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小结与议论文写作训练

标签:
九上学写议论文观点要明确 |
单元小结
本单元课文最重要的主题,是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好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敬业与乐业》论述一个人步入社会后应当热爱工作以及继续学习与美满地生活,其实,这篇课文也可视为教导我们学生时代就要养成爱学与乐学的习惯。《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站在人类良心的角度,痛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体现出一种卓越的思想素养。《论教养》则从日常琐事方面谈论怎样做一个优秀的人。《精神的三间小屋》则形象地讲述怎样追求高尚的精神世界。在阅读过程中,充分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展开论证的,是怎样把文章写得深刻、精彩、优美而令人爱不释手的。
写作升华
写作指导
观点原指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立足点)或采取的态度。观点与论点、看法之类的概念实质上是一回事。通常语境中的看法以及想法,是人们眼里、心里对某种现象、某个事理的认识,只是看法以及想法可能不是很清晰;观点则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比较明确的认识;论点是论述的着眼点,或者说是成形之龙的眼睛,它是写进议论文中的观点。
议论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观点。观点要明确,就像每一个健康人要有明亮的眼睛一样。观点又像串联珍珠的丝线一样。观点不明确,话再多、再漂亮都基本上是“东拉西扯”,很可能成为一堆文字垃圾。
学生习作
重拾生活的激情
近几年,社会中出现了一群“佛系”青年。他们不争名利,没有目标,过着得过且过的“佛系”生活。对此,我以为对人生处之淡然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摒弃这种得过且过的“佛系”生活,重拾生活的激情。
我们要摒弃“佛系”生活,因为它会让人丧失斗志,迷失在安闲中。没有目标,人们就会迷茫;没有热爱,人们做事便没有兴趣;没有斗志,人们便只能原地徘徊。孟子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们若是对生活缺乏一种忧患意识、争取意识,便不会有真正的成功的喜悦和幸福。一个人若对生活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对一切都轻易地满足,就只能落于失败、落后的境地。著名野外求生专家贝尔·格里尔斯曾介绍穿越丛林的秘诀:确定一个方向,然后不断地设定的检验标志物,朝它前进,这样才能确保不偏离方向。实际上,生活也是这样,不断地设定目标才能进步,若是漫无目的,便只能原地打转。
这样看来,我们应重拾生活的激情,因为对待生活的激情、热忱态度是人成功的关键,幸福的来源。德莱塞说:“理想是人生的太阳。”那么我想,对待生活的热忱态度便是生活的太阳。它照亮生活的失败与苦闷,给人以奋发的动力,又指引人前进。当一个人扫除颓废,确立了生活的目标,又有了不懈的动力,那么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便不可阻挡了。力克·胡哲是一位知名的励志演讲家,他天生没有四肢,却总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他在讲演中说,他感恩上帝给了他一个“小鸡腿”(一只发育不完全的脚),他热爱他的生活。他不仅快乐的生活,还激励了全世界无数的徘徊者。他通过自身的遭遇告诉人们,对生活的热忱态度是幸福的源泉。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今社会的竞争愈加激烈,人们在生活小事的冲突上又略显浮躁,这需要我们淡然处之。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既不失去对生活的激情和竞争,又不受困于琐碎之争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大事原则上采取激情的态度,设立一些目标,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去争取人生的成功;在小事琐碎上,我们不妨学习“佛系”的无争态度,不要斤斤计较,多谦让。这样抓大放小,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我们生活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拒绝“佛系”生活,重拾生活的激情,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成功。
点评:
这篇习作的题目就是一个明确的观点,且思想容量比较大。“重拾”一词很精当,说明先前人们有过“生活的激情”,比如奋勇抗战的时代、艰苦创业的时代,现在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一些人的激情消散了,甚至颓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文章确定这样的中心思想很有意义。
在观点标题之后,引论部分前两句概述时代背景,第三句即写出了明确的观点。第二段开头又明确说“我们要摒弃‘佛系’生活”,第三段首“这样看来”的过渡语后,又提出“我们应重拾生活的激情”,点明题目,第四段又用“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作过渡,概括“当今社会的竞争愈加激烈,人们在生活小事的冲突上又略显浮躁”的现象后,再明确指出“这需要我们淡然处之”。
如上所述,该文明确提出了四个观点予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拒绝‘佛系’生活,重拾生活的激情,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成功。”
延伸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片段训练》九上册出版说明:夯实基础、讲究实用、提升能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2zfcp.html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小结与诗歌写作训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80e97d50102zf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