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廉颇传说

(2023-01-27 12:34:22)
标签:

杂谈

     相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曾率兵与秦军交战于军营、连庄一带。兵败后向西撤退,在今王二庄又被秦军围困。当时廉颇年迈多病,为摆脱困境派儿子回赵都邯郸搬兵。儿子走后,他天天站在高台上眺望,盼救兵前来解围。后来在此台上建村,取名“望儿庄”,即今天的王二庄。廉颇一直盼了三个月,军中粮草用尽。正处危难之际,忽见南面尘土飞扬,一支人马杀到,廉颇料定是儿子率兵前来,因秦军势大,廉颇不能与儿子会师。于是,窥秦军间隙,趁夜间向东突围,绕道会师。这时秦军发现调主力阻截,经过一场激战,赵军被打得节节败退。当廉颇被追到一处村庄时,已人困马乏,遂问部下:“这是何地?”部下回话:“此地三丁村。”廉颇听罢仰天长叹:“一镰(廉)怕三钉(丁),吾命休矣!”正当廉颇迟疑之时,秦军阵中乱箭齐发,他躲闪不及,连中三箭,坠马身亡。这时,廉颇的儿子率兵杀来,驱散秦兵,将其父的尸体就地掩埋。民国时期,墓址尚存。亦以“廉墓霜花”为名,被列为清河八景之一。今古墓虽已荡然无存,而一镰(廉)怕三钉(丁)的故事,却仍在清河县民间广为流传。
    

1.三甲村

 

赵王误中秦国反间之计,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帅,替代廉颇。廉颇告诉赵括:“秦军千里奔袭,利在速战,应以守为主”,并以“守势图”相托。不料赵括却冷眼相待,廉颇大怒之下,交出帅印,离开大营,骑马驰奔,要回邯郸。路过一村,百姓跪拜,这才发现自己仍然头戴帅盔,身披铠甲,足蹬战靴,觉得自己已经卸职,无披挂必要,便把这三件东西脱在这里,人们为怀念这件事便把这个村叫三甲村。


2.徘徊村

廉颇越走越不放心,他觉得赵括骄傲自大,轻敌麻痹,若轻率出击,必遭惨败。再加上赵军战士和百姓的挽留,心里就犹豫起来,一会儿觉得自己已经卸职,干脆走了吧;一会儿又觉得长平战事,非同儿戏,四十万生灵乃赵国元气……是走,是留,他拿不定主意,在一个村边徘徊犹豫了好长时间,直到邯郸发来诏书催他回朝,这才哀叹一声离去。因此,百姓就把这个村叫徘徊村。

3.换马村

虽然诏书催发,去意已定,但沿途百姓仍拦路乞留。百姓为啥能认出他来,除了廉颇的白发白须外,最显著的就是他骑的那匹体格高大,浑身雪白的玉兔赛风驹。廉颇为了摆脱窘境,经一村时,忍痛换掉了他的宝马良驹,百姓就把这个村叫换马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