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a佳人00
a佳人0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6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毕竟英雄是学人”—试析孙诒让诗歌的情感世界

(2018-07-25 08:46:10)
标签:

教育

“毕竟英雄是学人”

           ——试析孙诒让诗歌的情感世界

刘海霞(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施春晖(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

本文受到[08B27]2008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WYK0650]2007温州市文化工程研究课题的资助。

 

内容摘要:本文以晚清学者孙诒让的诗文集《经微室遗集》中的诗歌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解读文本来挖掘孙诒让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即醉心学术、流连经史的专情;忧国忧民、关心时政的激情;念亲怀友、感怀伤世的深情。这三方面的情感构成孙诒让诗歌情感世界的主旋律,帮助我们了解这个伟大学者的人品和精神追求。

关键词:孙诒让,《经微室遗集》,诗歌,情感世界

 

孙诒让字仲容,号籀庼居士,浙江瑞安人与俞樾、章太炎并称清末三学者。孙诒让博学精深,一生共著述三十五部,经学、文字学、甲骨学、金石学、校勘学、目录学、文献学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他又是一位教育家,是近代浙江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于此同时,孙诒让也留下了数十首诗歌,收录在《籀庼诗词》、《经微室中。

孙诒让的诗歌创作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其父孙衣言有《逊学斋诗抄》,孙以诗震海内外,其诗盖包四灵、轶止斋、战胜李(梦阳)、何(景明)、王(世贞)、李(攀龙),而追李、杜、苏、黄叔父孙锵鸣诗歌创作成就很高,王树献评孙锵鸣诗在苏子瞻、陆务观之间在词作方面,《全清词钞》录孙衣言的《忆旧游》、《摸鱼儿》,孙锵鸣的《齐天乐》、《琐窗寒》,孙诒让的《苏武慢》等词数首

孙诒让12岁,“衣言归寓永嘉县城南,授诒让诗法。”[1]但是孙衣言对于孙诒让的诗歌创作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在孙诒让七岁时,孙衣言曾写下一首诗:“陶潜稚子求梨枣,汝爱文章亦自痴。他日读书毋效我,阴何鲍谢总支离。”[2]在这首中他要求孙诒让潜心治学、不以词章为业。孙诒让最终选择学术,给我们留下大量学术著作,而仅仅只留传下数十首诗歌,这也与其父的教导有莫大的关系。

由于家族的深刻影响和自己的深厚学养,孙诒让诗歌虽然留下诗歌数量不多,但是内容丰富,展现出独特的情感世界。

一、醉心学术、流连经史的专情

作为学者,在孙诒让的诗歌中,绝大多数都与其学术活动有关,反映出孙诒让做为大学者“醉心学术,流连经史”的精神风貌。

1、以诗会友,鉴赏评定古刻古画

以《经微室遗集》为例,该书收录了孙诒让50余首诗词中,题画或者赏玩古刻、拓本的就有30余首,大多是友人嘱托其题咏和鉴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孙诒让的学术活动和交游情况。

从诗题来看,这些诗歌大致可以分为:(1)题古刻古印拓本,如《周伯龙妹倩以明隆武兵科给事素园李公遗印见示,作诗纪之》、《题焦山定陶鼎拓本二首》、《题吉日癸巳石刻二首》、《题新始建国铜竟拓本》、《题赵婕妤汉玉印拓本》等。(2)题古籍刻本,如《题宋椠二徐说文注》、《自题顾亭林集校本后》、《题时文刻本二首》。(3)题书画,如《题万年少赠顾亭林秋江别思图拓本》、《叔方姻丈属题阳明先生书简真迹》、《品茶图》、《题李癖研先生模灵飞经遗迹》、《虎汘三笑图为兰庭题》、《题杨雪沧静观图》等。

从上述诗歌题目可以看出,孙诒让的诗歌带有学术活动的特点,集中在古刻拓本和古籍赏鉴方面,体现出清代学人诗的特色。诗歌内容围绕着拓本或者书画艺术价值的鉴定、相关史实吟咏和辨证,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1900年写成的《题吉日癸巳石刻二首》,孙诒让主要追溯了西周君主周穆王的故事和传说。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歌咏过周穆王瑶池阿母缔窗开,黄竹歌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孙诒让则不仅追溯了周穆王与西王母的传说,还追述了西周徐国的诸侯徐偃乘机造反的事件。“昆仑西母事微茫,黄竹歌成已耄荒。不有骅骝千里足,只愁徐偃是真主。”对周穆王的求仙行为和严重后果进行了讽刺和批评。

