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周巴蜀史系年二

(2022-09-20 19:18:24)
标签:

杂谈

分类: 世系

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年】

    鄢陵之役,蛮与恭王合兵击晋。【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周灵王十年【公元前562年】

    楚恭王多宠子,而世子之位不定。屈建曰:楚必多乱。夫一兔走于街,万人追之;一人得之,万人不复走。分未定,则一兔走,使万人扰;分已定,则虽贪夫知止。今楚多宠子而嫡位无主,乱自是生矣。夫世子者,国之基也,而百姓之望也;国既无基,又使百姓失望,绝其本矣。本绝则挠乱,犹兔走也。恭王闻之,立康王为太子其后犹有令尹围公子弃疾之乱也。【说苑.建本】、渚宫旧事.二】

 共王有宠子五人,无適立,乃望祭群神,请神决之,使主社稷,而阴与巴姬埋璧於室内,召五公子斋而入。康王跨之,灵王肘加之,子比、子晳皆远之。平王幼,抱其上而拜,压纽。【左传.昭公十三年】、【史记.楚世家】



周景王十九年【公元前526年】

    开明帝下至五代有开明尚,始去帝号,复称王也。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无五丁,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号曰石牛。千人不能动,万人不能移。【蜀王本纪】

开明立,号曰丛帝。丛帝生卢帝。卢帝攻秦,至雍。生保子帝。帝攻青衣,雄张獠、僰。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乐曰荆,人尚赤,帝称王。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筍是也,号曰筍里。未有谥列,但以五色为主,故其庙称青、赤、黑、黄、白帝也。【华阳国志.蜀志】

自开明以下五叶,始立宗庙。时蜀有五丁力士,能徙山岳,每一王死,五丁辄为立大石以志墓。今石井是也,号曰井里。【十三州志】

自开明五世开明尚始立宗庙于蜀。【路史.余论】

石笋在街西门外,二株双蹲,云真珠楼基也。【蜀郡故事】

春秋时,蜀王开明尚封弟葭萌于此,谓之苴侯,邑名吐费城,蜀与巴世仇,而苴侯与巴结好。【昭化县志】

    蜀王别封弟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华阳国志.蜀志

    昔蜀王栾君王巴蜀。王见廪君兵强,结好饮宴。以税氏五十人遗廪君。【荆州记

    宕渠郡,蜀先祖置……长老言宕渠盖为古賨国,今有賨城、卢城。【华阳国志.巴志】

宕渠县古賨国也,今有賨城。县有渝水,夹水上下,皆賨民所居。【水经.潜水注

巴西宕渠,其人勇健好歌舞,邻山重叠,险比相次,古之賨国都也。【舆地纪胜】

渠县,属巴之賨国都。賨国都在今渠县东北七十四里地方。【渠县志】

古渠、大、达、广、南、梁等处,通号賨城,犹之通号宕渠也。【渠县志】

城,秦宕渠县城,本古賨国都,在流江县东北七十里。方舆纪要郡志大竹县北七十里有古賨城。【大竹县志

秦汉宕渠城,本古賨国都,在流江县东北七十里,今渠县城坝是也。广安州新志



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

    巴人伐楚,围鄾。初,右司马子国之卜也,观瞻曰:“如志。”故命之。及巴师至,将卜帅。王曰:“宁如志,何卜焉?”使帅师而行。请承,王曰:“寝尹、工尹,勤先君者也。”

 三月,楚公孙宁、吴由于、薳固败巴师于鄾,故封子国于析。君子曰:“惠王知志。《夏书》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龟。’其是之谓乎!《志》曰:‘圣人不烦卜筮。’惠王其有焉!”



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

   蜀人来赂秦。【史记.六国年表】、【史记.秦本纪】



周贞定王时

   楚惠王时,巴衰,自江州徙都枳。

战国时,尝与楚婚。【华阳国志.巴志】

过紫金山有古滩城,为巴子置津处是也。益州记

滩城在县东七十里岷江岸,周一百步,阔五尺,相传巴子于此置津立城,因名焉。舆地纪胜

    巴城之东,越铜锣峡,有古滩城,为巴子置津处,名野猪岩。野猪岩修路记



周贞定王十八年【公元前451年】

    秦左庶长城南郑。【史记.秦本纪集解】、【史记.六国年表】



周贞定王二十八年【公元前441年】

   秦南郑反。【史记.秦本纪】、【史记.六国年表】



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

    楚声桓王立四年,宋公田宋休公、郑伯骀繻公皆朝于楚。楚声王率宋公以城榆关,是武阳。秦人败晋师于洛阴,以为楚援。声王既世,悼哲王立即位。【清华简.系年二十三】

    战国时,楚王死后一直不闭眼睛,都城里也昏天黑地。巴国大栅王听说后,就派巴国的鼓手和歌师到楚国去打鼓唱歌。歌主要唱楚王生前业绩,唱了三天三夜,楚王的眼睛终于闭上,郢都也云开日出。从那以后,巴国和楚国人只要办丧事,都要请人打丧鼓,唱夜歌。陕南大栅王传说

    夷事道,蛮事鬼。初丧,鼙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此乃盘瓠、白虎之勇也。【蛮书】

白虎事道,蛮蜒人与巴人事鬼。晏公类要

巴公墓在恩施县南二里。俗传:昔有巴国大栅王世葬于此历年虽多,累累可辨。施南府志】、【恩施县志】

巴公冢,在城南二里,相传昔巴大栅王世葬于此。【湖广图经志书】

巴公溪者,相传郡南有巴公冢,昔有巴国大栅王世葬于此或呼为巴公山也。【巴公溪丰乐桥记

蛮王寨,在城南四里,峭壁中有小径,岩半门基尚存。【恩施县志】

蛮王寨,在城南六里,四面峭壁,惟一径可上。【恩施县志】

蛮王冢,在县西二十五里凤凰山下。相传蛮王作祟,静夜呼人,应之者辄病死。【利川县志】

都亭山,在城东九十里。即今之道东坪、菁口一带是也。蛮王冢在其上。【利川县志】

都亭山岩高百余丈,山腹有穴十二,皆藏柩之所,相传为蛮王墓。施南府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