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七十二贤人生平系年二十五
(2023-11-13 20:12: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先秦名人 |
周敬王三十年【公元前490年】
孔子使宰予使于楚,楚昭王以安车象饰,因宰予以遗孔子焉。宰予曰:“夫子无以此为也。”王曰:“何故?”对曰:“臣以其用,思其所在观之,有以知其然。”王曰:“言之。”宰予对曰:“自臣侍从夫子以来,窃见其言不离道,动不违仁。贵义尚德,清素好俭,仕而有禄不以为积。不合则去,退无吝心。妻不服彩,妾不衣帛,车器不雕,马不食粟。道行则乐其治,不行则乐其身,此所以为夫子也。若夫观目之丽靡,窈窕之淫音,夫子过之弗之视,遇之弗之听也。故臣知夫子之无用此车也。”
王曰:“然则夫子何欲而可?”对曰:“方今天下道德寝息,其志欲兴而行之。天下诚有欲治之君,能行其道,则夫子虽徒步以朝,固犹为之,何必远辱君之重贶乎?”王曰:“乃今而后知孔子之德也大矣。”宰予归以告孔子,孔子曰:“二三子以予之言何如?”子贡对曰:“未尽夫子之美也。夫子德高则配天,深则配海。若予之言,行事之实也。”夫子曰:“夫言贵实,使人信之,舍实何称乎?是赐之华不若予之实也。”【孔丛子.记义】
楚王使使奉金、璧聘夫子。宰予、冉有曰:“夫子之道,至是行矣。”遂请见。问夫子曰:“太公勤身苦志,八十而遇文王,孰与许由之贤?”子曰:“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然今世无文王之君也,虽有太公,孰能识之?”乃歌曰:“大道隐兮礼为基,贤人窜兮将待时,天下如一欲何之?”【孔丛子.记问】
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史记.孔子世家】
楚昭王召孔子,将使执政而封以书社七百。子西谓楚王曰:“王之臣用兵有如子路者乎?使诸侯有如宰予者乎?长官五官有如子贡者乎?昔文王处酆、武王处镐之间,百乘之地,伐上杀主,立为天子,世皆曰圣。王今以孔子之贤,而有书社七百里之地,而三子佐之,非楚之利也。”楚王遂止。【说苑.杂言】
古者二十五家为里,里则各立社,则书社者,书其社之人名于籍。盖以七百里书社之人封孔子也。【史记索隐.孔子世家】
孔子谓弟子曰:“孰能导子西之钓名也?”子贡曰:“赐也能。”乃导之,不复疑也。孔子曰:“宽哉,不被于利!洁哉,民性有恒!曲为曲,直为直。”孔子曰:“子西不免。”白公之难,子西死焉。故曰:“直于行者曲于欲。”【韩非子.说林下】
昔仲尼上圣也,东受累于齐人,南见塞于子西。【抱朴子.外篇擢才】
夫子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礼记.檀弓上】
仲尼志意不立,子路侍;仪服不修,公西华侍;礼不习,子贡侍;辞不辩,宰我侍;亡忽古今,颜回侍;节小物,冉伯牛侍。曰:“吾以夫六子自励也。”【尸子】、【圣贤群辅录】
仲尼居处惰倦,廉隅不正,则季次、原宪侍;气郁而疾,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厚,则颜回、骞、雍侍。【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孔子圣人,然犹居处倦惰,廉隅不修,则原宪、季羔侍;血气不休,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勤,则颜、闵、冉雍侍。【孔丛子.诘墨】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
本年,孔子游新蔡,东经颍上,论管仲。北过利辛,欲居九夷。至涡阳,向老子问道。过项城,互乡难与言,商水辩日。
在县西北十里,有村名文地,相传曾是孔子止宿处。景物清照,衣冠淳古,垂杨披拂,如坐春风。【颍上县志】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
子路问于孔子曰:“管仲何如人也?”子曰:“大人也。”子路曰:“昔者,管子说襄公,襄公不说,是不辩也;欲立公子纠而不能,是无能也;家残于齐而无忧色,是不慈也;桎梏而居槛车中无惭色,是无愧也;事所射之君,是不贞也;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是无仁也。夫子何以大之?”子曰:“管仲说襄公,襄公不说,管仲非不辩也,襄公不知说也;欲立公子纠而不能,非无能也,不遇时也;家残于齐而无忧色,非不慈也,知命也;桎梏居槛车而无惭色,非无愧也,自裁也;事所射之君,非不贞也,知权也;召忽死之,管仲不死,非无仁也。召忽者,人臣之材也,不死则三军之虏也;死之则名闻天下,夫何为不死哉?管仲者,天子之佐,诸侯之相也,死之则不免为沟中之瘠;不死则功复用于天下,夫何为死之哉?由!汝不知也。”【孔子家语.致思】、【说苑.善说】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管仲背君事讐,奢而失礼,使桓公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功。仲尼称之曰:“微管仲,吾其被髪左祍矣!”召忽伏节死难,人臣之美义也,仲尼比为匹夫、匹妇之为谅矣。【中论.智行】
子路问于孔子曰:“贤君治国,所先者何?”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由闻晋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矣,其亡何也?”孔子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贤者知其不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必己贱而雠之。怨雠竝存于国,邻敌构兵于郊,中行氏虽欲无亡,岂可得乎?【孔子家语.贤君】、【说苑.尊贤】
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史记.孔子世家】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子夏问诗,学一以知二,孔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韩诗外传.三】
子夏问曰:“《关睢》何以为国风始也?”孔子曰:“《关睢》至矣乎!夫关睢之人,仰则天,俯则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纷纷沸沸,道之所行,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睢之道也,万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悬命也,河洛出图书,麟凤翔乎郊,不由《关睢》之道,则关睢之事将奚由至矣哉!夫六经之策,皆归论汲汲,盖取之乎《关睢》,《关睢》之事大矣哉!冯冯翊翊,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服之,天地之间,生民之属,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喟然叹曰:“大哉!《关睢》乃天地之基也。”《诗》曰:‘钟鼓乐之。’【韩诗外传.五】
