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诵读,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学生掌握诗歌的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
3.学生学会从意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读、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三、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四、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数: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这节课之前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位诗人,在听完我的描述后呢,你们猜猜他是谁。
唐代著名诗人,祖籍陇西成纪,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
没错,他就是李白,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学过李白的哪些诗歌。对,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那么大家还记得《赠汪伦》里李白是用怎样的诗句抒发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至真至诚的李白最重友情,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李白,去学习他的一首另外送别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知作者,并简单了解写作背景
了解诗人,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为了深入地理解诗歌,我们常常还需要知道当时的写作背景,这叫知人论世。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在唐代诗人中,王昌龄绝对是最为正直的那一个。不过,也正是因为他正直的性格冒犯了当时许多当朝权贵,导致他一直奔波在被贬官的道路上,但正直也让王昌龄收获了难能可贵的友谊。每当收拾好行囊踏上贬官之旅时,诗人们就纷至沓来,非要给他送送行不可。要去岭南了,孟浩然就过来给他践行,并深情写下了《送王昌龄之岭南》。要去江宁了,岑参则拍着他的后背,写下了《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这不又被贬去龙标了,这次虽然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出现,但却收到了一封来自李白的信件,这封信便是大名鼎鼎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古人眼中右尊左卑,左迁就表示贬官降职啦。龙标,指王昌龄被贬之地,即湖南省龙标县。很明显,诗题的意思就是远方的李白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便写下这首诗来寄托情感。那么到底李白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从诗歌中寻找答案。
(三)诵诗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四)品诗句,悟诗情
看首句,思考句中出现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杨花,子规。杨花即柳絮,漫天纷飞,寓意漂泊之感;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寓情于景,以哀景写哀情。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闻道”,表示惊惜。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一带,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里山深水急,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此句虽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王昌龄安危之情,已力透纸背。
后两句抒情,点出诗歌主旨。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湖南的夜郎县,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到夜郎西”)。
爱月的李白懂得借月传情,以愁表心,知心的昌龄定会读月明心,沐风会神,两颗心远隔万水千山,就这样融汇在朗朗明月、习习清风之中,天地间还有什么比这种相知相会的神交更令人感动的呢?李白在朋友落难时,没有来得及问候一声,更没有亲自相送一程,他只是送给昌龄一轮明月,一颗愁心,却给置身蛮荒的朋友带来了永远的希望。
(五)课后作业
背诵诗文并完成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