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由几个要素组成
(2019-11-05 18:37:56)
标签:
文化教育 |
二分法:
邢福义:对于语言系统内部结构要素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语言学界有不同看法。20世纪50年代以前,一般将语言看作是由语音、语法和语汇构成的。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以及组词成句的规则。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转换生成语法出现以后,很多学者认为语言系统的内部结构是“语义——语法——语音”,他们认为语言符号是由声音(sound)和意义(meaning)两部分组成,并且通过语法(syntax)组织起来的。(邢福义 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第39页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
陈望道 “语言本身也便有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音形便是形式,意义便是内容。”“语言的内容,对于写说的内容只能算是一种形式的内容,在讨论文章说话时常常把它归在形式的范围之内。”(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31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重印)
话语文章通例可以分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方面是写说者所要表出的意思,形式方面是表出这意思的语言文字。(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42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重印)
王尚文 “说什么”与“怎么说”两者是既相互联系,又不相互等同,它们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作为符号的语言是语义内容和语音形式的统一体,作为言语作品的文章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王尚文 《语文教育一家言》第188页 桂林 漓江出版社 2012年6月)评:这里,怎么说,还包含了语言表达方式,文章写法、结构等。
倪文锦 语言有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我们平日说的话、写的文章,就包含话语形式(怎么说、怎么写)和话语内容(说什么、写什么)两个方面。一定的话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话语形式,一定的话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话语内容,所以语言与思想的关系就是话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语言课堂教学评价——评什么》《语言建设》2015年第10期)
瓦雷里:诗歌乃是声调和意义之间经久不息的踌躇。,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86页
“符号是由形式和内容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每一个语言符号也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表达一定内容的声音,即语音;语言符号的内容,即语义。”邢公畹主编,《语言学概论》(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17页
三分法
邢福义 传统的三分法只分语音、语汇和语法,不包括语义,把语义的内容分别放在语汇和语法中处理。现在的三分法,一般只分语音、语义和语法,不包括语汇,把语汇的内容分别放在语义和语法中处理。(邢福义 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第16页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
邢公畹 从内容和形式来说,语义是内容,语音是形式。这就是说,语言是由语义和语音要素构成的;从结构材料和结构规则来说,词汇是材料,语法是规则。这又可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要素构成的。而任何一个语法成分和词汇成分,又都是音义结合的统一体。所以,总起来说,语言的结构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其中词汇和语法都能表述语义。(邢公畹主编 《语言学概论》 语文出版社 1992年7月)
胡裕树 “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可是,它们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合乎规律地共处在一个整体之中。”“语言三要素不仅彼此联系,而且相互作用。”(胡裕树主编 《现代汉语》重订本第20页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年7月)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要素,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现代汉语》第394页,胡裕树主编(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四分法
岑运强 从语言四要素——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来看,语义包括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的观点基本得到了学界的公认,许多语言学教材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介绍。(岑运强 石艳华 《二十年来语言和言语问题研究述评》 《汉语学习》2008年第4期)20世纪50年代以前一般将语言看作是由语音、语法和语汇构成的。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以及组词成句的规则。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转换生成语法出现以后,很多学者认为语言系统的内部结构是“语义——语法——语音”,他们认为语言符号是由声音(sound)和意义(meaning)两部分组成,并且通过语法(syntax)组织起来的。《语言学概念》第39页邢福义 吴振国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语音:语言的贴身代用名
索绪尔在第《普通语言学教程》93页中指出:语言单位是一种由两项要素联合构成的双重的东西。笔者十分赞同此论。语言学上,语言符号一般包含两个要素,一是语音,一是语义。前者指形式,用以表达内容的一种物质性手段;后者指内容,借助形式得以存在的精神性意念。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第94页中指出过:“我们试观察一下自己的言语活动,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音响形象的心理性质:我们不动嘴唇,也不动舌头,就能自言自语,或在心里默念一首诗。那是因为语言中的词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些音响形象。”在此,索氏提到的音响形象,尽管是在人的脑海中引起的心理回响,实际上指的就是语音,借语音指代词。
