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新泰龟山
(2023-04-21 21:59:32)
标签:
杂谈 |
其次,龟山是黄淮流域的一个分界点。山南部的水流入泗河,汇入微山湖,经淮河入海。山北部的水流入汶河,汇入东平湖,经黄河入海。从这个意义上说,龟山是黄淮流域的地理标志,近代有“龟现图腾识黄河”的说法,是正确的。另外,从地理情势上看,龟山在鲁国故都曲阜东北百余里,首东尾西,犹如一只龟在汶泗交梁之地上慢游。遗憾的是这只龟向远离曲阜的方向游走。因此,前人有“龟山蔽鲁”的说法也是正确的。
三,人们之所以热爱龟山,是因为龟山对研究新泰先秦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周代“龟蒙”和“龟阴田”的记载与新泰有关。龟蒙之名,《诗经》首载。诗云:“奄有龟蒙,遂荒大东。”《中国历史大辞典》注:“龟蒙,龟山、蒙山的合称。龟山在今山东新泰市西南,蒙山在今山东平邑县东北。”《山东通志》:“自蒙山分支而西,入新泰境,为关山,为横山,为龟山。”近代大型辞书《中国地名大词典》:“龟山”释:“在山东新泰县西南四十里,山之南接泗水县界。”“龟阴田”始见于《春秋•定公十年》。文载:“齐人来归郓、讙、龟阴之田。”服虔注:“三田,汶阳田也,龟、山名,阴之田,得其田不得山也”。唐《元和郡县志》载:“龟山,在(泗水)县东北七十五里。《诗》曰‘奄有龟蒙’,《左传》曰‘齐人来归龟阴田’是也。”可见,周代文献记载的“龟蒙”和“龟阴之田”与新泰有关。后世有许多歌咏龟阴田的诗篇。李白《寄东鲁二稚子》:“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吴地(这里指南京)桑叶一片碧绿,春蚕快要结茧的情景,描绘的清新如画。接着即景生情,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感到自浪迹江湖,茫无定止,那龟山北面的田地有谁来耕种呢?思念及此,不禁心忧如煎,焦虑万分。明朝泰安知州《龟阴秋稼》:“四郊无处不秋成,禾黍龟阴独擅名———”清康熙年间泰安知州林学杭《龟阴秋稼》诗:“万宝秋来尽告成,龟阴腴壤旧知名。今同鲁颂丰年瑞,昔异齐疆列国争。归地郓讙书美绩,取禾周郑渎要盟。何如盛世安耕耨,勉竭租庸答圣明。”
其次,商代卜辞“龟”的地望与新泰大致相当。卜辞《屯南》2064有“尸【夷】方邑旧”之辞。尸,甲骨文通假作【夷】,方国名。其中的“旧”就是尸方国都周边的小部落,新泰市羊流镇旧关与此相当。“旧关”因新泰龟山取名,《说文解字》:“龟,旧也”。今旧关在龟山西北。尸【夷】方地望当在新泰徂徕山和莲花山之阳,《说文解字》:“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从地理情势上看,徂徕山和莲花山呈弓形分布,俩山之阳地势平坦,称“夷”当之无愧。《左传》有隠公元年“纪人伐夷”和闵公二年“取而杀之于夷”所提及的鲁国夷地与之吻合。据甲骨记载,“旧”是商末征人方过程中商王驻跸之地,同时,纣王还在“旧”地田猎。《合集》20612载:“今日其雨,佳尸【夷】方受又【佑】,燎【龟水】二牛。”大致意思今日求雨,行燎祭之礼,受益者夷方。“龟水”与夷方当为近临,今新泰市谷里的谷河源于龟山,与“龟水”相当。“其”可为虚词,无实意,也可为地名祝其。《左传-定公十年》:“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泰安州志》载:“岳东南地曰谷里,古夹谷也。”
第三,中华先民崇拜龟风俗源远流长。黄帝氏族,号为轩辕氏。轩辕,乃天鼋之音转。《楚辞·河伯》注云:“鼋,大龟也。”史学家王献唐先生指出:天鼋氏当是以龟为图腾的氏族。因为古人认为:“龟甚神灵,降于上天,陷于深渊”,“知人生,知人死”,“是天下之宝也”。殷商遗址中曾出土了许多占卜用的龟甲,周代也极重视龟占。考古发现表明,商周这种崇龟风俗乃是起源于东方,且多集中在泰山南侧、汶泗流域及苏北一带,最早可追溯到大汶口文化早期甚至更早。如在大汶口遗址中,有11座墓出土龟甲,共21件,上有穿孔,多在死者右腰旁,可能生前即已佩带,有的还上涂朱彩。说明这里有崇龟族存在。又有龟山,《诗经·鲁颂·閟宫》:“奄有龟、蒙”,在蒙山山脉,东北距新泰40里,西南距泗水50里,盖因龟族得名,可为佐证。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指出:梵语龟是地神的别号,据说它的液流出而变成龟,所以龟被看作地液,是生命之汁。在印度神话里龟的地位甚高。由此我们想到秦汉时期在梁甫山祭祀地神的可能原因:附近有新泰龟山。但我们更明白“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