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段数学课堂讲授法教学的策略
(2018-08-20 08:02:45)浅谈小学中段数学课堂讲授法教学的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下,讲授法的优势仍然是不可被替代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讲授内容问题化,不仅充分发挥了讲授法的优势,其他教学方法也穿插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教师起到了主导作用,学生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同时又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可用以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尽管它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在今天,仍有很广泛的使用价值。在运用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种种教学方法时也不能完全脱离教师的口头语言讲授。实际教学中,三者很难截然分开,常常交织在一起,混合使用。
讲授法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讲授教学法的弊端,讲授法得到了更多的批判和否定。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呢?
1.将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讲授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在课堂上以知识的权威和专家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采取“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机械地记,传统讲授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交流的少,课堂气氛犹如死水一潭。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上课枯燥乏味,毫无兴趣,从而厌倦学习。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言、热烈讨论,还可与教师探讨某些未知领域的观点和设想。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彼此尊重、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逐步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讲授的内容问题化,为学生的学习确定方向。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将讲授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数学问题,在讲解的过程中,适时地提出来,为学生自主探索搭桥铺路、开渠引水,把思维引入深处,这样教师要讲的内容就会从学生的口中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讲解、总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获得了“渔”而非“鱼”,使学会成为可能。学生通过问题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在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中说思路、讲过程、探方法、找规律,于不知不觉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渗透了数学思想,却不知道教师在其中帮了他的忙。
3.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关注的目标更多的是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因此教学方式倾向于知识的灌输,致使以往的讲授法,也只重视传授知识,不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全面、细致地讲授,把知识“填鸭”似的直接塞给学生,其结果必然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和自身已有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4.讲授必须切合学生的心智,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讲多讲少,何时讲授,何处讲授,该讲授些什么,应视学生的需要而定,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在过短的时间内呈现过多的新知识,不花费太长的时间以至于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有效的讲授要注重内容的逻辑性,不要机械盲目地讲授。要善于根据讲授的内容、形式等各方面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讲授方式,使叙述和描绘相结合,占据与引导相结合,分析与概括相结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善于用问题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用情景创设学生的思维之场,用智慧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灯。
5.
一节课,该拓展的要拓展,既要展得开,拓展之后也要收得拢。有所舍才有所获,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得当。新课开篇,接踵而来的是高密度、重负荷的运动,要遵循注意、兴奋的延展率,趁学生兴奋正浓,浓彩重笔,或讲、或练、或评、或辩,掀起教学的高潮。之后,应以疏缓的小插曲,缓以养身。45分钟不能均匀前进,善于借助短暂的“休止”,无形的“换气”,断续互补。创造富有节奏的台阶,避免沉闷呆板。处理教材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善于领悟教材的实质,得其精神,才能跳出教材。深内容可以浅讲,浅内容也可以深教。深而有度,浅而有法,环环相扣,节节相通。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会知识。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一种教学手段,不同的使用,就有不同的效果。即使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学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课堂讲授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传统讲授法应该也必须注入新的内涵,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