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力量,源自团队的共同研修——第一次省名师主持人培训心得
(2018-09-27 09:10:57)分类: 培训学习 |
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要求每位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从一个人的努力,到一群人的携手,共同打造精神成长共同体。我非常荣幸,成功入选了2017年广东省新一轮中小学名校(园)长、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作为深圳特殊教育领域唯一入选者,倍感责任和使命。
一场今年最强的山竹台风,阻挡不了研修的脚步。台风过后,我们立即启程前往广州。走进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一草一木,让我格外亲切。七年前,我曾在这里参加了为期两年的“广东省第三批中小学名班主任”培训,得到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专家教授们的悉心指导,在班主任专业发展中幸福成长。如今的我,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再次走进二师,美好的记忆,永不止步的生命原动力,拥有12位省内优秀学员教师的相伴而行,任重而道远,教育愿景更加精彩。
2018年9月18日—22日,在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中,仰望名师,聆听专家讲座,学习同行智慧,收获颇丰。在培训中,我们认真聆听了李晓娟、彭娅、雷丽珍、梁敏仪、吴冬梅、高珂 娟、祝庆东等7位专家教授的讲座,主题内容涉及到“特殊教育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团队培训方案解读与破冰之旅”、“工作室:精神成长共同体”、“教师培训设计与管理”、“智障教育学校的硬件环境中蕴藏的教育力量”、“广东省名园长工作室建设之路”、“二期计划背景下的特殊教育质量提升”、“方向比努力重要——怎样拟定科研课题的名称”等。同时,我们还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汇报《工作室建设三年规划》,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引领。
正如有句格言所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马到成功,而在于求索的过程。”通过与专家们的零距离接触,我们不仅学习到课程改革的专业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研究方式,还深深地触动我们全力思考如何在工作室团队研修中做专业的引领者,更加明晰了未来工作室团队研修的方向和路径。
一、名师工作室,精神成长共同体
在榜样引领中,我和工作室的两位助手努力思考着我们的个人优势及未来工作室团队的建设,对如何在示范辐射、专业引领、成长探索和教育研究等四个方面担当起名师工作室的教育责任和使命担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行动方向。
什么是名师?吴东梅园长认为,名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学生心中一盏不灭的明灯,是学生人生旅途中一支不倒的路标,是一把助人攀登的天梯,更是经自然修炼、升华而成的一种人生境界。在我看来,一个教师,也许你没有名师的头衔,但如果你教过的学生几十年后还记着你,觉得是你影响着、导引这他(她)的一生,你就是名师,就是好老师。
真正的好老师,要有四颗心。第一,欢喜心。发自内心地喜欢孩子,喜欢教书,感到与孩子在一起非常幸福,为一辈子当教师而自豪! 第二,悲悯心。做一个有情怀、有智慧的老师,要懂得悲悯,对所有的学生温柔以待,方可将人生从“功利境界”、“道德境界”提升至“科学境界”甚至可达“生命境界”。品悟到生命的珍贵存在,则是一切幸福感的源泉。 第三,智慧心。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能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第四,学习心。教师是经师,是业师,更是人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伴随着教育观念和科技的发展,孩子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要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就要求老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善于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努力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好榜样。
什么是工作室?工作室(即学习共同体)是以自愿为前提,以个人兴趣和专长为发展方向,实现“名师引领、团队合作、全员提高、资源共享、均衡互补”的教师专业发展战略的创新型教师群体,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集聚地和骨干教师交流的舞台、成长的摇篮。
根据《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工作指南》和国家省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的文件精神,我所在的工作室团队将以“潜能教育”为课题研究方向,秉持“心系特殊儿童,爱启潜能教育”的教育理念,以“打造精神成长共同体”为宗旨,以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以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为支撑,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把爱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智慧的教学技巧、多元的教学方法,渗透和辐射到工作室成员的教学实践之中,大力推动我省特殊教育工作的发展,为推进教育公平、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做出应有贡献。
