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赏奇石原於山岳,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选择。

(2021-07-07 11:34:27)

赏奇石原於山岳,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选择。

赏奇石原於山岳,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选择。

一,古人对山形石的提炼。

赏奇石原於山岳,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选择。

《江山如此多娇》九龙璧石

唐代诗人、赏石家白居易的《太湖石记》中已有详细描述:“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如果说,“石令人古”(明代文震亨《长物志》),那么,山岳形象或是意象的赏石与“太古”有一种时空穿越。宋代诗人唐庚有一首《醉眠》诗写道:“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赏奇石原於山岳,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选择。

东晋末期,诗人陶渊明归返田园以后,以耕作赏菊赋诗为乐,闲暇之时把酒东篱,身边有巨石如砥、纵横丈余,相传他每醉辄坐卧其上,觉此石有醒脑提神之功效,便郑重其事地名之为“醒石”,因此被奉为开创赏石先河的鼻祖。后世程师孟曾为诗云:“谁知片石多情甚,曾送渊明入醉乡”,尽写旖旎风流之态。

赏奇石原於山岳,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选择。

二,山形是亲近自然,卧游山水的表征。

所谓“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便道出了这种古意。山形景观石虽然也可以视作是一种象形,不过,很少有完全对应的一些特定山川景观,更多是一种众多山形景观的综合概括和浓缩,也是对于自然山川景观形式美的一种提炼和升华。

赏奇石原於山岳,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选择。

山在古人心目中自有生命和性情,不但是万物生长的地方、可以居游的场所,更多是带有象征意味,它是崇高(德行)的象征,长寿的象征,也是隐逸的象征。南北朝诗人陶弘景隐居句曲山(茅山),在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写道:“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山中和白云就成为了文人雅士所向往的“净土”。

不过,并非许多人都能置身岩下,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是一位著名赏石家——的“中隐”思想,化解了道家与儒家出世与入世、无为与有为之争,影响了后世文人立身行道的方式。大和三年(829年),白居易外迁洛阳,做太子宾客分司,官场失意之后,他将自己比喻为“中隐士”,作《中隐》诗曰:“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中隐虽然不能尽享山林之趣,但小中见大的园林(包括赏石)却能抚慰文人野逸之心。赏石(园林置石),便成为了一种山林之浓缩和象征,这在白居易《太湖石记》中已有充分揭示和阐述,其实也是奠定了传统赏石的隐逸象征意味。清初园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幽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

赏奇石原於山岳,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选择。

山往往是石头的聚集,无石不成山,“山不让土石,以成其高。”(《淮南子·泰族训》)山岳文化是一个涵盖面极广,内涵极深的主题。许多传说、神话、信仰以及宗教、建筑、文学、生态、民族、历史、地理,乃至心理的研究都与其息息相关。所以,山形景观石其实更多地也是带有一种象征意味。

赏奇石原於山岳,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选择。

无论园林置石,还是案几供石,虽然大小尺寸和供置形式有所变化,但是其象征意味应该并没有改变,也就是小中见大,芥纳须弥,这也是无论横山或是立峰,古代赏石都可以称之为“山子”的原因。

赏奇石原於山岳,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选择。

赏石的本意就是亲近自然,与自然对话。而山形石是观赏石中最接近大自然的,也可以说是自然的缩影。赏石最初给人完全是一种自然式体验,它是自然山川的浓缩,是人们亲近自然、卧游山水的表征。这是赏石者山水情结之由来,也是日本水石为何多为山水景观石的渊源。

赏奇石原於山岳,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选择。

三,厚重山形雅石

山形石厚重而不迁,人们一开始对石怀有崇敬之心,甚至将山水神格化。但随着物资的富足,见识的发扬,渐渐从静观自得的从容生活态度中体会到了山水的美感。《诗经》即有描绘壮美山河的诗句,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等,天开图画即江山,更蕴藏着万物运行的人间秩序。而《楚辞》则在自然山河中酝酿发抒个人情志,可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也。

赏奇石原於山岳,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选择。

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人们寄情山林的缘由,是由于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不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于是“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将崇山峻岭一一纳入画境,或缩龙成寸,用同质的石头来模拟大山大水,借“百仞一拳、千里一瞬”的缩景来寄托江湖之思、林泉之意,开启后代赏石文化之源流。

赏奇石原於山岳,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选择。

赏奇石原於山岳,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选择。

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让人类读了千万年而永远读之不完。山最朴素的品质是石头,而石头从不代表山,山是它身上所有存在的总和。

赏奇石原於山岳,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