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年谱
(2023-05-26 21:20:21)
标签:
杂谈 |
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曾参二岁。
鲁定公七年(公元前503年)曾参三岁。
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曾参四岁。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曾参五岁。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曾参六岁。
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曾参七岁。
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曾参八岁。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曾参九岁。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曾参十岁。
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曾参十一岁。
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曾参十二岁。常随父学诗书,有“伏案苦读”之说。
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曾参十三岁。
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曾参十四岁。“躬耕于泰山之下,遇大雨雪旬日不得归,因思父母,而作梁山之歌。”(见《淮南子》)
鲁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曾参十五岁。
鲁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曾参十六岁。奉父命至楚,从学孔子。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曾参十七岁。随孔子在楚。
鲁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曾参十八岁。随孔子离楚去卫。
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曾参十九岁。随孔子在卫国。
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曾参二十岁。随孔子在卫国。
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曾参二十一岁。随孔子在卫国。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曾参二十二岁。随孔子自卫返鲁。《孔子家语》记有,他“敝衣而耕,常日不举火”。鲁国君要赠其“食邑”,辞而不受。
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曾参二十三岁。
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曾参二十四岁。孔子的高才弟子颜回病故,曾参就成了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
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曾参二十五岁。
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曾参二十六岁。孔子呼而告之,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孔子亲以《大学》授曾参。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曾参二十七岁。是年,孔子卒,终年七十三岁。曾参若父丧而无服,守孔子墓。孔子临终将其孙孔鲤之遗孤子思托付于曾参。
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曾参二十八岁。继续守孔子墓。
鲁哀公十八年(公元前477年)曾参二十九岁。最后一年守孔子墓。
鲁哀公十九年(公元前476年)曾参三十岁。三年守墓过后,孔门弟子子夏、子游、子张认为有若面貌很象孔子,要把有若当孔子来事奉,强叫曾参同意。曾参拒绝说:“这样做不可。老师的德行象长江的水洗过,象秋天的阳光晒过,清净洁白,无以复加,怎么只求面貌象似呢?”(见《孟子?滕文公上》)
鲁哀公二十年(公元前475年)曾参三十一岁。父病故时,曾参“泪如涌泉,水浆不入口者七日”,以后“每读丧礼则泣下沾襟”(见《礼记》)
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曾参三十八岁。武城大夫聘曾参为宾师,设教于武城。鲁悼公元年(公元前466年)曾参四十岁。离鲁去卫。鲁悼公十一年(公元前456年)曾参五十岁。时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曾子皆不应命。
鲁悼公三十一年(公元前436年)曾参七十岁。是年,曾参有病卧床不起,把弟子们叫到跟前说:你们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和手,都保全得很好吧!我一生正象《诗经》上
说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谨慎,以保其身。从今以后,我知道身体能够免于毁伤了。小子们,要记住啊!并且他自言自语地说,君子修养之道贵在三条:“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这三条我能做到吗?始终不忘修养功夫(《论语?泰伯》)
鲁悼公三十二年(公元前435年)曾参七十一岁。一天夜里,病危中的曾参,突然想起身下铺着一领华美的席子,是鲁大夫季孙氏送给他的。他认为,自己一生没做到大夫,不应铺大夫的席子,于是就招呼儿子们把席子换下来。没等换上的席子铺好,他就死了,终年七十一岁。葬于嘉祥县南武山西南的玄武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