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和七十二贤人生平系年二十二

(2023-11-12 09:36:51)
标签:

杂谈

分类: 先秦名人

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

本年,孔子至泽州闻赵简子杀鸣犊、舜华而返。晋城、孟州、野王、修武归卫。

孔子既不得用卫,将西见赵简子。至河而闻窦鸣犊窦犟、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鸟兽之不义也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乃还息乎陬乡,作为《郰操》以哀之。而反乎卫,入主蘧伯玉家。【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困誓】、【说苑.权谋】

赵简子欲专天下,谓其相曰:赵有犊隹,晋有铎鸣,鲁有孔丘,吾杀三人者,天下可王也。于是乃召犊隹、铎鸣而问政焉,已即杀之。使使者聘孔子于鲁,以胖牛肉迎于河上。使者谓船人曰:孔子即上船,中河必流而杀之。孔子至,使者致命,进胖牛之肉。孔子仰天而叹曰:美哉水乎!洋洋乎,使丘不济此水者,命也夫!子路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

孔子曰:夫犊隹、铎鸣,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意之时,须而后从政,及其得意也,杀之。黄龙不反于涸泽,凤凰不离其罻罗。故刳胎焚林则麒麟不臻覆巢破卵则凤皇不翔竭泽而渔则龟龙不见。鸟兽之于不仁,犹知避之,况丘乎!故虎啸而谷风起,龙兴而景云见,击庭钟于外,而黄钟应于内,夫物类之相感,精神之相应,若响之应声,影之象形,故君子违伤其类者。今彼已杀吾类矣,何为之此乎!于是遂回车,不渡而还。三国.刘廙传

夫子岩,在济源西,岩刻夫子暨十哲像,旧传孔子之赵,过此闻赵鞅杀窦鸣犊,遂不渡河,今按临河,而叹焉得至此斯为不经矣。宣圣陂,在修武北十里,孔子欲北至晋,闻赵简子杀窦鸣犊,遂不过河,因以名陂。【古今图书集成.怀庆府】

赵简子使聘夫子,夫子将至焉。及河,闻鸣犊与窦犨之见杀也,回舆而旋之卫,使鄹,遂为周道衰微,礼乐陵迟。文武既坠,吾将焉归周游天下,靡邦可依。凤鸟不识,珍宝枭鸱,眷然顾之,惨然心悲。巾车命驾,将适唐都,黄河洋洋,攸攸之鱼,临津不济,还辕息鄹。伤于道穷,哀彼无辜,翱翔于卫,复我旧庐。从吾所好,其乐只且。【孔丛子.记问】

《将归操》者,孔子之所作也。赵简子循执玉帛以聘孔子,孔子将往,未至渡狄水,闻赵杀其贤大夫窦鸣犊。喟然而叹之曰:夫赵之所以治者,鸣犊之力也。杀鸣犊而聘余,何丘之往也?夫燔林而田则麒麟不至,覆巢破卵则凤凰不翔。鸟兽尚恶伤类,而况君子哉!于是援琴而鼓之云:翱翔于卫,复我旧居,从吾所好,其乐只且。【琴操.上】

昔赵杀鸣犊,仲尼临河而叹,自是而返。曰:“丘之不济,命也夫!”《琴操》以为孔子临狄水而歌矣,曰:“狄水衍兮风扬波,船楫颠倒更相加。”【水经.河水注】

邑南四十里天井关石路,车辙迹回环约百余步,深数寸许。传孔子将适晋,闻赵简子杀贤人鸣犊、舜华至此回车,后人因之立庙。【泽州府志】

天井关,州南四十五里,当太行绝顶,俗传孔子将入晋,回车于此。【读史方舆纪要.山西】

回车辙,在州南四十五里,天井关石上,车辙深尺许,长百馀步。相传孔子将见赵简子,闻杀大夫窦鸣犊舜华至此回车。【古今图书集成.泽州】

相传,孔子周游列国,传道讲学,在郑国游说结束后,乘车直奔泽州。当他和弟子们行到太行山脉的王屋山下的一个小村时,一群做游戏的孩子正在路中玩攻城。孩子子们用小石头垒成城堡的模样,用小木棍做云梯,一守一攻十分认真。孔夫子令他的学生前去开路,玩童们振振有词:世上只有车避城,哪有城让车的道理!孔子为当地孩童的聪慧所感悟长叹曰:孩童尚且如此聪慧,况成人呼!随返回原路,再无入泽州思想。从此这小村就改名为拦车。【泽州孔子传说】

