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内驱力》一书的读书笔记

(2018-06-29 07:45:24)
标签:

杂谈

分类: 每日读书

       《驱动力》一书的作者是丹尼尔·平克。他对当前传统有关人类积极性理论的颠覆之作。在书中,作者详细阐释了在奖励与惩罚都已失效的当下,如何焕发人们的积极性,提出了具有颠覆性的有关积极性的理论,即真正驱动我们的是第三种驱动力。
       
         本书核心内容
        第一、传统上认为的调动积极性的方法是什么?有什么问题?
        第二、作者说的第三种驱动力是什么?
        第三、如何发挥人的第三种驱动力?
         一、调动积极性的传统方法
        1、萝卜加大棒的模式
        传统的激励政策,采用奖罚分明的方式,被称为萝卜加大棒。
        来源于一则古老的故事,要使驴子前进就在它前面放一个胡萝卜或者用一根棒子在后面赶它。所以如果想要激励一个人,要么给出外部的激励,要么给出外部的惩罚。
        2、萝卜加大棒方法的弊端
        适用范围有限:只适合于那些简单的机械重复劳动,才会有效。在涉及到知识、创造和全身心投入事情的时候,往往不起作用,甚至会消磨积极性。
        案例:对三组小孩子进行的心理学实验
        二、什么是第三种驱动力
        1、人的三种驱动力
        第一种驱动力:来自基本生存需要的生物性驱动;
        第二种驱动力:来自外在动力,即奖罚并存的萝卜加大棒模式;
        第三种驱动力:来自内在的动力,内心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欲望。
        案例: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关于猴子的学习行为的心理学实验
        2、第三种驱动力才是真正能激励和调动积极性的方法
        第三种驱动力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具备第三种驱动力,就能主导自己的人生。
        案例:维基百科成功打败微软百科的原因
三、如何发挥第三种驱动力
        要发挥内在驱动力,需要一些外部条件,需要一些特定环境。
       所以要让内在驱动力发挥出来,就要创造能够激发内在动力的环境。激发内在驱动力的三个重要条件:自主、专精、目标。
        1、激发内在驱动力的核心要点一:自主。自主是指自己能作主,尽量自己创造自主的环境。自主的内在驱动力认为:人是会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任何事情去负责任的。
        传统的激励方式认为:如果给了人自由以后,他会不负责,他会逃避、偷懒、钻漏洞。事实上,人拥有了更多自主性,会激发更大的创造力。
         如何实现自主性?就是要能够自己决定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么做,和谁做。
案例:企业家冈瑟让员工自主决定上班的时间和地点反而大大提高员工效率
案例:3M公司的各种发明中,绝大多数来自于技术人员可以自主的15%的时间
案例:美国捷蓝航空采用“家包”的方式令其客服排名大幅超越竞争对手
        2、激发内在驱动力的核心要点二:专精
萝卜加大棒模式:做事情的动力是满足奖励或避免惩罚。
        专精的内在驱动力:有把事情做的越来越好的欲望。因此创造心流的体验才能激发专精
心流是指当所面临的挑战与能力恰好吻合时所产生的最佳体验。要激发自己在一件事情全力投入的状态,往往要从创造“心流”的体验开始。
比如:玩游戏的状态。那如何创造心流实现专精?两个方法:一是任务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简单,二是把工作变成玩乐。
案例:汤姆·索亚如何把粉刷围栏的差事变成与同伴玩耍的机会
案例:商学院教授将医院清洁工的工作设计为充满趣味的场景。
3、激发内在驱动力的核心要点三:目标
有目标和没目标对是否能调动积极性的差别很大。光制定目标还不够,还得是制定正确的目标。人真正要建立的是超越个人利益的渴望和目标,渴望做出内心想做的事情。
         两种目标:外在目标:荣华富贵、功成名就,以利益为导向;内在目标:愿意帮助改善别人的生活,愿意让人更好地去成长,这种目标是发自内部的。只有内部目标才能更长期地带领我们的内心,去调动积极性。
        两种思考模式:
        如果……那么……:比如,如果实现了1000万,我就会很开心。
        既然……那么……:比如,既然我热爱帮助别人,那么我就去做这样的事情吧。
        用“如果……就”的人,远远不如用“既然……那么”的人更加能够调动自己内心的热情。
        金句
        1、这个时代不需要更好的管理,而需要自我管理的复兴。
        2、奖励只能带来短期的爆发,但其效果会逐渐消失,更糟糕的是它降低了人们继续这项工程所需的长期积极性。
         3、人类的天性决定了,他们会寻求对自己命运的掌握权,希望自己引导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