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调查问卷及分析
(2019-02-21 14:45:54)一、调查对象:
建华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三个班共125人,接受测试和问卷调查的43人,所占比例为100%;发放试卷和问卷43份,收回43份,回收率100%。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学生的自测与问卷调查,调查获取的信息客观、真实、可靠,基本能反映我校五年级学生数学教材阅读能力的现状和水平。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高年级使用的是人教课教材,该套教材与原来通用的义务教育教材有所不同,教材中增设了大量的插图,包括情境性插图、实物图、示意图、表格图、线段图、几何图等,它能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能沟通数学与社会、自然科学的联系,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知晓“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从而帮助学生增强感知、建立表象、培养形象记忆,促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助互补,和谐发展。
五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同时,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不能持久,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应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利用课本习题及插图,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进入和保持最佳学习的状态。
三、调查问卷:
1、平时的数学课堂学习中阅读教材的专有时间(
A、几乎没有
2、你在课后阅读数学课本吗?(
A、几乎不阅读
3、你阅读数学课外书吗?(包括参考书、数学普及读物、数学故事等)(
A、几乎没有
4、你对阅读数学材料的态度是(
A、不喜欢
5、当你自己独立阅读一段数学材料(课本上的)后,一般能理解材料的(
A、大部分都理解了
6、你对自己经常采用的阅读方式是否满意?(
A、不满意
7、阅读材料时,你是否先浏览,以对任务难度有一个总体把握?(
A、不是
8、阅读数学文字题时,你会用你自己的话表述吗?(
A、很少用
9、你在阅读时,是否重点处画线?(
A、很少这样
10、你在阅读遇到困难时,采取以下哪种方法?(
A、放弃
四、小学生数学教材阅读能力自测情况调查问卷统计表
年级:五年级 统计人:拓艳
发卷数:43份
选项题号 |
A |
B |
C |
1 |
20.19% |
38.14%
|
30.56%
|
2 |
30.04%
|
45.33%
|
13.19%
|
3 |
37.89%
|
50.80%
|
4.29%
|
4 |
16.2%
|
40.19%
|
7.19%
|
5 |
2.9%
|
60.19%
|
21.32%
|
6 |
52.89%
|
16.19%
|
12.39%
|
7 |
3.00%
|
34.15%
|
26.25%
|
8 |
43.15%
|
44.52%
|
9.23%
|
9 |
50.19%
|
24.56%
|
0
|
10 |
5.00%
|
20.19%
|
28.95%
|
五、测试分析:
1.多数学生能正确地评价自己阅读数学教材能力及理解题意的水平,自信心足。调查中,大多数同学认为容易读懂课本中的题意、新课情境性插图和练习性插图等。但也有一部分认为数学文字题太难。
2.调查中发现,教师对课本内容的重视程度和为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不一致。
3.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持比较重视的态度。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
4.学生读图、识图、用图、理解图意、题意的能力有待加强。
5.从测试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学生答题情况与学生学习正向因素主要有:
(1)教学题意的阅读是学生学习、特别是预习过程的重要帮助。
(2)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学生全面观察、有效分析、正确得到结论和形成完美结果的过程是阅读教材能力的指导方向。
(4)学生对简单的图形和直接从图中读出结论的图形的正确率比较高,这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更依赖直观形象。
(5)已有的知识掌握情况,对文字的意义理解的能力,思维品质中认真、仔细的好习惯等。
6.从测试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学生答题情况与学生学习负面因素主要有:
(1)完整的表达方面。简短的语句便能表述清楚的和需要概括分析两方面的题目,前者效果较后者更为优秀。有效、有序的叙述和数学语言的规范性方面需教与学方面加强提高。
(2)重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插图的运用,将阅读教材插图真正作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以新课情境图的指导阅读开始培养学生主动阅读,从而逐步有效阅读。
(3)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需要读懂题中所表现的过程和逻辑关系就比较困难了,错误很高,还有就是学生读图比较泛,不够深入和细致。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局限的影响。
(4)图形中文字的叙述与所表现的抽象原理与知识的匹配。
(5)学生学习习惯,如:审题、理解要求、仔细、认真答题的习惯,有许多学生没有按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而只用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