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图谱】中华南阳邓氏族上古源流总世系图
(2022-05-13 14:20:06)
标签:
杂谈 |
少典→黄帝(天下始祖,轩辕约前26世纪至约前22世纪末约前21世纪初)→顓顼(玄器,即少昊金天氏)→帝喾→尧→舜→禹(夏朝约前22世纪至约前21世纪至约前17世纪初)→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孙甲→皋→发→桀→汤(殷商朝,约前17世纪初至约前11世纪)→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巳→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 康丁→武乙→太丁→帝乙→纣辛
→曼(季,字德阳。祖丁少子,武丁封叔于“邓国”,为邓侯,赐姓“邓”属土命士,邓曼公深知天道、地道、人道也。人称“邓叔或曼叔或小叔是也)
第五章 中华南阳邓氏上古讫今源流总世系
殷朝(始祖):
邓曼字德阳(邓姓始祖:配辛夫人。轩辕黄帝四十二氏传孙。高成汤二十世孙,祖丁之少子,殷高宗武丁之小叔父也)。武丁於丁已岁封曼叔“邓国”,其封地河北、河南。其子孙逐以国为姓“邓”了,以南阳为郡,邓氏系出於此。世承袭候爵二十二代,自黄帝甲子至武丁丁已受封,凡1373年)。始封“邓国君”侯爵。长子邓晃,号昊宁,袭国号。
二世:邓晃号昊宇邓国君。配李夫人,生子邓徽;配姜夫人生邓仕俊,生子邓福佑,配姬夫人,生邓仕澄。
三世:邓徽公号虞邓国君,配汪夫人,生子邓庆、邓耿、邓宣、邓河。
四世:邓庆公号豉文邓国君,配姜夫氏,生子邓桓、邓超。
五世:邓桓公号仁挚邓国君,配郑夫人,生子邓昆、邓仪。桓公报国爱勤惕励。
六世:邓昆公邓国君。配关夫人,生子邓忠。
周朝:
考:时殷纣无道,昆公与微子叠谏不听,乃去殷归周。考太始祖邓曼公至六世祖邓昆公则起武丁丁已迄纣王已卯商亡共九主。凡二百零二年
七世:邓忠公邓国君。配张夫人,生邓晖吉(河北)、邓晖文(南阳)。
八世:邓晖吉公邓国君。配杨夫人,生邓日浩。
九世:邓日浩公邓国君,配魏夫人,生煦和,配孙夫人,生邓咸和。
十世:邓煦和公邓国君。配朱夫人,生邓楠;配黄夫人,生邓杞。
十一世:邓楠公、邓国君。配余夫人,生子邓熹珍、邓朗珍。
十二世:邓熹珍公邓国君。配王夫人,生子邓怡、邓悦。
十三世:邓怡公邓国君。配姜夫人,生邓淮,邓沛。
十四世:邓淮公邓国君。配姜夫人,生子邓璧、邓琼。
十五世:邓壁公邓国君。配许夫人,生子邓厚、邓淳。
十六世:邓厚公邓国君。配杨夫人,生子邓峻、邓衡、邓峄。
十七世:邓衡公邓国君。配曾夫人,生子邓伟、邓略;配袁夫人生子邓猷。
十八世:邓略公邓国君。配韩夫人,生子邓宣号吾离,配李夫人生子邓殷。
十九世:邓宣公号吾离邓国君,配曾夫人,生子邓高号佑耀。邓尚、邓启。配王夫人生邓显昭。周桓王八年已己岁,邓宣,号吾离侯惧楚,与蔡、郑二国交会,以是尊同室,而朝服于周(现在河南南阳存有吾离庙.吾离陵,共后人紀惗).。
廿世:邓尚公邓国君。配朱夫人,生邓粹。配张夫人生邓纯。
