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生不能过度!!!(国医大师王海锁)

(2023-05-28 09:20:04)

养生不能过度!!!


很多时候,你以为是在养生,其实是在养病,养生不能过度!


 

1

五谷杂粮粉:血糖提升速度快

 

俗话说,多吃五谷,不生杂病!很多人都知道吃五谷杂粮的好处,于是“五谷杂粮粉”悄然流行起来,觉得杂粮粉又方便,好处又多!但其实恰恰伤身。


专家提醒,常吃五谷杂粮粉对血糖的提升速度更快,对身体不利。如果有糖尿病,不建议选择食用。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bp48GiaoaDATXv7I4CgbvYtWoIyWxafIIPn8yj9oOhm1vVoYF5wJSvh95VqCy477vd9hnMRTqjKzLUE0ZgYrAA/640?wx_fmt=jpeg&wxfrom=13&tp=wxpic



 

2

过量步行:毁了膝盖!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说过: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走路”。


朋友圈推出的“微信运动”功能,记录每天的步数,和朋友们比赛。于是“晒步数”也成了朋友圈的一种潮流,很多人每天都超过2万多步。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每天这么走,膝盖却废了!



每天一万五,走出滑膜炎


杭州的刘先生想通过暴走减肥,每天走的步数都在15000以上。没想到,不到一星期,就患上了膝关节滑膜炎。医生说,刘先生是走得太多了。属于过度运动,已经伤害到了身体!


日行2万步,膝关节积液


张阿姨今年50多岁,平时爱好锻炼身体的她,经常到附近公园散步,基本上每天2万步打底。


没想到,这种追求养生的方式给她带来大麻烦。正是因为走路太多,对膝盖产生了损伤,时间长了,原本应该起到润滑关节作用的关节腔液越来越多,这才形成了积液。


日走3万步,伤了大腿骨


一位60多岁的病人,这位病人体重60公斤,身高1.6米,从一个半月前开始,这位病人每天暴走15公里,每天接近3万步。


刚开始锻炼有点腰酸背痛也正常,但走了半个月以后,一站起来就觉得右边大腿根部疼痛,当时还可以走路,就以为是扭伤了,撑着没到医院去。后来,越来越疼,病人才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原来是大腿的骨头伤了......


其实,正常人每天应该走6000-10000步,里程3-5公里比较合适。如果天天过量走路,很可能会伤了膝盖!


 

3

乱补维生素:吃出结石!

 

维生素种类较多,功能各异,不仅对治疗维生素缺乏病有特效,而且对其他一些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但有些人却夸大了维生素的作用,不管生何种病,都把维生素当作万能品,这也是对维生素的一种错误认识。


如果机体不缺乏维生素,无论患何种病,服用维生素都是一种浪费,甚至会加重病情。


例如,胃溃疡患者大量服用维生素C,不仅无效,而且还会加重对胃的刺激。平时有人把维C泡腾片当作提高免疫力的药品,但其实维生素缺乏者才需要补充,一旦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还会导致尿路结石,加速动脉硬化。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bp48GiaoaDATXv7I4CgbvYtWoIyWxafIfxbhhjsUQlnM2DwAIELKMiawBKF09aJY7dmd0eTCemakztichia8jjf6A/640?wx_fmt=jpe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4

胡乱进补:吃出了病!

 


很多人都觉得“保健品”有病能防病,没病能保健。但其实乱吃保健品吃出病的例子还真不少。


很多人注重养生,但其实是在养病。比如他们去吃大量补药,导致脉搏又沉又紧,气血不流通。很多长寿的人基本都不会乱吃补药,平时就吃好三顿饭,从不乱吃,结果越来越好,精力越来越充沛,脑子也越来越好使。


 

5

趁热吃:伤了食道!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爱吃,也热爱“食补”。炒、爆、熘、烧、焖等五花八门的烹饪方式,而且有什么东西都“趁热喝”、“趁热吃”的习惯。

嘴的欲望是满足了,消化系统的负担就太重了,人们吃热的食物、多喝热水,但却没想到过热饮食对食道的伤害。


专家提醒,人的食道,十分柔嫩,只能承受50-60的温度,超越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日常生活中,不要吃过烫食物,温度都尽量控制在65以下,刚出锅的菜晾一晾再吃,捞出的火锅菜放在盘里晾一会儿,刚沏好的茶不要贪图品茗的快感。

王海锁国医大师资料

王海锁国医大师资料

王海锁国医大师资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