子夏读《诗》已毕。夫子问曰:“尔亦何大于《诗》矣?”子夏对曰:“《诗》之于事也,昭昭乎若日月之光明,燎燎乎如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下有三王之义,弟子不敢忘,虽居蓬户之中,弹琴以咏先王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亦可发愤忘食矣。《诗》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夫子造然变容,曰:“嘻!吾子始可以言《诗》已矣,然子以见其表,未见其里。”颜渊曰:“其表已见,其里又何有哉?”孔子曰:“窥其门,不入其中,安知其奥藏之所在乎!然藏又非难也。丘尝悉心尽志,已入其中,前有高岸,后有深谷,冷冷然如此既立而已矣,不能见其里,未谓精微者也。”【韩诗外传.二】
子夏读《书》毕。孔子问曰:“吾子何为于《书》?”子夏曰:“《书》之论事,昭昭若日月焉。所受于夫子者,弗敢忘,退而穷居河、济之间,深山之中,壤室蓬户,弹琴瑟以歌先王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上见尧、舜之道,下见三王之义,可以忘死生矣。”孔子愀然变容曰:“嘻!子殆可与言《书》矣。虽然,见其表未见其里,窥其门未入其中。”颜回曰:“何谓也?”孔子曰:“丘常悉心尽志,以入其中,则前有高岸,后有大谷,填填正立而已。《六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洪范》可以观度,《禹贡》可以观事,《皋陶谟》可以观治,《尧典》可以观美。通斯七者,书之大义举也。”【尚书大传.略说】
子夏读《书》既毕,而见于夫子。夫子谓曰:“子何为于《书》?”子夏对曰:“《书》之论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离离然若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下有三王之义,凡商之所受书于夫子者,志之于心弗敢忘。虽退而穷居河、济之间,深山之中,作壤室,编蓬户,常于此弹琴,以歌先王之道,则可以发愤慷,喟忘巳贫贱,故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上见尧、舜之德,下见三王之义,忽不知忧患与死也。”夫子愀然变容,曰:“嘻!子殆可与言《书》矣。虽然,其亦表之而巳未睹其里也。夫窥其门而不入其室。恶睹其宗庙之奥百官之美乎。”【孔丛子.论书】、【尚书大传.略说】
子夏问《书》大义。子曰:“吾于《帝典》,见尧舜之圣焉。于《大禹》、《皋陶谟》、《益稷》,见禹稷、皋陶之忠勤功勋焉。于《洛诰》,见周公之德焉。故《帝典》可以观美,《大禹谟》、《禹贡》可以观事,《皋陶谟》、《益稷》可以观政,《洪范》可以观度,谓皇极彝伦之度。《秦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通斯七者,则书之大义举矣。”【孔丛子.论书】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鲁哀公五年,曾参年十六,奉父命至楚,从学孔子。【曾子年表】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东夷天性柔顺,异于三方之外。故孔子悼道不行,设浮于海,欲居九夷,有以也。【汉书.地理志】
唯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孔子曰:“道不行,欲之九夷,乘桴浮于海。有以也。【说文解字】
孔子疾道不行于中国,志恨失意,故欲之九夷也。或人难之曰:“夷狄之鄙陋无礼义,如之何?”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言以君子之道,居而教之,何为陋乎?【论衡.问孔】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冶长】
愿乡坡,子欲居九夷。鲁丘堡,未封之书社。【颍州志】
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对曰:“子路,勇且多力。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回为仁,子张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名为凤,所居积石千里,天为生食。其树名琼枝,高百仞,以璆琳、琅玕为宝。天又为生离朱,一人三头递起,以伺琅玕。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艺文类聚.90】、【太平御览.915】
仲尼读书,老聃倚灶觚而听之,曰:“是何书也?”曰:“《春秋》也。”【艺文类聚.80】
孔子读书,老子见而问曰:“是何书也?”曰:“《礼》也。圣人亦读之。”老子云:“圣人可也,汝曷为爱读之?”【太平御览.616】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鶂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蟲,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类自为雌雄,故风化。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
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乌鹊孺,鱼傅沫,细腰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可。丘得之矣!”【庄子.外篇天运】
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方将被发而干,慹然似非人。孔子便而待之,少焉见,曰:“丘也眩与,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孔子曰:“何谓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尝为汝议乎其将。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非是也,且孰为之宗!”