廿一世:邓粹公邓国君。配苏夫人,生邓明渊、邓明德、邓天嵩。
廿二世:邓明渊公(号祁侯.于公元前678年邓国被楚国所亡,邓国共延续686年),邓国君。配朱夫人,生邓史、邓廷佑。
[考:邓国“自武丁丁已岁受封至周襄王十三年壬午岁楚国所灭,世袭邓国君侯爵二十二代,共计六百八十六年]。
廿三世:邓史公,配伍夫人,生邓和、邓育、邓元光。
廿四世:邓和公,配田氏生生邓耀、邓彩、邓兴仁。
廿五世:邓耀公,妣郑氏,生邓侃、邓奇祥。
廿六世:邓侃公,(公元前544年,周景王执政时为徐州 太守)妣田氏,生邓质、邓彧、邓其然(公仕周景王为徐州刺史,公仕周景王为徐州刺史)。
廿七世:邓彧公,妣焦氏,生邓晃、邓承宗。
廿八世:邓晃公,妣黄氏,生邓华、邓萼;妣方氏生邓萃、邓萱。
卅九世:邓萼公,妣黄氏,生邓监、邓新。
卅世:邓监公,妣徐氏,生邓愉、邓恺。公仕周烈王为晋阳令。
卅一世:邓恺公,妣黄氏,生邓安国,邓定国。
卅二世:邓安国公,妣刘氏,生邓勋、邓襄、邓瑚。公仕周显王为南城宰。
卅三世:邓襄公,妣吕氏,生邓沧、邓海。
卅四世:邓沧公,妣刘氏,生邓铭,邓剑,公仕周靓王为直棣州枚。
卅五世:邓铭公,妣王氏,生邓文仲、邓敬仲。公仁周赧王为州刺史。公隆师重道,乐喜好施,有古士风,且以义教子,故二子文学卓著,长子邓文仲为河东令,遂家焉。厥后称河东邓氏。
卅六世:邓文仲公,妣郑氏,生邓浩平,邓澍平、公仕周赦王为河东县令。
卅七世:邓浩平公,妣王氏,生邓缙光、邓绅光。
卅八世:邓缙光公,妣郑氏,生邓成。公仕秦为安陵刺史。
考:上列七世祖宗邓忠公至三十九世祖宗邓缙光公。即起自武王已卯迄东周君王七年壬子岁,为秦所灭,共三十五君主。凡174年。周未秦初及六国(为:韩、赴、魏、楚、燕、齐)自赧王五十九年乙已岁入秦,而周室亡。又七年,秦灭,东周君祀绝,从壬子岁至已卯岁,天下无主者,二十八年,至庚辰岁秦始皇统一天下。
秦朝:
三九世:邓成公,妣冯氏,生邓玢(公仕秦.诰封为大夫)、邓玠。公仕秦始皇为沧州牧。
四十世:邓玠公,妣陈氏,生邓敏、邓敬。
考:上列四十世祖至四十世祖。起自秦始皇庚辰岁迄于秦二世甲午岁,凡二主共十五年。乙未岁子婴降于刘沛公,而秦亡。西楚霸王战争五年(自乙未岁至已亥亡),乙未即汉高祖刘帮元年。
西汉朝:
四十一世:邓敏公字纯,妣黄氏,生长子邓通(该爵上大夫,食二千石,赐西蜀铜山铸钱,从此邓氏钱遍天下,富堪敌国,“富不过邓通”,享乐于河南南阳)、次子邓远,三子邓闰字溥源(该公官阙中提举迁合补太守,配吴氏子邓黾年)。公享寿八十九寿,卒葬礼济南东山。汉高帝时为中丞大夫。
四十二世:(1)邓远公,妣孙氏,生邓奎、邓光。(2)邓黾年字万嵩,官昭勇将军,配乐氏子邓增燝。
四十三世:(1)邓奎公,妣王氏,生邓广汉,邓欣汉,邓长矩。(2)邓增燝公,妣黄氏,子邓锽。(3)邓光(邓远次子也)子邓隆。
四十四世:(1)邓广汉公,妣刘氏,生邓环、邓锦、邓求、邓肃、邓公。公仕汉宣帝为中丞大夫,卒葬陈州玉坑。(2)邓锽公官徐州太守,封光禄大夫,配董氏,子邓肃。(3)邓隆(邓光子也)杨州刺史,子邓勋。