 1902年创作的《叔方姻丈属题阳明先生书简真迹》中对明代思想家和政治家王阳明表现出景仰:“冶亭人帖劫余灰,短札犹觇救世才。莫作寻常名迹论,愿将学案补南雷。”诗中将王阳明誉为“救世才”。他要把这个书简提供的材料补充到黄宗羲的《南雷诗历》《南雷文定》中去,因为这两个文集中有记述王阳明的相关内容

孙诒让对这些赏玩鉴定活动兴趣浓厚,如醉如痴,表现出一个学者醉心学术,流连经史的精神面貌。

2、出入经史,涉猎旁及外国文物

这些诗歌题咏的对象,大多数都是与我国古史相关的文物。时间跨度从西周穆王到清初。如《题赵婕妤汉玉印拓本》题咏汉代赵氏姐妹宠冠后宫的故事:“姊妹当年随豹尾,昭阳椒殿凌云起。承恩谢表写绸缪,押角泥血濡紫。”“汉苑枯桐落井干,更无燕子啄皇孙。未央瑶玺沉刓角,剩此鹅手寒。”在诗歌中既渲染了赵氏姐妹才得势时的万千宠爱,又感叹了两人逝后汉宫的荒寒凄凉。一荣一枯,对比强烈,具有很强的讽世作用。

1907年创作的《题埃及古石刻拓本三首》,当时孙诒让年届六十,仍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对于从国外流传过来的埃及石刻拓本有着浓厚的兴趣。“七诫摩著录初,西来景教此权舆。沮仓文字重瀛隔,犹有佉卢别体书。”“朝日隆仪亚甲传,撒根古记五千年。奇文佚礼烦甄考,远在曦和柳谷前。”诗中提到“七诫、景教、佉卢、撒根古记”,可以看出他对于古代埃及文化的了解和景仰。

二、忧国忧民、关心时政的热情

孙诒让作为学者,继承了永嘉学派经世致用思想的深刻影响,极为关注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1、  反清复明的光复思想。

在多首诗歌中,孙诒让流露出反清复明的光复思想。1880孙诒让创作了周伯龙妹倩以明隆武兵科给事素园李公遗印见示,作诗纪之》。这首诗歌感情充沛,追溯了明末江南小朝廷的抵抗始末,长达300余言。诗歌详细地记述了明代末年唐王朱聿鍵于福州即皇帝位,年号隆武,到兵败被俘的全部抵抗过程 闽都沦陷三百年,社屋鼎迁复何有?素园秋草不胜愁,谁把遗文问螭钮。”这几句诗中孙诒让表达出对明朝覆亡的深深哀悼。这些情绪和当时的主流思潮相呼应,最终促成了革命党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的提出。

1891年创作的组诗《题万年少赠顾亭林秋江别思图拓本》,有四首绝句,哀悼明朝覆灭,感情色彩浓厚。万寿祺,字年少甲申之变后,与陈子龙等共同招募义师,起兵抗清。孙诒让吟咏万年少赠顾亭林的画,自然涉及到对明末反抗活动的介绍和评价。“别思满江谁作伴,万株衰柳不胜秋。”这两句刻画了万年少等人的反抗活动失败后的悲伤和愤慨。“铜驼荆棘黯江东,雷雨经纶惜道穷。一舸鸱夷向江海,寥天何处弋冥鸿。”“万生奇士竟披缁,余事犹能作画师。寥落雄心留尺幅,何如盘礴解衣时。”这里对万年少等人的遭遇和明末反抗活动的失败抱有深刻的同情。

1898创作的《自题顾亭林集校本后》中,由于戊戌变法失败带来的冲击,作者在诗歌中流露出强烈的排满情绪。“流离幸早一年死,不见天骄平郑时。万里文明空烈火,人间尚有采薇篇。临风掩卷忽长叹,亡国于今三百年。”诗中感叹清初学者、明遗民顾炎武在清朝平定台湾的前一年死去,正好避免了亲眼目睹反清复明运动的最后失败。尤其“临风掩卷忽长叹,亡国于今三百年”,哀叹明王朝的覆灭,直接表现了作者反清复明的强烈情绪。

上述诗歌中作者通过吟咏与明代末年抵抗清军有关的文物,发掘其中所包孕的历史人物和事迹,表达了对他们的景仰和同情,充分说明了孙诒让对于满清政府的不满态度和变革情绪。

2、变革政治的社会理想。

 《经微室遗集》中没有直接评论政治事件或者阐述政治理想的诗歌,但是孙诒让的社会理想通过对地方官员政绩的评价和文物题咏,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孙诒让关于清明政治的社会理想

