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馂,昼学道而夕讲之。二年美闻于宋,宋人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谥为昭公。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新书.先醒】
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其所以亡矣。”御者曰:“何哉?”昭公曰:“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也。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韩诗外传.六】
宋昭公出亡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主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亡而能悟,盖得反国云。【新序.杂事五】
宋后昭公出亡时间史料不详。春秋有宋昭公子杵臼,于前619年至前611年在位。公元前469年,宋景公无子,取公孙周之子得与启,畜诸公宫,未有立焉。于是皇缓为右师,皇非我为大司马,皇怀为司徒,灵不缓为左师,乐茷为司城,乐朱鉏为大司寇。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大尹常不告,而以其欲称君命以令。国人恶之。司城欲去大尹,左师曰:“纵之,使盈其罪。重而无基,能无敝乎?”冬,十月,宋景公游于空泽。辛巳,薨于连中。大尹兴空泽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宫。使召六子,曰:“闻下有师,君请六子画。”六子至,以甲劫之,曰:“君有疾病,请二三子盟。”乃盟于少寝之庭,曰:“无为公室不利。”大尹立启,奉丧殡于大宫。三日,而后国人知之。司城茷使宣言于国曰:“大尹惑蛊其君而专其利,今君无疾而死,死又匿之,是无他矣,大尹之罪也。”得梦启北首而寝于卢门之外,己为鸟而集于其上,咮加于南门,尾加于桐门。曰:“余梦美,必立。”大尹谋曰:“我不在盟,无乃逐我,复盟之乎?”使祝为载书,六子在唐盂。将盟之。祝襄以载书告皇非我,皇非我因子潞、门尹得、左师谋曰:“民与我,逐之乎?”皆归授甲,使徇于国曰:“大尹惑蛊其君,以陵虐公室。与我者,救君者也。”众曰:“与之。”大尹徇曰:“戴氏、皇氏将不利公室,与我者,无忧不富。”众曰:“无别。”戴氏、皇氏欲伐公,乐得曰:“不可。彼以陵公有罪,我伐公,则甚焉。”使国人施于大尹,大尹奉启以奔楚,乃立得。司城为上卿,盟曰:“三族共政,无相害也。”
《史记.宋微子世家》:景公卒。宋公子特攻杀太子而自立,是为昭公。昭公者,元公之曾庶孙也。昭公父公孙纠,纠父公子褍秦,褍秦即元公少子也。景公杀昭公父纠,故昭公怨杀太子而自立。昭公四十七年卒,子悼公购由立。可知宋后昭公本年即位,以前468年为元年,至前422年卒。 《清华简.系年二十一》:楚简大王十年,宋悼公朝于楚,告以宋司城立皮之弱公室。可知昭公确实在位47年。
《说苑.尊贤》:宋司城子罕之贵子韦也,入与共食,出与同衣;司城子罕亡,子韦不从,子罕来,复召子韦而贵之。左右曰:“君之善子韦也,君亡不从,来又复贵之,君独不愧于君之忠臣乎?”子罕曰:“吾唯不能用子韦,故至于亡;今吾之得复也,尚是子韦之遗德余教也,吾故贵之。且我之亡也,吾臣之削迹拔树以从我者,奚益于吾亡哉?”
子韦见于宋景公三十七年(前480年)。《史记.宋微子世家》:荧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忧之。司星子韦曰:“可移于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于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于岁。”景公曰:“岁饥民困,吾谁为君!”子韦曰:“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于是候之,果徙三度。
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公惧,召子韦而问焉,曰:“荧惑在心,何也?”子韦曰:“荧惑者,天罚也;心者,宋之分野也。祸当于君。虽然,可移于宰相。”公曰:“宰相,所与治国家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韦曰:“可移于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君乎?宁独死!”子韦曰:“可移于岁。”公曰:“岁害则民饥,民饥必死。为人君而杀其民以自活也,其谁以我为君乎?是寡人之命固尽已,子无复言矣。”子韦还走,北面载拜曰:“臣敢贺君。天之处高而听卑。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夕荧惑其徙三舍,君延年二十一岁。”公曰:“子何以知之?”对曰:“有三善言,必有三赏,荧惑有三徙舍。舍行七星,星一徙当一年,三七二十一,臣故曰:‘君延年二十一岁’矣。臣请伏于陛下以伺候之。荧惑不徙,臣请死。”公曰:“可。”是夕,荧惑果徙三舍。【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淮南子.道应训】、【新序.杂事四】
荧惑守心之时,子韦四十岁左右。古语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则宋昭公与司城子罕出亡之时应在昭公前期。子罕,乐茷之后,战国称戴氏。宋景公元年为前516年,在位48年,薨于前469年。而《史记.宋微子世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言景公六十四年卒,则景公六十四年应在公元前453年,今从《左传》。余认为前453年可能是宋昭公出亡之年,《左传》言戴氏、皇氏、灵氏三族共政,无相害也。但根据史料宋昭公之后无灵氏史料,余以为昭公、子罕因灵氏之故而出亡。前451年,昭公因皇氏迎而复位,诛杀灵氏,并以戴氏子罕为执政。时年,子韦七十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