四十五世:(1)邓锦公妣蔡氏,生邓旭、邓明、邓鋐。(2)邓肃公官官汝南尉,浙江按察使,侍郎、大将军、封南阳王(位列三公),配严氏,子邓邯。(3)邓勋(邓隆之子也),交趾刺史,子邓宏。(4)邓公(邓广汉之子也),仆射。
四十六世:(1)邓旭公(邓锦长子也)子:邓晔、邓景。(2)邓明公(邓锦次子也)妣余氏,生*邓烨字伯华,*邓禹字仲华,*邓宽字俶华。公生成帝甲辰年,仕汉平帝为御史大夫.年方18岁。(3)邓宏(邓勋三子也)豫章都慰。子:邓晨。(4)邓邯公字子亮(邓肃之子也),汉平帝时商邱睢阳渤海太守,封黾侯。妣萧氏,杨氏子邓彪、邓荆凤。
四十七世:(1)邓晔公(邓旭子也)复汉将军。(2)邓寻公(邓旭二子也)官拜建威将军。(3)邓烨公(邓明长子也)字伯华。更始元年癸未岁开关迎汉兵,光武拜华将军。(4)邓禹公(邓明二子也)字仲华。为汉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先后封大司徒,封赞阝侯(吃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禄),官拜前、左、右将军,改封高密侯,再拜大司徒。汉刘显宗帝拜大傅,谥元侯。邓禹公被刘秀启帝封为:上天“角木蟜菩萨”下凡转世投胎,在人间为“邓禹活菩萨”,济世救人,匡扶正义……,并有“前之张良,后之诸葛亮、周瑜、刘伯温”之美喻。取严、谢、任三位夫人。长子邓震字谦,二子邓袭字让,三子邓珍字识,四子邓陔字议,五子邓论,六子邓训字平叔,七子邓赞,八子邓诒,九子邓谋,十子邓诗,十一子,邓说,十二子邓谟,十三子邓鸿字浩,合计一十三个儿子。按:在江苏省苏州近郊的吴县光福镇太湖东岸半岛的“邓太尉山”上“邓禹白梅花儿甲天下、香雪海”,山下有“邓禹公庙”,庙内有邓禹公当年退隐亲手所种下的四株柏树,被乾隆皇帝南巡江南按树的形象誉为:“清.奇.古.怪”.“清”---孟姜女上坟祭祖灵,佘太君一举扫藩兵,姜太公窥见水底鱼,张翼德哼曲不用琴. “奇”----孟姜女挥泪倒长城,佘太君百岁犹年轻,姜太公直钩钓大鱼,张翼德一喝退三军.“古”----孟姜女千里把夫寻,佘太君挂帅率家兵,姜太公八十遇文王,张翼德阆州丧性命.“怪”----孟姜女大破天门阵,佘太君西天取真经,姜太公月下追韩信,张翼德三打白骨精……;“邓尉梅花甲天下,望中无地不栽梅”盛赞邓禹公梅花为最。摩崖“香雪海”为江苏巡抚宋荦所题。被后人写下千秋赞誉的华章和诗篇。《中国列侯传》.《观东汉记》.《史.监》……。
(5)邓宽公(邓明三子也)字俶华,汉光武帝封为明亲侯。(6)邓晨公(邓宏之长子也)宇伟卿,中山太守。乃汉光武帝刘秀姐刘元新野节义公主之附马爷。先后西华侯、封房子侯、光禄大夫、廷尉、南侯、改封西华 候。死谥惠侯,葬邙山祖地坟(俗颜:“生在苏杭.死葬北邙”)。子邓汛、邓棠。考:《后.史》.《观东汉记》……。(7)邓彪公(邓邯黾侯长子)字伯智,仁州郡,辟公府,拜太傅,录尚书事,赐爵关中侯,后迁桂阳太守,徽入太仆,迁大司农,进太尉(位列三公),在位清白,为百僚之式,以疾乞去。(8)邓荆凤公(邓宏次子也)袭黾侯爵,妣唐氏。
考:上列四十二世祖邓敏公至四十八世祖邓明公,自西汉高祖刘邦字沛公乙未岁迄改刘平帝乙丑岁,共十二帝皇。凡212年。丙寅岁王莽自南郊立子号曰:儒子,已巳岁,新莽改元自立至甲申岁。凡19年。乙酉岁即东汉刘秀光武帝建武元年。