 1886年写就的《送程大令(步庭)》中,孙诒让对于为政清廉的程步庭极为赞赏:“豪酋心折无一词,恶少股栗有三木。清名自在瓯江滨,浮云变幻何足论。”他盛赞程步庭抑制豪强、爱护弱小,在瓯江滨留下美好的声名。这与当时清廷内部腐朽堕落、屈膝投降的政治风气大相径廷,体现出孙诒让的政治理想的取向。

孙诒让对满清统治不满、力主变革社会的主张还集中体现在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抨击上。1887年创作的《题时文刻本二首》中他感叹道:“一代右文真腐臭,廿年稽古任轩渠。”将禁锢思想的八股文斥为“腐臭”,表达了强烈的憎恶情绪。八股文毫无价值,只能成为富贵功名的敲门砖:“探囊简练得阴符,巧说袤词利禄途。”作为学者,孙诒让对八股文的拒斥与他在科举考试上的挫折相为因果,帮助他认识到清朝考试和人才选拔制度的荒谬和腐朽。

三、念亲怀友、感怀伤世的深情

1、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孙诒让的父亲孙衣言历任翰林院编修、江宁布政使、安徽按察使和湖北布政使,在仕途奔波中始终将孙诒让带在身旁,亲自教养孙诒让因此从童年时起就曾经到过北京、南京、安庆和武昌等地,父子之间亦师亦友,感情深厚。1907年,60岁的孙诒让 西湖感怀》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弱冠趋庭梦影中,先人讲席久尘封。丗年剩有孤儿泪,重到吴山作寓公。”在他的心中,时刻不忘少年陪侍父亲身旁,聆听父亲教诲的往事。

1878年,孙诒让31岁时,他的母亲叶太夫人卒于江宁。在《题胡雪帆念萱图》中,孙诒让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琼士兰芽长玉蕤,怆怀萱荫泪如丝。中年我亦伤孤露,愁忆寒灯课读时。”萱草象征母爱,伴着对早年母亲监督自己读书的回忆,一幅萱草图勾起诗人对于母亲的思念,不禁泪如雨下。这首诗读起来感人至深。

同时孙诒让青壮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乡土度过。一旦离开家乡,他总是怀抱一片思乡之情。如他在词作高阳台》中写道:长安梦倦金梁月,只落花飞絮,还似归程。枉忆莼丝,沧江未许鸥盟。鹧鸪声里南乡子,问天涯、几度春星?

2、  怀念师友的扶助之德

孙诒让的学术生涯中,和师友切磋学业、寻求珍籍秘本是很重要的研究途径。1877年,30岁的孙诒让到杭州访丁松生,得观嘉惠堂八千卷楼秘藏,并影印吴文定《墨子》手抄本,校正了很多讹字。这对于《墨子间诂》的撰写来说意义重大。

1899年他在52岁时听到丁松生去世的消息,非常悲伤,写下了沉痛悲伤的《挽丁松生丈》。他叹息:中年孤露感余生,父执凋零涕泪并。”并盛赞丁松生家族:百载厉杭应抗席,一家坡颍自齐名。散尽万缣收秘册,集成百衲补残编。箧藏重见吴汪盛,家学今闻迈过贤。”他对丁松生给予的帮助感怀不已,以至“墨书开卷更潸然。”

在《赠卍莲律师》中,孙诒让对自己的方外之交许下他年共同研读佛经的愿望:“莲社何年容把臂,丹铅同校慧琳音。”

1901年写成的赠王雪璞中,孙诒让也表达了与友切磋研究的愿望“三世古经今间阕,何当怀椠共君论。”

词作《买陂塘》中回忆与友人洪海筹一起漫游、渡海的美好往事:“携手处。泛一叶、沧波渺渺同飞渡。珂乡小住。”中间透露分离时分的无限惆怅:“应愁眉腾春山远,添得离别情绪。”

这些诗词作品透露出孙诒让对友情的珍视,对师友的深深眷念,新生代》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正式期刊,由中国共青团四川省委员会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 51-1648/C有助于我们了解孙诒让真实的内心世界。

1902年,孙诒让叔方姻丈属题阳明先生书简真迹中感叹王阳明毕竟英雄是学人”。其实这句诗用在孙诒让身上也十分贴切。孙诒让从中年开始兴

电  话: 010-86221906

邮  箱: xsd_zz@163.com


 

Q    Q:  182223284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