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中期报告
(2018-12-10 11:45:33)
在研究准备阶段,我就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设计了家长问卷调查表一份,对幼儿园小班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统计、分析了问卷调查的结果形成调查报告。
二、创设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养成,我们在幼儿园的走廊,创设了不同的环境,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如:瞧我做的棒不棒!鞋子配对等等,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在卫生间的墙上粘贴有趣的漫画,告诉幼儿上厕所要排队,不拥挤,一个跟着一个,养成良好的秩序感;墙面上贴着“六步洗手法”的图样,引导幼儿自己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在主题墙上,教师和孩子一起制作和收集生活自理能力的图片。如,“安静进餐不讲话”、“自己穿衣真能干”、又制作了“我的小手真能干”、等手工作品,并定期更换。班级内创设有生活区,并投放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利用活动时间进区操作,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开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活动
在课题的研究中,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多个教育教学活动。如健康活动《我会穿衣》,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正确的穿衣方法,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能力,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乐趣;语言活动《自己吃饭就是香》,通过学习故事,教育幼儿学会自己独立吃饭、培养不挑食的好习惯;教师在生活方面对孩子们进行耐心、细心指导和帮助,使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把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渗透在日常生活各项活动中
1、注重日常生活的培养,在一点一滴中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自理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需要教师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细致的观察和引导。在日常生活中,课题组的老师们对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心的观察,针对幼儿常见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进行干预和反思,仔细的分析孩子出现某种生活自理能力的问题,运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孩子改进不足。如小班的大部分幼儿在洗手时,对洗手的程序不够清楚,在洗手时不能较好的运用正确的方法打肥皂、搓手,有的孩子在洗完手之后袖口是湿的,有的手腕还有污渍。老师们看到这样的情况后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利用儿歌帮助幼儿学习洗手的方法,并进行正确的示范,请幼儿进行模仿;在进餐前洗手的洗手环节,老师组织幼儿复习儿歌内容,巩固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洗手兴趣,老师为幼儿的小手涂抹香香,鼓励幼儿的洗手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幼儿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了良好的洗手习惯。
有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弱和家庭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家长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家园同步,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在日常工作中,使家长清楚地了解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向家长介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经验,促使家长能够积极地配合老师,在家庭中注重为孩子创造动手能力的机会,树立家园共育意识,家园携手,使孩子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