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古诗阅读教学案例吕婧婧
(2018-07-02 21:56:06)浅谈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案例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可谓字字珠玑,千百年来,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中外诗文160篇。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中就有70首。而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诵读的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明悟,句句领会,只要学生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读”即可,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诵读积累上。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我们要利用儿童时期的记忆力,要求学生多背点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那么,如何使儿童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饶有兴趣地诵读与积累更多的古诗呢? 我班积极响应学校组织开展的诵读活动,在班内深入开展了《笠翁对韵》的诵读比赛。诵读的意义在于诵读的过程,而不在于诵读的结果。现将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如下:
一、阅读活动计划
1、营造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阅读课,班级共同阅读一本书。让孩子抄写自己喜爱的段落(摘抄本)。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笠翁对韵》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韵律的,但是有很多字没有学过。教师只有变换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朗朗上口的词句才能吸引学生。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
常用的方法有: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小老师”领读,其他学生跟读;也可以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诵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3、星级目标。
我从韩兴娥老师那里学到了“星级目标”的阅读方式。根据孩子不同的学情制定不同的目标,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达到目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起孩子阅读的兴趣。
4、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将《笠翁对韵》诵读贯穿于学习生活中,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充分利用每天早读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提倡每个孩子在课间以《笠翁对韵》背诵比赛为游戏等等。
5、成立读书小组。
要求由学生自由组队,力求兴趣相近,取长互补,并选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背诵,组长起带头作用,通过小组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6、组织诵读会,每月评选诵读小明星。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每月背诵的《笠翁对韵》,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在举行诵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每月评选出诵读小明星,让他们向全班学生介绍诵读的内容、方法以及心得体会,使其他学生借鉴他们的优点,为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动力。
二、阅读活动小结: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通过读书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小书迷”。我们欣喜地看到,班级里读书的声音多起来了,读书的人多起来了,看到这些,我们作为读书活动的组织实施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感到了一种莫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