四十八世:(1)邓汛公(邓晨之长子也),封吴房候。(2)邓棠公(邓晨二子也)嗣袭西华侯,后改武当侯(秘传武当神功),子邓固卓.邓固。(3)邓震公(邓禹之长子也)字谦,嗣袭高密候。妣吴夫人,子邓乾。(4)邓袭公(邓禹之二子也)字让,封昌安候。子邓藩。(5)邓珍公(邓禹之三子也)字识,封夷安侯,子邓康。(6)(本支)邓训公(邓禹之六子也)字平叔,先拜谒者、良中、乌桓校慰。谥日平寿敬侯。取阴夫人(封新野君),长子邓骘,二子邓京,三子邓悝(本支),四子邓弘,五子邓阊,女邓绥[和熹邓皇后,执政16年]。
(7)邓赞公(邓禹公之七子也)其子邓豹。(8)邓谋公(邓禹公之九子也)其子邓访。(9)邓说公(邓禹公十一子也),子邓畅。(10)邓谟公(邓禹公十二子也),子邓遵。(11)邓鸿公(邓禹公十三子也)先后封车骑将军,九卿,将兵长史,度辽将军,车骑将军,小候。(12)邓诗公(邓禹公十子也),子邓香,官拜郎中,早卒,追封车骑将军,安阳侯,子邓宣。女邓猛女。
四十九世:(1)邓固公(邓棠二子也)袭嗣西华侯,后改封武当侯(秘传武当神功),子邓国。(2)邓乾公(邓震之子也),袭嗣高密侯,为刘显宗女沁心公主之附马爷。因阴皇后巫蛊事,国除。后官拜侍中。子邓成。(3)邓藩公(邓袭之子也),嗣袭昌安侯,为刘显宗女平臯长公主之附马爷,官拜侍中。(4)邓康公(邓珍子也),袭夷安候,先后为越骑校慰,太仆,谥义侯。(5)邓骘公(邓训长子),虎贲中郎将,黄门侍郎,车骑将军,上蔡侯,仪同三司。因江京、李闰诽谤事,绝食而身忘后谏赦免。子邓凤。(6)邓京公(邓训二子),黄门侍郎其长子邓子袭黄门侍郎,二子邓珍封为阳安候。(7)(本支)邓悝公(邓训三子)字叔昭,校尉,虎贲中郎将,悝卒,封叶侯。子邓广宗(本支)。(8)邓弘公(邓训四子)字叔纪,虎贲中郎将,骠骑将军,昭成候,死谥西平候。长子邓广德,二子邓甫德。
(9)邓阊公(邓训五子)黄门侍郎,袭西华候,子邓忠。(10)邓访公(邓谋子也)尚书,因江京、李闰诽谤事,贬庶民迁徙远方。后谏赦免。(11)邓豹公(邓赞子也)大匠,河南尹,因江京、李闰诽谤事,吃药自杀身亡。后谏赦免。(12)邓遵公(邓谟子也)度辽将军,封武阳侯。因江京、李闰诽谤事,吃药自杀身亡。后谏赦免。(13)邓畅公(邓说子也)将作大匠。因江京、李闰诽谤事,吃药自杀身亡。后谏赦免。(14)邓宣公(邓香之子)嗣袭安阳侯,国除。(15)邓绥(邓训公之女也),为刘安帝之和熹皇后,执政16年,称为“文母”,办皇家(后来的“翰林院”)学校,经教育后,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发明“造纸术”。为政称好。考:《观东汉记》.《中国皇后大全》……。(16)邓猛女(邓香之女),为桓帝皇后。早卒。
