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宝塔区中石油小学surong
宝塔区中石油小学su
r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09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2018-12-20 14:56:30)
分类: 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开 题 报 告

延安市宝塔区中石油小学课题组  苏荣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我申报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课题,获得了延安市教研中心的立项批准,根据计划安排已到了开题阶段,我现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如下:

一、课题名称: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对自主识字中多种方式方法的运用,引导、启发、激励学生自觉主动运用巧妙识字的方式方法,识记随时遇到的生字,使学生自己运用独特的想法进行识字,在兴趣中识字,在自己营造的笑声中识字,达到即遇即识、自能识记、对所识生字“过耳不忘、过目不忘”、切实提高自主识字能力的目的.

现实意义: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有了这种对汉字的喜欢,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同时,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关键。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 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识字写字虽然是教学的重难点,但是,低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不知不觉之中就解决了这个重难点。在识字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我们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活动中学、情境中学,不断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变枯燥乏味的识字为快乐识字,以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接受性。

低年级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开发学生身边的汉字学习资源,以便快捷高效地进行识字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愿望和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在突破传统识字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一种适合低年级学生兴趣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识字教学模式。

3.探索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方式与途径,从而优化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4.拓展识字教学途径,通过各种渠道鼓励学生识字,促进学生识字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5.通过长期有效的识字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从而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综合素质。

6.立足课堂,联系文本,激发兴趣。延伸课外,巩固识字。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文献法:搜集、查阅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和识字教学改革实验,探究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

2.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具体行动中进行。

3.实践法:在教学中运用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断完善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提供成功的教学案例。

4.经验总结法:总结前人的识字方法及课题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整理出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

六、课题研究的的步骤和计划:

准备阶段:20185月——20186

1.确定研究内容,制定课题方案

2.申报课题方案
实验阶段:20186月——201811

1.探索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策略

2.及时记录与整理教学的体会与经验并撰写案例。

总结阶段:201811月——201812

1.整理分析与处理有关的数据、材料;

2.整理相关的教学论文、案例、课件等;

3.课堂展示;

4.撰写结题报告。

七、课题预期效果与表现形式:

1.相关教学论文。

2.微型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3.体现活动教学特色的教案和案例分析。

4.学生识字作品。

5.研究报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