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大写的教师》读后感---周艳红
(2020-06-20 10:36:15)
作为一名从课堂里走出来的语文教育专家,薛法根认为——
课堂观察,要拥有透视课堂的眼睛
课堂观察要实现四个转变:从关注环节到关注细节;从关注他人到关注自身;从关注现象到追寻意义;从关注成效到关注问题。仔细思考,我们的课堂观察确实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听课时忙着记听课记录,记录的大都是教师的教学组织活动,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细节却很少关注;听课时记得多思考的少;发现的表面现象多,深层次的探讨少……
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课堂观察?我想,答案应该是这样的:记录自己听课时的即兴思考和设计;观察他人的教学现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明确课堂观察的维度,知道自己关注的要点,开展研究性听课等。而做到这一切的前提就是——
思考,让语文更智慧
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掌握人类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是语文学科最核心、最独特的教育功能。教学生阅读文本,就是要教会他们透视文本,触摸文本中隐藏着的人生智慧;教学生阅读文本,更要教会他们立足文本,捕捉文本中隐藏着的言语智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告诉我们不仅仅要保护森林,还要控制人类无度的贪欲;《草船借箭》不能仅仅知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要知道变换一种思维方式,“借箭”而不是造箭,就能出奇制胜;《狼和小羊》告诉我们面对凶恶的敌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猴子种果树》不是嘲笑小猴子没有耐心,而是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伯牙绝弦》不能仅仅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还要从中了解中国传统乐曲,更要了解中国的知音文化……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就是——
言语智慧——为言语智能而教
我们教学生学习一篇一篇的课文,不能止于读懂课文“说了些什么”,还要琢磨课文“是如何说的”“为何要这样说而不那样说”“我会如何说”,如此便获得了一种“言说的方法、能力与智慧”,即言语智能。
薛法根在书中言说自己的成长故事,启迪着我们——
成长,就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一本朴素、淡然、恬静的教育书,一如薛法根这个名字一样朴素,但却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之旅。追随他思想的脚步,聆听他智慧的言说,用自己的方式坚持不懈地成长,或许我们也能进入一个全新的教育境界,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