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六年级古诗文助背:12.用昔今对照法读背《诗经·采薇(节选)》
(2019-06-15 06:58:03)12.用昔今对照法读背《诗经·采薇(节选)》
导读
这四句诗前后对比,唱出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情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释:选自《诗经·小雅》,中华书局2001年版。又见六年级下册第
古诗今读: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读背韵律:
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读背技巧:昔今对照法
前一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回想当初我离家,杨柳枝儿飘飘挂。柳枝“留”我留不住,我要出征保国家。这联诗句中,有实在内容的七字是:昔我往杨柳依依。倒过来说就是“杨柳依依昔我往”。
后一联:“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今战后我归来,下雪下得如此大。少小离家老大回,不知故乡可在哪!这联诗句中,有实在内容的也七字:今我来雨雪霏霏。倒过来说就是“雨雪霏霏今我来”。
前一联“昔”字开头,后一联“今”字开头,形成对照。前后两联联系起来看,“昔”对“今”,“往”对“来”,“依依”对“霏霏”。“矣”“思”表语气,“杨柳”与“雨雪”,看似相对偶,其实“雨雪”是“下雪”,不是词语是短语。
模拟试题:
1.写出诗中前后对照的词语。
2.这四句诗唱出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是中国韵文的源头。《诗经》中诗句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现在很多四言短语、成语均为《诗经》潜移默化的结果。《诗经》中的作品分“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即“国风”,是民间诗歌,共160篇,包括当时十五个诸侯国或地区的民歌,艺术成就最高。
“雅”是宫廷乐歌,共105篇,有“大雅”与“小雅”之分;“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大雅”雍容典雅,诗味不浓;“小雅”生动活泼,艺术价值较高。“颂”是宗庙乐歌,共40篇,主要是祭祀时哼唱,艺术价值不大。
六年级延伸阅读
六上7首(篇)
1.用即事抒情法读背孟浩然五绝《宿建德江》
2.用景物变幻法读背苏轼七绝《望湖楼醉书》
3.用写景抒情法读背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用动静错落法读背孟浩然五律《过故人庄》
5*用寓理于景法读背朱熹七绝《春日》
6.*用对比记叙法读背贺知章七绝《回乡偶书》
7.巧用神话法读背刘禹锡绝句《浪淘沙九首(其一·九曲黄河)》
7.用比喻议论法读背刘禹锡七绝《浪淘沙九首(其八·吹尽狂沙始到金)》
8.抓声色俱全法读背杜牧七绝《江南春》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eqb.html
9.用描写+拟人法读背王安石七绝《书湖阴先生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hjt.html
10.用人物描写法读背《列子·伯牙绝弦》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ez5.html
11.抓一事一议法读背苏轼《书戴嵩画牛》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g66.html
六下21首(篇)
1.抓思路转移法读背韩翃七绝《寒食》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e3o.html
2.抓叠词描述法读背古诗《迢迢牵牛星》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ebo.html
3.用即景生情法读背王建七绝《十五夜望月》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eq6.html
4.*用一线穿情法读背孟郊五言古风《游子吟》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gih.html
5.*用柯小姑谐音法读背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gql.html
6.*用起承转合法读背文天祥七律《过零丁洋》
7.用以马写人法读背李贺五绝《马诗》
8..用密集修辞法读背于谦七绝《石灰吟》
9.用托物言志法读背郑燮七绝《竹石》
10.用铺垫假设法读背孟子杂谈《学弈》
11.用编顺口溜法读背列子寓言《两小儿辩日》
12.*用昔今对照法读背《诗经·采薇(节选)》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