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巴蜀史系年二
(2022-09-20 19:18: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世系 |
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年】
周灵王十年【公元前562年】
周景王十九年【公元前526年】
开明立,号曰丛帝。丛帝生卢帝。卢帝攻秦,至雍。生保子帝。帝攻青衣,雄张獠、僰。九〈五〉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乐曰荆,人尚赤,帝称王。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筍是也,号曰筍里。未有谥列,但以五色为主,故其庙称青、赤、黑、黄、白帝也。【华阳国志.蜀志】
自开明以下五叶,始立宗庙。时蜀有五丁力士,能徙山岳,每一王死,五丁辄为立大石以志墓。今石井是也,号曰井里。【十三州志】
自开明五世开明尚,始立宗庙于蜀。【路史.余论】
石笋在街西门外,二株双蹲,云真珠楼基也。【蜀郡故事】
春秋时,蜀王开明尚封弟葭萌于此,谓之苴侯,邑名吐费城,蜀与巴世仇,而苴侯与巴结好。【昭化县志】
宕渠县:盖古賨国也,今有賨城。县有渝水,夹水上下,皆賨民所居。【水经.潜水注】
巴西宕渠,其人勇健好歌舞,邻山重叠,险比相次,古之賨国都也。【舆地纪胜】
渠县,属巴之賨国都。賨国都在今渠县东北七十四里地方。【渠县志】
古渠(县)、大(竹)、达(州)、广(安)、南(充)、梁(平)等处,通号賨城,犹之通号宕渠也。【渠县志】
賨城,秦宕渠县城,本古賨国都,在流江县东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引《郡志》:大竹县北七十里有古賨城。【大竹县志】
秦汉宕渠城,本古賨国都,在流江县东北七十里,今渠县城坝是也。【广安州新志】
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
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
周贞定王时
战国时,尝与楚婚。【华阳国志.巴志】
过紫金山有古滩城,为巴子置津处是也。【益州记】
滩城,在县东七十里岷江岸,周一百步,阔五尺,相传巴子于此置津立城,因名焉。【舆地纪胜】
周贞定王十八年【公元前451年】
周贞定王二十八年【公元前441年】
周元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
白虎事道,蛮蜒人与巴人事鬼。【晏公类要】
巴公墓,在恩施县南二里。俗传:昔有巴国大栅王世葬于此。历年虽多,累累可辨。【施南府志】、【恩施县志】
巴公冢,在城南二里,相传:昔巴大栅王世葬于此。【湖广图经志书】
巴公溪者,相传郡南有巴公冢,昔有巴国大栅王世葬于此,或呼为巴公山也。【巴公溪丰乐桥记】
蛮王寨,在城南四里,峭壁中有小径,岩半门基尚存。【恩施县志】
蛮王寨,在城南六里,四面峭壁,惟一径可上。【恩施县志】
蛮王冢,在县西二十五里凤凰山下。相传蛮王作祟,静夜呼人,应之者辄病死。【利川县志】
都亭山,在城东九十里。即今之道东坪、菁口一带是也。蛮王冢在其上。【利川县志】
都亭山岩高百余丈,山腹有穴十二,皆藏柩之所,相传为蛮王墓。【施南府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