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斑比》整本书阅读导读教学设计
郝玉梅
[教学目标]
1.通过猜读故事,梳理思维导图、初步感知本书的脉络,领略整本书的主题。
2.学习继续深人阅读这本书的方法、并推及整本书阅读的一般方法。
3.产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教学流程]
一、读一读评论,猜测书籍名称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本书,什么书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
出示:我还没有见过一本描写动物的故事,能够同这本书相媲美。生读。)
2.中国有位知名的翻译家叫孙晓峰,读完这本书后,是这样说的一(出示:一部充满爱与温馨、探求生命存在和意义的作品。生读。)
3.这本书受到了全世界孩子的喜爱:它创作于1923年,之后迅速成为英文书销售排行榜的冠军。1942年被改编成同名动画片,一上映就引起了全球瞩目,这本书也流传到世界许多国家,受到了全世界孩子的喜爱。从1923年到2018年,已经多少年了?
4.近百年的时间,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这就是经典啊!
5.猜出是什么书了吗?
[设计意图:我们推荐的一定是好书,而好书一般是有相关评论的,好的评论就像人对事物初步发生的如音乐一样的意识,从而从精神层面感染学生(黑格尔),并激起学生的感受欲望,使学生产生初步的阅读期待。]
二、看一看封面,获取相关信息
(一)看封面,知环境
1.看封面:看看这本书的封面,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2.看文字:书中第3页有段文字就是写封面图画上这个场景的。文字就是写村面图西上这个场景的,要不要读读?
3.出示1中文字,师朗读高高的枫树、山6榉和橡树....雀啾啾地川省。
4、交流:你们觉得这段文字写得这么样?
(二 )知作者,品文字
1.猜作者:能够把森林里的动物、植物写得这么生动、具体的作家,你们猜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读文字:封2有介绍作者的文字,谁来读~读? ( 生读作者介绍)
3.补充介绍:他对丛林法则
和多种动物的习性都非常了解。所以,他的动物小说写得特别好。
4.知译者:下面是详者的介绍。大家看,邹绛不仅是一位翻译家,还是诗人,所以,他的语言有一种诗样的美感哦!
5.小结:在看一本书前,我们看看封面,还有封二、封三、封四,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哦!
[设计意图:阅读也需要一种目的。作者对动物的了解,译者诗一样的语言,这些都会从不同层面让学生产生某种阅读的目的,从而产生调动才情和意志进行阅读的动力。所以对封面的感知,对儿童整本书阅读兴趣的激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三、看一看目录,统观全书概貌1.看过封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可以看哪里?
2.可以看看“前言”“译者序”等,而一本书的目录就是一张阅读地图,展示的是整本书的全貌。我们看一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章?
3.本书目录与其他书的目录不一样一没有小标题, 等着我们去填补哦!
[设计意图:目录,是一本书的阅读地图,它具有复合性和凝聚性。
复合性在于它“阅读地图”的功能,使学生对整本书有全息性的统观
拉羊山的功能,使学生对整本书有全息性的统观,培养学生“获得把握整体”和”全息化的背景”的能力。凝聚性在于它对整本书主题内容的暗示性,而发现这本书与其他书月录的不同之处一没有小标题,为学生下一步的猜读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