身边无风景”,身边的名人,大家一般都不屑一顾;亦因为现在很多人的业余时间都被短视频所占据,对作家作品关注极少。我因为机缘关系,和他接触不多,但了解不少,他是一个慕光生长,积极向上的人。因为文如其人,我对他的了解,很多也是从他的文章中获取的,我们年龄相仿,出生地相邻,人生境遇相似,所思所悟相像,所以稍一接触就很容易相知了!
我们年龄相仿,出生地相邻。我出生在万埠骆家洲,他出生在青湖洲,他比我年长四岁,都是出生在七十年代,那时的共同点就是一个“苦”字。我们小时候都听祖辈哼过同一个民谣:骆家洲(青湖洲),苦悠悠,有女莫嫁骆家洲(青湖洲)。黍米饭,天天有,大米饭要等腊月二十九。但是他慕光生长,积极向上,把小时候受的那些苦品成了甜。小时候我们都玩过的《推铁环》游戏,人人经历过的《夜路历险》被他写进了文章;小时候我们经常做的事《钩田藕》,《又到桂花香》时摇“桂花雨”被他写进了文章;小时候我们最期待的《露天电影》《儿时的爆米花》《枣子熟了》也被他写进了文章;生活当中遇见的《蔑王》《老木匠》《牛伢人》《媒婆》《拾荒人》《哑巴神剪》《撑渡人》都被他一一收入囊中。有时候我在想,我们在青少年时期经历的很多事是相似的,为什么他的美好变成了一篇篇文章?为什么他的一篇篇文章能登上报刊?这应该源于他的慕光生长,笔耕不辍吧!受他的影响,在近两年暑假闲暇时,我也回忆起了自己心底里的那片浪花,写了《耙粪》《放水》《浇鱼》《砍柴》《偷枣》《放牛》《玩房》《摘花生》等10多篇文章,不过我写的仅限于自娱自乐,自己留存而已。我也想学着慕阳生长,不断向上了!
我们的人生境遇相似,所思所悟相像。我父亲在刚过不惑之年突发脑溢血舍我们而去,那时我还在南昌师范读普二;从他的文章《教师节想父亲》一文中得知他父亲是一名小学校长,在45岁那年骑自行车因公出差时不慎摔入山谷与世长辞,刚初中毕业的他接过他父亲喜爱的教鞭,站在他父亲依依不舍的讲台上。同样的境遇让我们在没有父亲的父亲节里总是黯然神伤,悲痛不已,所以哀伤怀念父亲的文章屡屡流露于笔端,受他的影响,我也曾写过《清明思父言志》的文章;同样的境遇让我们感觉到亲人团聚的不易,会用心去感受、去珍惜、去感恩,从他的文章《坚强的岳父》《伯父的背驼得像石拱桥》中可窥一斑,受他的影响,我也曾写过《我的祖父母》一文;同样把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教育的经历,让我们对教育总是那么难“断舍离”,在他的文章中教育小故事是非常多的,《乡村教育竞风流》《那些泛黄的教案》《两块“责任田”》等文章,让我们了解了他追求的最原生态的最真实的教育,受他的影响,最近几年我也开始记录我在教育工作的一些感悟,如《怀念中考》《叩问中考》等。他把他经历过的痛苦化作力量,他把他经受过的悲伤化作感恩,他把这种力量和感恩倾诉笔端,他在慕光生长,终于等到了春暖花开。
我们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我们都在偏僻的村小教过书,都当过村小的校长,唯一不同的是我机缘巧合从成百的村小校长杀奔出来,一路向前,把大部分时间都付诸在琐碎的学校管理工作中,他却一直留在村小当校长,在自己喜爱的写作领域闯出了一番天地。若干年后,更多的人会记住他的《清明雨》,记住他的《愿你向上,慕光生长》。有谚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是何其渺小,一个人的一生又是何其短暂,每个人的境遇不同,但是只要做最好的自己,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我们不能要求阳光天天围着我们转,但是我们可以如向日葵般慕光生长,不断向上!我们也可以像身边的作家刘立新一样,自己慕光成才后,还《愿你向上,慕光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