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统编本六年级古诗文助背:12.用昔今对照法读背《诗经·采薇(节选)》

(2019-06-15 06:58:03)

12.昔今对照法读背《诗经·采薇(节选)》

四句诗前后对比唱出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情怀。

    采薇(节选)

      〔春秋〕《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释选自《诗经·小雅》,中华书局2001年版。又见六年级册第  页。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救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不愿在周朝做官的故事。《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讽刺、批评)。刺就是指《采薇》。《采薇》原诗共六章,这里节选的是最后一章的前半章。  昔:从前。往:当初从军。矣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感叹。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用在句末表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雨:读去声,意为“下(雨或雪)”的意思。霏(f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古诗今读: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读背韵律

仄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仄,仄仄/

读背技巧:昔今对照法

前一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回想当初我离家,杨柳枝儿飘飘挂。柳枝我留不住,我要出征保国家。这联诗句中有实在内容的七字是昔我往杨柳依依。倒过来说就是杨柳依依昔我往”。

后一联:“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今战后我归来,下雪下得如此大。少小离家老大回,不知故乡可在哪!这联诗句中有实在内容的也七字今我来雨雪霏霏。倒过来说就是雨雪霏霏今我来”。

前一联“昔”字开头,后一联“今”字开头,形成对照。前后两联联系起来看,“昔”对“今”,“往”对“来”,“依依”对“霏霏”。“矣”“思”表语气,“杨柳”与“雨雪”,看似相对偶,其实“雨雪”是“下雪”,不是词语是短语。

模拟试题

1.写出诗中前后对照的词语。

2.这四句诗唱出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是中国韵文的源头。《诗经》中诗句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现在很多四言短语、成语均为《诗经》潜移默化的结果。《诗经》中的作品分“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即“国风”,是民间诗歌,共160篇,包括当时十五个诸侯国或地区的民歌,艺术成就最高。

“雅”是宫廷乐歌,共105篇,有“大雅”与“小雅”之分;“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大雅”雍容典雅,诗味不浓;“小雅”生动活泼,艺术价值较高。“颂”是宗庙乐歌,共40篇,主要是祭祀时哼唱,艺术价值不大。

六年级延伸阅读

六上7首(篇)

1.用即事抒情法读背孟浩然五绝《宿建德江》

2.用景物变幻法读背苏轼七绝《望湖楼醉书》 

3.用写景抒情法读背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用动静错落法读背孟浩然五律《过故人庄》

5*用寓理于景法读背朱熹七绝《春日》

6.*用对比记叙法读背贺知章七绝《回乡偶书》

7.巧用神话法读背刘禹锡绝句《浪淘沙九首(其一·九曲黄河)》

7.用比喻议论法读背刘禹锡七绝《浪淘沙九首(其八·吹尽狂沙始到金)》

8.抓声色俱全法读背杜牧七绝《江南春》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eqb.html 

9.用描写+拟人法读背王安石七绝《书湖阴先生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hjt.html 

10.用人物描写法读背《列子·伯牙绝弦》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ez5.html 

11.抓一事一议法读背苏轼《书戴嵩画牛》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g66.html 

六下21首(篇)

1.抓思路转移法读背韩翃七绝《寒食》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e3o.html

2.抓叠词描述法读背古诗《迢迢牵牛星》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ebo.html 

3.用即景生情法读背王建七绝《十五夜望月》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eq6.html 

4.*用一线穿情法读背孟郊五言古风《游子吟》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gih.html 

5.*用柯小姑谐音法读背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gql.html  

6.*用起承转合法读背文天祥七律《过零丁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h40.html    

7.用以马写人法读背李贺五绝《马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he3.html 

8..用密集修辞法读背于谦七绝《石灰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hoe.html 

9.用托物言志法读背郑燮七绝《竹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hq7.html 

10.用铺垫假设法读背孟子杂谈《学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hr4.html 

11.用编顺口溜法读背列子寓言《两小儿辩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30hsd.html 

12.*用昔今对照法读背《诗经·采薇(节选)》 

13. *用蓄势点题法读背杜甫五律《春夜喜雨》

14. *用口语扣题法读背杜甫七绝《江畔独步寻花》

15. *用写景议论抒情法读背韩愈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6. *范仲淹《江上渔者》

17. *用路程展望法读背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18. *用情景交融法读背叶绍翁七绝《游园不值》

19. * 用山水比喻法读背王观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0. *用反向思维法读背苏轼词《浣溪沙》

 

21. *用一波三折法读背黄庭坚词《清平乐·春归何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