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三章助背:3.用归纳论证法读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19-07-23 06:37:23)

 3.用归纳论证法读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导读

本文先举例、后归纳,辩证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8,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9,所以10动心忍性,曾益11其所不能。

人恒过12,然后13能改;困于心14,衡15于虑,而后作16;征17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8。入则无法家拂士1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0,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1也。

注释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灭亡两个小句子都是状语后置。本文也是人教社初中传统教材。在1987年11月第二版初三上课本中,本文分为四个自然段,即将开篇六个事例的语句作为第一段,最后一句作为第四段。2006年12月第二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下课本将1987版这篇选文的第一、二两段合而为一,将第三、四段也合并为一段,全文成了两段,并匪夷所思地改合并处的句号均改为逗号。使得合并后的第一段一逗到底,第二段也只有两个长句子。2017年统编本在2006版的基础上,将文章开头的六个事例作为一个长句子,逻辑上比较顺;第二段“国恒亡”后点句号。也就是说,将1987年版的四段合并为两段,标点不变。如此,论证思路显得清晰。  2舜发于畎(quan上声)亩之中: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舜,姚姓,名重华。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国名虞,史称虞舜。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发:起,指任用。畎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畎,田间水渠。  3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傅说,原为胥靡(一种刑徒),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傅说见武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举,选拔。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chu上声)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当大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胶鬲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史记》称燕在渤碣(渤,渤海;碣,曹操诗“东临碣石”之“碣石”,地处今之辽宁海边)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  5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重用。管夷吾(即管仲,夷吾是字),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原先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追随与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大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牙推荐,齐桓公任其为相,被尊称之为仲父。士,狱官。《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6孙叔敖(áo)举于海:孙叔敖:蒍(Wei上声)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海,古代泛指大片的水域。  7百里奚(xi阴平)举于市:百里奚是在集市上被发现的。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yìng,随嫁者)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gu上声)羊皮赎之。”楚人于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jian上声)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市,集市。  8苦其心志:使他的意志苦恼。苦,使动用法,使……苦恼。下文的“劳”“饿”“空乏(财资缺乏)”“拂(违背)乱(扰乱)”“动”“忍”均为使动用法。  9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行:行动,这里指做事。所为:所做的。  10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11曾益:增加。曾,同“增”。  12恒过:常常有过错。  13然后:这样以后,也可理解为古今同义的“然后”。  14困于心:在内心觉得困苦。此句与下文的“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都是状语后置。“困于心”“衡于虑”这两个短语也可直接译为“心中有困苦”“思虑堵塞”,“征于色”“发于声”这两个短语也可不调整语序,译为“表现在脸色上”“表达在言语中”。  15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16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7征:征验,征兆。  18喻:知晓,明白。  19入:名词作状语,在国内。与下文的“出”对举,后者也是名词作状语,在国外。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bì)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20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21生于忧患:由于忧愁患害而使人生存。死于安乐:由于安逸享乐而使人灭亡。以上两个状语后置的短语,也可译成“忧患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读背技归纳论证

开篇由六个事例组成排比:“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作者采用点例法,语言高度概括,很符合一些议论文中对具体事例的叙述方法。这个事例怎样流畅地背诵而不颠倒错乱?可将个人名编成一句前四后三结构的七言诗:“舜傅胶管孙百里”,前四言的“舜傅”谐音“胜负”,“胶管”谐音“交管”(交通管理),后三言的首字“孙”与前四言的首字“舜”双声(声母相同)。如果其余内容记忆混淆,可再配一个对句:“发畎版鱼士海市”,发,起,指任用,与下文连续五个“举”的意思相同。

第一段的论证部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里的八个小句子的第二至六句也组成排比,连同前后的其他小句子,形成了很强的语言气势,对上文的个事例作了综合分析,充分论证了中心论点。现在不少中学生写议论文或堆砌论据,或不加分析,或(论证)从概念出发,动辄就是套话,事例与分析“两张皮”,这是没有很好地学习如此优秀的议论文的论述方法所致。这篇课文的小句子1就是对上文个事例的概括,接下来的排比就是对上文中所举出的六位杰出人士情况的分析。句中使动用法的“苦”“劳”“饿”“空乏”“拂乱”,概括了上述六位杰出者曾经的遭遇。这里的小句子7,按照前面排比的句式,也可以写成“动其心任其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可能是那样的话,排比句的式子过长,也可能是前面已经有“苦其心志”那样的句子,因而插进了“所以”二字,语言形式就有了变化,显得灵动而活泼。小句子8中的“曾(增)益”是对六种使动情况的小结。在其所不能做到的地方(所欠缺的方面)增加,实际上就是增加其才能。整句话较长,可浓缩成两个七言句:“故天必先劳饿空,行拂所以动曾益”。

第二段的第一句:“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由8个小句子三个层次组成。前2句,论述普遍的情况,又充满人情味。3、4、5三个小句子,先对照,再承接;6、7、8句式与前者一样。这个长句子可浓缩为“人恒过,困衡作,征色发声而后喻”两个七言句。

第二段第二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前两个小句子形式对照映衬,内容密切相关,先“入”后“出”,不先“入”,何以“出”?与生活中的逻辑完全相符,且“出”后又引出“外”,语意连贯流畅。小句子3指出普遍现象:这样的国家常常会走向败亡。为什么?蓄势之后留待最后小结点题句再说。全句可用“入无出无国恒亡”七言来记诵。

第二段总结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先用插说“然后”,再得出结论,且其结论与中心论点合二为一,和盘托出,干净利落,发人深省,令人信服。这句可浓缩为“知生忧患安乐死”一个七言句。

小结升华:

首先要抓住本文的结构特点,从具体到一般,内容实在。文章具备了形象说理的元素,孕育出后世的“杂说”与现代的“杂文”。较长的语句,应在分层阅读后,抓住句式特点与前后联系。还可以用浓缩原文的形式与方法来帮助记诵。

附浓缩文中内容帮助记诵的七言句:

舜傅胶管孙百里,发畎版鱼士海市。

故天必先劳饿空,行拂所以动曾益。

人恒过,困衡作,征色发声而后喻。

入无出无国恒亡,知生忧患安乐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