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通锵先生在《语言学是什么》中这样探究语言规律

(2019-11-04 21:28:04)
标签:

文化


徐通锵先生在《语言学是什么》中这样探究语言规律

 

徐通锵先生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我阅读了由他撰写的于200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是什么》一部著作。本书从什么是语言、语言的结构、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思维、语言与社会、语言学的地位、中国语言与西方语言比较等方面论述了作为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的语言,视野开阔,结构宏大。尽管书中不少的内容,比如一些语言学的专业术语,语言历史研究的材料等,我不了解,却感到受益匪浅。

 本书有十大章目内容。第六章目为“语言与社会”,下辖4个小节,依次为“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依存性”,“社会的发展与语言的演变:分化”,“社会的发展与语言的演变:统一”,“不同社会的接触和语言的相互影响”。其中第三小节中依次分“共同语”,“共同语的形成途径”,“共同语的规范化”三部分进行论述。“共同语的规范化”部分论述了语言使用规范和语言运用发展的关系,涉及到日常语言使用习惯、规则的令人熟视无睹却人人无法回避的重大语言使用问题。

239页这样论述到:

语言是发展的,不管是语音、语义、还是语汇、语法,都有可能出现一些不同于日常用法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些可能只出现于某一社会人群,有些可能只出现于某一地区,在推广民族共同语、促进语言向统一方向发展的时候,需要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作出评价和选择,推广某一种形式的用法,以引导人们择此舍彼,使语言的使用日趋规范。那么,应该根据什么标准制定规范?从原则上说,就是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把那些符合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新规则确定下来,加以推广,使之广泛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而对于那些不符合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说明不适合使用的理由,使人们逐步放弃之。在这方面,广播、电视等的宣传工具有重要的作用,规范的书面语通过广播员的规范的发音广播出来,将引导人们遵循规范的用法去使用语言。

240页这样论述到:

语言是一种自组织系统,而语言发展规律是人们对这一系统的自我运转的主观认识,如果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的运转相符,那么据此制定的规范化的标准就很有效,反之,语言会不顾语言学家制定的标准而仍旧按照它自己的规律自行运转。鉴于此,规范化的原则还有一条就是从“俗”,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原则加以肯定。“打扫卫生” “恢复疲劳”之类的说法不合逻辑,建议废弃的呼声在20世纪50年代时颇为强烈,但群众普遍接受这种用法,因而现在也都承认这些都是符合规范的用法。语言中不乏这一类不合事理、不合逻辑的说法,例如“好得要死”“甜得要命”之类,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一定要根据逻辑的标准加以废弃,群众是一不会理睬的。我们现在对汉语的研究还很不够,这种不合事理、不合逻辑的说法不一定是没有规律的,要作出肯定的回答恐怕还有待语义句法的深入研究。理论上一时说不清的问题还是以从“俗”为好。

徐先生第一处已经明确提出语言的发展规律这一术语,然而究竟什么是语言的发展规律,似乎全书自始至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语言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本书“卷头语”(第15页)这样表述:

语言是用来说的,每一个正常的人至少都能用一种语言说话,而语言学是对语言的研究,是人们对语言的理性认识,目的是要弄清楚语言的结构规律演变规律,对此有了解的人不多。这里的语言的结构规律、演变规律是不是语言的发展规律呢?让人不得而知。

“卷头语”(第16页)这样表述: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对语言感兴趣,进行了很多研究,发现了很多规律,但仍然弄不清楚人类为什么能如此得心应手地运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说不清楚语言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现象。对此好有一比的是,现在能够说清楚的语言规律犹如地表层的规律,正在探索的是类似地幔层的奥秘,希望最终能到达地心,但不知道是何年何月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此看出,徐先生认为语言规律有多条,且有表层规律和深层规律。这与徐先生下文的表述正好照应。

“卷头语”(第17页)这样表述:

我们对语言规律的认识太肤浅,说不出规律间的内存联系,更找不出一条能“以一驭万”的简单的统率性规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只能脚踏实地,认真研究,想办法找出语言深层的规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