五十世:(1)邓国公(邓固子也),嗣袭武当侯(秘传武当神功),子邓福。(2)邓成公(邓乾子也)嗣袭高密侯。子邓褒。(3)(本支)邓广宗公(邓悝之子也)嗣袭叶侯。因江京、李闰诽谤事,吃药自杀身亡,后谏,赦免。长子邓遂、二子邓建、三子邓晦号民瞻字宾(本支)。(4)邓忠公(邓阊之子也)嗣袭西华侯,因江京、李闰诽谤事,吃药自杀死。后谏,赦免。(5)邓珍公(邓京二子也),封阳安候,因江京、李闰诽谤事,贬庶民。后谏,赦免。(6)邓广德公(邓弘长子也)袭西平侯,因江京、李闰诽谤事,贬庶民,后谏,赦免。(7)邓甫德公(邓弘三子也)封都乡候,贬民。后谏,赦免。(8)邓凤公(邓骘之子也),因江京、李闰诽谤事,绝食而忘也,后谏,赦免。子邓兴、邓治。
五十一世:(1)邓福公(邓国之子也)袭武当侯(秘传武当神功)。(2)邓褒公(邓成之子也)。袭高密侯,为刘安帝妹阴长公主之附马爷,官拜少府,长子邓某,少子邓昌。(3)(本支)邓晦公(邓广宗二子也)配郭氏,子邓遄、邓遐(本支)、邓遥。(4)邓兴公(邓凤之子也)袭上蔡侯,子邓芝、邓兰。
五十二世:(1)邓某公(邓褎之子也)袭高密侯。(2)邓昌公(邓褎之子也)袭母爵位为舞阴侯、官拜黄门侍郎。(3)(本支)邓遐公(邓晦之子也)配周氏,子邓文宣、邓文琇(本支)、邓琪、邓瑶、邓瑚。(4)邓遥(邓晦之子也)配陈氏,子:邓艾。(5)邓芝公(邓兴之子也)字伯苗,汉未入蜀,官广汉太守,尚书,中监军,扬武将军,迁前将军,前将军,领充州刺史,封阳武亭候,配元氏,子邓良。(6)邓兰公(邓兴二子也),子邓矩。
五十三世:(1)邓艾公(邓遥之子也)官拜拜汉尚书,刺吏,护羌校尉,镇西将军,安西大将军,太慰封邓侯,关内侯。配彭氏,子邓宏,邓惠,邓忠字宏。(2)邓良公(邓芝之子也),袭爵景泡中为尚书左选郎,晋朝广汉太守。(3)(本支)邓文琇(邓遐之幼子),字文渊配丁氏,子邓思孔(本支)。(4)邓矩公(邓兰之子也),子邓强、邓勇。
五十四世:(1)(本支)邓思孔(邓文琇之子)配陈氏,子:邓竞成(本支),邓勤成。(2)邓勇公(邓矩之子也),子邓明。(3)邓惠(邓艾长子),封唐亭侯。(4)邓忠(邓艾次子)封亭侯,子:邓辅、邓轼、邓朗官中
五十五世:(1)邓明公(邓勇之子也),子邓拨。(2)邓竞成(邓思孔之子也)字汝忠,配刘氏,子邓正本(本支)。
五十六世:(1)(本支)邓正本(邓竞成之子也)字郎,号道立,妣罗氏,子邓时值,邓时朴(本支)。(2)邓拔公(邓明之子也),子邓绩,邓劝,邓飓。
考:上列东汉四十七世祖至五十七世祖。起自汉光武帝刘秀乙酉岁,迄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庚子岁,共十二帝君王。凡196年。是年,分蜀、魏、吴、三国。起庚子岁,至西晋大康元年,凡60年内。自乙酉岁,至已亥岁十五年已蜀,晋朝第未一统耳。实四十二年,汉忘三年,共四十五年。注明我族自汉兴(佐汉光武帝刘秀)后,官拜三公三人,侯爷三十八人;皇后两人(和熹邓绥皇后,桓帝邓猛女皇后),附马爷四人(邓晨公、刘秀帝之姐新野节义公主刘元之附马爷;邓乾公,为刘显宗帝女沁水公主之附马爷;邓藩公,为刘显宋帝女平了臯长公主之附马爷;邓褒公,为刘安帝妹阴长公主附马爷);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京城没有哪个贵族,能与之比拟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