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事
(2023-06-02 19:47:15)淮阳老百姓认为,孔子是被困在淮阳县城南坛湖中的高台(即后来的弦歌台)绝粮的。当时孔子又弹琴又唱歌,感动了湖中一条九尺来长大鱼,自动跳上岸来让他们煮吃。
淮阳还传说,孔子被困南坛湖时,弟子们分头到湖里找吃的。没工具捉不到鱼,孔子看湖里生长着蒲,就拔出来,下边蒲根细腻白嫩、脆甜可口,大家就吃蒲根活了下来。至今淮阳还把蒲菜叫做“圣人菜”,是当地招待贵客的特色菜。
上蔡老百姓传说,孔子一行数人被陈蔡两国大夫派人困在蔡沟店,绝粮数日后子贡与子路找机会偷跑到蔡沟店集市上买粮。市井萧条,二人没买着。子贡看到一片青堂瓦舍,便敲门求助,见到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两人说出借粮之事。老者说:“孔老夫子高徒借粮,没有不借的理儿。正好我也有一事讨教——这个世道上何高何厚何香何臭?如能明训,我愿借粮一石。”
子贡正思索老者所问何意,子路已脱口而出:“天高地厚肉香屎臭。”
老者闻听起身一揖,随即送客。
二人回来对孔子说了,孔子对子路说:“你只知道天高地厚肉香屎臭,遇事不审时度势信口雌黄。应该答复‘父母高夫妻厚饿了香饱了臭’。”
子贡再去找老者,老者一听这个答案满意了:“先生此言尽理尽情。我蔡地本是礼仪之邦,易象之源。现在礼崩乐坏,贤者失时而困,可悲可叹呀!”于是叫家人装了一石米,送子贡回去。
蔡沟店东边是杨集镇,这是久负盛名的“毛笔之乡”。当地人传说,杨集毛笔也和孔子有关。
话说孔子被困蔡沟店,有位老樵夫路过,看到孔子在雨中带头唱歌,大为感动,他回到家取来食物和水。面对老樵夫的义举,孔子不知该咋感谢他。
孔子的目光落到老樵夫包食物的棉包袱和提水壶的麻皮上,他先将麻皮揉作细丝,将揉好的麻皮丝用佩剑斩作几段,随手在地上捡起一根木棍,从包袱上撕下几缕棉线,把麻段用棉线绑在木棍一端,制成一支麻段棍,用麻段棍蘸着泥水在地上写道:“君不困不成王也,烈士不困行不彰也。”意思是成就大业,一定要历经艰难困苦。
老樵夫回到家,总想起孔子拿麻段棍在地上写字的事,后来突然想明白了,麻段用棉线扎在棍头上写字,比用刀用锥子刻划要省劲儿。于是,他照样子做起了“麻刷笔”,这就是原始毛笔雏形。后来,他的子孙都做起了制毛笔的生意,并逐渐改麻为畜、兽毛,改木棍为竹子,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