夫子岩,云夫子回车经此,今有夫子十哲之像。济源县志

夫子岭,在县东一百里,人传孔子周流天下亦曾憩此。【古今图书集成.辽州】

孔子问礼处,在县西北十五里孔庄,旧名耿村。相传孔子问礼在此。通志载有宣圣坡,谓夫子之赵,闻赵鞅杀窦鸣犊,返经此。【修武县志】

修武县西北隅二十里有孔庄先名聃村,世传老聃修炼于此,故名后因夫子问礼于聃更名曰孔庄。孔子问礼记

宣王坡,在县北十里。孔子之赵,闻赵鞅杀窦鸣犊,返经此,故名。【修武县志】

宣圣坡,在修武县北十里。相传孔子闻赵杀鸣犊而返,后以名陂。【怀庆府志】

齐晋并争,吴楚更谋,不守诸侯之节,竞行天子之事,作衡车,厉武将,轮有刃,衡者剑,以相振惧。春秋感精符

初,卫灵公游于郊,子南仆。公曰:“余无子,将立女。”不对。他日,又谓之。对曰:“郢不足以辱社稷,君其改图。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君命只辱。”

赵简子(赵鞅)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曰:“何其久也?”史默曰:“谋利而得害,犹弗察也。今蘧伯玉为相,史佐焉,孔子为客,子贡使令君前,甚听。《易》曰:‘涣其群,元吉。’涣者贤也,群者众也,元者吉之始也。‘涣其群元吉’者,其佐多贤也。”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吕氏春秋.恃君览召类】、【说苑.奉使】

赵简子欲伐卫,使史默往视之,期以卅日,六十日焉反。简子大怒,以为有外志也。史默曰:“吾君殆乎大过矣!卫使蘧伯玉相,子路为辅,孔子客也,史子鱼佐焉,子赣出入于朝而莫之留也。此五人也,一治天下者也,而今皆在卫,是口口口口毋有是心者,况举兵而伐之乎?《易》卦其义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马王堆汉简.缪和】

  仲尼在卫,赵鞅折谋。【刘子.荐贤】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有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

蘧伯玉为相,子贡往观之,曰:“何以治国?”曰:“以弗治治之。”【淮南子.主术训】

子贡问蘧伯玉曰:“子何以治国?”答曰:“弗治治之。”【新论.正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先进】

曾点,曾参父,字子皙,疾时礼教不行,欲修之,孔子善焉。《论语》所谓‘浴乎沂,风平舞雩之下。’【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昔孔子聘列国,与四弟子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弦诵于此,故曰学堂岗。【长垣县名胜志】

学堂岗,在县北十里,相传孔子尝过此。【长垣县志】

本年,子夏年十五,由温至卫,拜孔子为师。

卜商从小热爱学习,七八岁时,讨遍了村中识文嚼字的人。十一二岁时,遂母亲讨饭,在别人窗下偷学。一次,被一家狗咬伤。后来遇上了好心人家,叫他进屋内学习。中午时刻,主人让他回家吃饭,他跑到村外大树下紧紧裤带,不愿回家耽误时间,等人家吃过饭后继续学习。在好心人家的指导下,他立志要投奔孔子。当时因年幼,被父母拦阻。十五六岁那年,他听说孔子在卫国帝丘开门办学,再也忍耐不住,决定步行前往求学。全村老少几十人,将他送到了水河边。由于路途遥远,卜商跋山涉水,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到达帝丘孔子居住的地方。【温县卜商传说】

卫灵公问兵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论语.卫灵公】、【史记.孔子世家】

昔卫灵公问阵,孔子言俎豆,贱兵而贵礼也。【新序.杂事五】

明日,与孔子语,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昔先君在卫,卫君问军旅焉,拒而不告。色不在己,摄驾而去。【孔丛子.儒服】

  夏,四月,丙子,卫灵公薨,立孙辄,是为卫出公。【公羊传】、【穀梁传】、【史记.卫康叔世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六月,乙酉,晋赵鞅纳卫太子蒯聩于戚。【公羊传】、【穀梁传】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论语.述而】

  留固镇,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和徒弟赶车路过沙岗,车马劳顿,人又饥又渴。在村南官路旁有一水井,一个老人正在用罐打水,他的弟子向老人讨了碗水,敬给了孔子。孔子叹曰:“夫不易也,弟之贤也。”【滑县孔子传说】