在第95页,索绪尔指出:“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但是在日常使用上,这个术语一般只指音响形象,例如指词(arbor等等)。人们容易忘记,arbor之所以被称为符号,只是因为它带有‘树’的概念,结果让感觉部分的观念包含了整体的观念。”在此,索氏提到的音响形象就是指语音,借语音来指代语言是一件自然、正常的事情。借语音指语言,我们有可能为科学探究语言与思想关系打开一个缺口。在实际语言运用过程中,或者不同场合中,语言会用语音来指代。
马克思——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
《德意志意识形态》英文版中关于物质、语言和意识这一段的翻译更细致地把德文版中的“形式”一词的内在意蕴翻译出来,“从一开始,精神就受到物质负担诅咒的折磨,在这里物质以空气振动层、声音的形式,即语言的形式使精神得到表现。”——转自英格陶伯特编《MEGA:陶伯特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李乾坤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80页
朱光潜:“我认为诗的要素有三种:就骨子里说,它要表现一种情趣;就表面说,它有意象,有声音。我们可以说,诗以情趣为主,情趣见于声音,寓于意象。” 朱光潜《诗的隐与显》[M]朱光潜全集:第三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355
朱光潜:“诗人用音乐性的语言来传达他的情趣与意象……诗的要素……不外(一)情趣(二)意象(三)语言三事。”在这里,朱先生把声音换成了语言。朱光潜《诗的难与易》[M]朱光潜全集:第9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244——245
语言、文字的载体各有所指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城北学校 罗章华
有时候,语言、文字合称,不分口语、书面语;有时候,语言、文字分称,口语、书面语分得清清楚楚。这都需要依具体场景而定。有时候,语音可以指称、代替语言;同理,有时候,字体或字形可以指称、代替文字。但是,在涉及重大语言文字结构的原则问题时,在需要科学表述的语境、场合中,这个指称却万万不可。
语言学家邢福义指出:“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口语是以语音为载体的语言形式,书面语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语言形式。”(邢福义 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第10页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
我们如果斟酌一番,就会发现,上面表述的语言观,经不起全面的科学的推敲。以上话语,由两个语句组成,第一个为单句,第二个为复句。单句不存在问题,复句中前一个分句也不存在问题,问题在复句中的后一个分句里。“书面语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语言形式”怎么有问题呢?我们看看它前面的分句就明白:“口语是以语音为载体的语言形式”。表述者本来想以对指、比较的方式说明语言、文字各自的载体,以示区分。然而,正是由于表述不到位或认识不到位,出现了表述无法对指、比较的结果。原本,“口语”对指“书面语”,按理推断,那么,“语音”对指就应是“字形”或“字体”。因为有了语音的彰显,口语才能为人感知 ;同理,因为有了字形的出现,书面语才能为人感知。在此,不能把文字与文字的形体混为一谈,就像在此,不能把语言与语言的声音混为一谈一样。
如果我们看看下面的一段话,也许对此能认识得更清楚。
陈澧《东塾读书记》(十一)说:“天下事物之象,人目见之,则心有意;意欲达之,则口有声。……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文字。文字者所以意与声之迹也。”文字既要同语言连合,就不但要表示意义,而且也要表示诉之听觉的声音。这里,文字,就是由语音与语义两个要素构成的语言诉诸视觉后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和渠道。所谓“迹”正是表意又表声的文字的形体部分,即字形或字体。
关于这个认识,我们还可以从陈望道先生的相关的语言观中找到依据。“文字是诉诸视觉的标记,性质自然同听觉的语言不很同,但同语言很有密切关系。语言学书上往往并这文字也称做语言。而把口头语言叫做声音语或口头语,文字叫做文字语或书面语。”(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16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重印)
陈望道先生的看法,是真正科学的观点。依“文字叫做文字语或书面语”的说法,我们就能把上面有问题的观点:“书面语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语言形式”推出无法自圆其说的结果来——“书面语是以书面语为载体的语言形式”。不是吗?一件事物,自身以自身为载体,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
”
从科学的高度认识语言文字形式和语言文字内容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就有过用语音指代语言的著名言论。朱光潜先说:“我认为诗的要素有三种:就骨子里说,它要表现一种情趣;就表面说,它有意象,有声音。我们可以说,诗以情趣为主,情趣见于声音,寓于意象。”( 朱光潜《诗的隐与显》[M]朱光潜全集:第三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355)后来,朱光潜先生又说:“诗人用音乐性的语言来传达他的情趣与意象……诗的要素……不外(一)情趣(二)意象(三)语言三事。”在这里,朱先生把声音换成了语言。(朱光潜《诗的难与易》[M]朱光潜全集:第9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244——245)
把语言看成言语;把语法看成要素;把语言表现手段、写法看成要素;把语言本身看成形式陈望道
不够科学的感性说法
朱自清 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于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第6页 上海三联书店)
黄展人 “文学作品内容的主要构成要素是题材、主题、情节、人物和环境。”“文学作品形式的基本要素包括语言、结构、体裁、表现手法等。”(黄展人主编 《文学理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曁南大学出版社 1990年6月)
王元华 与语用相对的语形,是指语言文字形式,包括语音、字形、语法、逻辑、修辞等的形式关系。(《语文教学中语用的核心和层次》《语文建设》2014年第2期)
形式既包含形式又包含内容
语言学家邢福义指出:“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口语是以语音为载体的语言形式,书面语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语言形式。”(邢福义 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第10页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
重复、交叉要素分法,如语义与语汇重复,语音与词汇重复,如语义重复,情趣和意象朱光潜,如语义细分,题材、主题、情节、人物,环境。
非语言要素当成语言要素,如把语法当成语言要素之一,如文章表现手法,文章结构当成语言要素之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