二、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上海市教科院研究员、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教育科研特级教师(上海市唯一的“双特”)祝庆东老师的主题讲座“方向比努力重要——怎样拟定科研课题的名称”,让我们充分领略了专家型教师的学术水准和教育高度。
祝老师重点讲述了课题名称的结构形式,并结合丰富的案例向学员们介绍了“三要素”结构、“两环节”结构和复合式结构三种拟定课题名称的常用方法,同时还介绍了坐标拟题法、菜单拟题法、聚焦拟题法、矩阵拟题法等多种思路。从思维拓展到规范表述,祝老师逐步启发学员更专业、更有针对性地确定课题名称。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醍醐灌顶,顿时对课题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也就是说,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和确定非常重要。课题研究只有从教师实际出发,同时着眼于教师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总结有益的经验,在研究与实践中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日常工作的习惯,改变个人的教学行为,获取一种教学智慧,才能在行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2011年,在广东省名班主任培养期间,我主持了省级德育课题《促进视障小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团体辅导研究》,从交往适应、交往礼仪、交往技巧和交往合作四个层面给予详尽的训练,研发了21节人际交往团体辅导课程,有效地解决了视障小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问题,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为广大一线班主任提供了很好德育教材和范例。
课题研究,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工作室教育特色的有效载体。“课题研究”就是一个愿景,是工作室在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的驱使下对所向往的“未来”教育教学的憧憬和勾画,是工作室在三年时间内需要努力去构建或打造的一个工程,如某一种特色教育、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
最终,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唐志文副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谌小猛博士的专业指点下,在各位优秀的名师、名校长精彩的工作室三年规划的汇报启发中,我们工作室的课题研究方向确定为“潜能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希望借助这个课题的引领,以专业学习的方式,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水平的理论指导,提炼成员独特的教育思想,提高成员的辐射示范作用,达到共同提高。
9月20日,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根据“2018广东省特殊教育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团队专项研修项目”课程安排,我们走进顺德启智学校和华师附属幼儿园观摩学习。
整洁美丽的校园,以学生真人原型创造的各种劳动雕塑,生活育人课程化的宿舍管理方式,独立研发的图形操作课程,水池、水井等融体能训练、团结协作和劳动实践为一体的特色训练课,无不引起参观学员们的惊叹和敬佩!顺德启智学校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人性发展,让校园生动活泼起来”,形成“教育人性化、生活教育化”的教育模式,为未来培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思想、新模式。
梁敏仪校长非常自豪地介绍了由学校开发的“顺德区特殊教育支援服务云平台”和“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经验,富有创意地探索了特殊教育资源辐射、校园教学以及生活和管理一体化的现代化学校管理方法,为特教同仁提供了互联网+时代智慧校园开发和学校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思路。
在华师附属幼儿园,我们感受到了吴冬梅园长的“爱,一经传播,便能改变世界”的团队创建之路的开拓创新精神,工作室里陈列着编印成册的《工作室工作指南》、《培养对象手册》、《课题成果集》等一系列文字材料,为名师工作室的规范管理与科学发展提供了鲜活的范例。
思想引领行动,细节决定高度。吴冬梅园长紧紧围绕“自然活力,童真合一”的育人理念而精心设计的校园文化,校园的主色调为苹果绿,清新、自然、活力无限,墙壁上悬挂很多以“真”为主的教育格言,如:
崇真: 崇拜儿童,即崇拜真理。
寻真: 助人寻找那颗失落的童真之心。
守真: 守望童真,守护童心。
求真: 追寻儿童之心,即求真之路。
修真: 人之成长,是勇敢面对真实的自己,不断修炼完善自我,直到遇见最美的自己。
至真: 儿童之真,乃人生之大美。
真诚: 童真之心,诚意之门。
真实: 直面自己,修炼自我。
真识: 识人、识事、识干、识趣。
这一条条格言,都是吴冬梅园长自己创作的,匠心独运,创意无限,令人叹为观止,充分表达了吴冬梅园长追求卓越,用儿童之心,解儿童之意,感儿童之情,更体现了她努力追寻幼教之真知灼见、做明师之典范的至诚之心。
正如吴冬梅园长所说:“名师是一条艰辛但充满愉悦的心智成长的历程!”
追求卓越,臻于至善,是一种永不止息、创新超越的“进取”心态,是一种对完善、完美的境界孜孜不倦追求的崇高精神。只有用责任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用乐观对待每一天时间,用坚韧对待每一次挫折,用规范对待每一个细节,用高效对待每一节课堂,那就一定会成为一名卓越而幸福的专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