孔子去曹适宋,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孔子出,子圉入,请问客。太宰曰:“吾已见孔子,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吾今见之于君。”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太宰曰:“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弗复见也。【韩非子.说林上】

孔子见宋君,君问孔子曰:“吾欲使长有国而列都得之,吾欲使民无惑,吾欲使士竭力,吾欲使日月当时,吾欲使圣人自来,吾欲使官府治理。为之奈何?”孔子对曰:“千乘之君,问丘者多矣,而未有若主君之问问之悉也,然主君所欲者尽可得也。丘闻之,邻国相亲,则长有国;君惠臣忠,则列都得之;不杀无辜,无释罪人,则民不惑;士益之禄,则皆竭力;尊天敬鬼,则日月当时;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宋君曰:“善哉!岂不然乎?寡人不佞,不足以致之也。”孔子曰:“此事非难,唯欲行之云耳。”【孔子家语.贤君】、【说苑.政理】

孔子游宋缺粮,让子夏向叫街混穷的头借粮。叫街的让子夏认门上的字,子夏念四大光明不借。孔子指点后子夏又来,将门上的字念作糊里麻糖借到粮。故民间俗语糊里麻糖吃饱饭,四大光明饮大饥。【孔子借粮传说】

孔子周游时派颜回、公冶长向黄员外借钱,黄员外问什么多什么少什么欢喜什么恼颜回、公冶长所答均未通过。孔子指点曾子往,对以小人多,君子少,借钱欢喜,要钱恼。方借到钱。【孔子借钱传说】

寄岗,城北二十里,相传孔子鼓瑟处。【睢州志】

相传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此鼓瑟,寄居。以孔子字仲尼,简称尼岗,后更今名。【商丘地区地名荟萃】

民权县西南十五公里处,有个古老的村庄叫寄岗。相传,春秋末年,孔子曾在此居住讲学。孔子在鲁国不得重用,为了施展自己的才能,便周游列国,广收弟子,四方游说讲学。他听说宋国人不善古乐,就带着弟子来到宋国传授。宋国西部有一形如小山的土丘,土丘旁居住着二十多户人家。一日,孔子和弟子们来到这里,在土丘旁一棵松树下小憩,便操起琴瑟,尽情地弹奏起来。居住在土丘旁的黎民全被吸引过来。黎民们听说是鲁国名人孔子来到了这里,立时把孔子围个风雨不透。听了孔子的弹奏之后,黎民们怀着求知的欲望问这问那,并挽留孔子住下来传授古乐。不久,孔子和弟子们在土丘旁筑起一高台,谓之鼓瑟台接着,他又招收了十多名弟子,天天坐在鼓瑟台上讲授古乐。过了一段时间,孔子要到蔡国讲学,黎民们含着眼泪把他送了二十多里。孔子走后,这里的黎民为了纪念孔子,就把一时叫不上名的小村庄称为尼岗后人把鼓瑟台称之为瑟台遗域寄岗村北有一古井,井口窄而坚固,为方条石砌成。井深丈余,水清冽甘甜。千百年来,这口井从没有干涸过。这就是人们传说的圣人井。孔子在这里讲学时,一日,他领着几个弟子顺着土丘往北走,见不远处有一池塘。池中莲花盛开,荷叶擎盖。孔子近前一看,池水清澈见底,鱼儿游动可数。他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不住地啧啧赞道:荷乃洁而无暇,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也!池塘附近有一口井,因天热口渴,孔子就让弟子打了一瓦缺罐水来喝。清水下肚,润肺滋肠,他顿觉周身清凉爽快,心中萌发了留连忘返之情。据说,孔子离开这里时,还特意让弟子打了一罐水带着去蔡国的路上喝哩!后来,这里的黎民百姓就把这口井称为夫子井。【民权孔子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一天,他乘着牛车来到宋国一小村旁,被路上两个堆土垒城的儿童挡住了去路。儿童用路上的松土垒成城池的样子进行玩耍,由于路面太窄,孔子的车过不去。弟子下车让玩童让道,玩童力辩道这是我们垒的城,试问先生,是城为车让道呢,还是车为城让道呢”孔子听孩子们说得有理,遂令弟子拧车转弯,绕“城”而过。孩子们回村把此事说出后,大人们一边对孔子的谦逊深感钦佩,一边为家乡孩童的聪明感到骄傲。于是,便把村名改为“拧车弯”以示纪念。后将“拧”改为“宁”,村名便成了“宁车湾”。【外黄孔子传说】