孔子曰:“请问游是。”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乐也,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孔子曰:“愿闻其方。”曰:“草食之兽不疾易薮,水生之虫不疾易水,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弃隶者若弃泥途,知身贵于隶也,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且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已为道者解乎此。”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老聃曰:“不然。夫水之于汋也,无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脩焉!”孔子出,以告颜回曰:“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庄子.外篇田子方】
孔子问道,老子曰:“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正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容,道将为汝居。瞳兮,若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形若枯木;心若死灰,真其实知而不以曲故自持,恢恢无心可谋,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文子.道原】
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老聃曰:“汝齐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邀于此者,四肢彊,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
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者,圣人之所保也。渊渊乎其若海,魏魏乎其终则复始也,运量万物而不匮。则君子之道,彼其外与!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其道与!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将反于宗。自本观之,生者,喑意物也。虽有寿夭,相去几何?须臾之说也。奚足以为尧、桀之是非!果蓏有理,人伦虽难,所以相齿。圣人遭之而不违,过之而不守。调而应之,德也;偶而应之,道也;帝之所兴,王之所起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堕其天袠,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庄子.内篇知北游】
夫子问于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辩者有言曰:‘离坚白,若县宇。’若是则可谓圣人乎?”老聃曰:“是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执狸之狗成思,猨狙之便,自山林来。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庄子·外篇·天地】
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学于老聃、孟苏、夔靖叔。【吕氏春秋.仲春纪当染】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 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述而】
互乡城,在县北一里,古传云:互乡之地,《论语》:互乡难言。【太平寰宇记】
互乡,《通志》:在县东南三十里,俗名固墙。按:今属淮阳上蔡地。【商水县志】
互乡,县西南九十里淮、蔡交错处、城东里许有集,淮宁呼为义乡,上蔡呼为固墙。【淮阳县志】
固墙,在县东八十里,有古城断墙坚固不坏,因名。以固墙音近互乡,疑即古互乡也,改名洁己乡。【上蔡县志】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相斗。一儿曰:“我以日初出去人近。”一儿曰:“日中近。”一儿曰:“日初出如车盖,至中裁如盘盂,岂不近者大,远者小?”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至日中有如探汤,此非远者凉,近者热耶?”孔子亦不知。【金楼子.立言】
颜子有疾,三日不食。问之,曰:“吾师也,食非丹不餐,茹非芝不食,故七百岁。子何不吮瑶以延生,咀蕊以养龄也?”【太平御览.848】
辛亥年,三十二岁,秋,八月乙未朔,二十三日丁巳,颜子卒。葬鲁城东防山南。【颜子年谱】
颜子以鲁昭公二十一年生,哀公五年卒。墓在鲁城东防山。【阙里志】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颜渊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索隐】
颜渊夭死。【淮南子.精神训】
颜渊困于学,以才自杀。【论衡.命义】
颜氏之子,已曾驰过孔子于涂矣,劣倦罢极,发白齿落。夫以庶几之材,犹有仆顿之祸,孔子力优,颜渊不任也。才力不相如,则其知惠不相及也。勉自什伯,鬲中呕血,失魂狂乱,遂至气绝。【论衡.效力】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史记.孔子世家】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
颜渊死,孔子曰:“噫!天丧予!”唯此一人,为能当之。自宰我、子贡、子游、子夏不与焉。【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此言:人将起,天与之辅;人将废,天夺其佑。孔子有四友,欲因而起,颜渊早夭,故曰“天丧予”。【论衡.问孔】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先进】
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子而无服。【礼记.檀弓上】
昔夫子丧颜回也,若丧其子而而无服。【孔子家语.终记解】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曲阜古城,有颜回墓,墓上有石楠树二株,可三四十围。土人云:‘颜回手植。’【述异记】
周敬王三十年,言子十七岁。学有长进,初获小成。【言子年表】、【言子春秋】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论语子张】
子贡问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赐不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孔子家语.致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