本年,孔子东游虞城、夏邑,经萧县天门山,徐州拜谒彭祖墓,吕梁观水。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礼记.中庸】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礼记.中庸】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礼记.中庸】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礼记.中庸】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礼记.中庸】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礼记.中庸】

夏邑即古下邑,宋地也。而夫子自言丘也,殷人也。故还乡有祠,杏坛有碑,此其证据之最要者也。夫子生于阙里,而祀先还乡则在此地。【重修还乡祠记】

夏邑古宋地,而孔氏之采邑在焉。食采于斯,亦卜兆于斯,孔子还乡省墓,盖数数矣。【重修还乡四代祠记】

圣人厂,在县东南,相传孔子微服过宋,经此。【萧县志】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也,使弟子并流而承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棠行。孔子从而问之,曰:“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所不能游,向吾见子道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使弟子并流将承子。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赍俱入,与汨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道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也?”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庄子.外篇达生】、【列子.黄帝】

吕梁,在彭城县东南五十七里,盖泗水至吕县,积石为梁,故号吕梁。【元和郡县志】

相传在春秋时期,孔子闻听吕梁洪为四险之最,曾带得意弟子数人,前来观洪。孔子同弟子急驱车,觅路而来到圣人窝这个大山凹。他们师徒,留宿一晚至旦方去。因圣人在此寄宿,遂名圣人窝村。【徐州圣人窝传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孔子去台儿庄,到一三岔路口,让颜回问路。颜回问一在麦地里松土的年轻妇女。那妇女让他先回答问题什么最深什么最浅什么最苦什么最甜颜回不能答。孔子亲往,答曰世上喉咙最深,眼睛最浅,年轻寡妇最苦,少年夫妻最甜。少妇指路。孔子见少妇满面泪水,问她为何伤心回答说,丈夫为官,被人陷害致死,想来辛酸。孔子叹曰做人是最大的难题。台儿庄孔子传说】

 

  相传春秋末年,颜回跟随孔子到厹犹国讲学期间,应族人邀请到颜家岗讲学。颜回严守'仁’'礼’要求,勉励族人崇德尚学、遵规守礼。【泗阳颜回传说】

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则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阖室毒之。谒史而卜之,弗占;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华子之妻子以居产之半请其方。儒生曰:“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请之所祷,非药石之所攻。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瘳乎!”于是试露之,而求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日。”从之。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

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吾恐将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之忘,可复得乎?”子贡闻而怪之,以告孔子。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之。【列子.周穆王】

周敬王二十七年,即鲁哀公二年戊申,是年颜子二十九岁,发白。【颜子年谱】

颜回,鲁人,字子渊,年二十九而发白。【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子罕】

颜渊有不幸短命之记,苗而不秀之喻。【牟子理惑论】

秀而不实,尼父为之叹息。【梁书.徐勉传】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此言颜渊学于孔子,积累岁月,见道弥深也。【论衡.恢国】

孔子曰:“博学约之,弗畔矣夫。”夫学而不约,必叛道也。颜渊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可谓知教,颜渊可谓善学矣。【后汉书.范升传】

周游途中,子路寻水,打碎孔子玉瓶,不敢见孔子。后采颜回计,对孔子说见一家发殡,后边的人喜得又蹦又跳孔子说那是抬死人,跟的人是哭不是笑子路问人会死吗孔子说人固有一死,物必有一损子路说我把宝瓶打碎了。孔子说碎就碎了【子路传说】

澹台灭明二十岁,礼仪娴习,举止方正。【澹台氏家谱.姓源】

澹台山,嘉祥县南三里。山下有澹台桥,世传澹台灭明家此。【山东通志】

澹台,春秋时,孔子弟子灭明居于澹台,遂宜澹台为姓,称澹台灭明。【姓氏考略】

子夏幼小家贫,衣若县鹑。幸得父教。十五岁,母丧,离帝丘回家守墓。【西河志】

子夏贫,衣若县鹑。【荀子.大略】

子夏家贫,徒有四壁。【初学记】

约本年,曾点去卫归鲁。

本年,孔鲤不禄。

伯鱼年四十,先孔子死。【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本姓解】

  礼不修墓。鲤死,有棺而无椁。【潜夫论.浮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