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行之西江千户苗寨与大小七孔

标签:
旅游 |
一直规划的是能有个三天的时间到苗寨和小七孔去玩一趟,尤其是对小七孔,脑海里感觉实在是美好,想象中是看到的是古桥、碧水、瀑布大大小小、枝繁叶茂,听到的是溪水潺潺、鸟啼虫鸣,呼吸到的是湿润的空气、沁入心脾的清爽与清透。总之,像行走在远离城市、繁华闹市的原始深林,或是世外桃源。这次是规划了两天的时间,三月十八日的周六成行千户苗寨,第二天成行大小七孔。总体来说,苗寨超出了预期,小七孔倒是有点让我失望。一是去年的少雨,现在又是枯水期,二是人多,景区成熟。三是两天时间足够了。
先说苗寨吧。从遵义到西江苗寨自驾三个半小时车程。到了苗寨之后,山上的水汽缥缥缈缈,云雾缭绕。吃饭时,店家说是山下寨子应该没这么大的雾水。果然如她所言。
穿行在西山的寨子,歪歪斜斜的小道,依山而建的一户户房子,到了观景台。看到对面像是一对翅膀的苗寨,才是体会到千家万户的繁荣。又依山而下,循着小道,一路打听,终从这错综复杂的小道下来,到了白水河边上。河的两侧是商业街,吃喝玩乐。出租苗族服饰、拍照是景区常常看到的,也是我这次学到的一个词语,叫旅拍。河上就是七座风雨桥,在苗寨有着的特殊意义,每座桥都有它的代表含义,同时也是一种祝福、祈福、美好愿望的象征。
沿街走了一个来回,从古街上连通的有很多小道,可以穿行到山上,也就是在风景台上看到的那一对大翅膀。我们选择了噶歌古道上去,不知所踪的迷失在巷巷道道里,在老乡的热情指引下上到了山顶。也是这种穿行,见识到苗寨的建设之不容易,水电气、日常用度、垃圾、排水等等还能规划齐全。除了车行交通不便,每条小道都能四通八达,连通各家各户,又都能通往山下山上。走了一遍之后,我们也熟悉了这种上山下山,也就大胆起来,不管如何都能走到山下,于是就又走了几遍不同的巷巷,东引子巷、活路头巷、鼓藏头巷等。
从山上下来,回到了古街,正好到了西江苗寨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免费参观的。在这个木质二层具有苗寨风格的博物馆里,你能了解到苗寨的各个方面,从他的历史到服饰、风俗、建筑等等,就是一部苗族的史诗。这是我在苗寨体会比较好的地方之一。
后面就是溜溜达达,融入在这座黔东南苗族风情的氛围中。
一定要吃的酸汤鱼火锅。我们找了一家人气很旺的店。只点了酸汤鱼和一种当季野菜。吃的心满意足。尤其是野菜,有点像香菜叶子,又有点像小芹菜的叶子,味道吃起来倒是小芹菜的香味,问了店员,也没听懂他说的是那种名字的野菜。
夜景必须是要看的。苗寨的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夜晚灯光亮起,景观灯、千家万户的灯五彩缤纷。到了观景台看到了白天的那对大翅膀亮的星星点点,想着白天走过的家家户户,条条小道,很是亲切。虽然我是个地道的中原汉族。但这也不妨碍我来了苗寨之后产生的这种情感,何况这里的苗族同胞很大一支是从山东来的。
苗寨的深度游结束了。跟来之前的想象不同,感受很好。可能听太多的人讲苗寨没什么看的。也可能是很多人来了之后,只是游览了古街和大概的表面的景色。
晚上赶到荔波,住宿一晚,第二天的大小七孔游还等着我。
荔波县城就是荔波古城。住在这里,第二天悠闲地起床,吃了店家推荐的鲜切牛肉粉。因为是个周日,早上已经七八点钟了,街上行人没几个,寂静中听到几声鸟鸣。可以想象平日里这里人们的舒适自在。空气中透着我印象中老家的小县城的闲适气息。一下勾起了我的记忆:就是早春那种暖暖的湿润的空气,几声鸟鸣,偶尔有自行车铃声滴铃响几声。街头遇到有摆早餐的摊子,冒着热气,桌边围坐几个早起的客人。整个街上还延续着晚上的寂静,依稀又刚刚苏醒。············我们沿街走了一大圈,回到了店里,店主人估计又去睡他的回笼觉了。
驾车半个小时,到了小七孔景区。开始了这次的重头戏。还是像一开始讲的,水小,瀑布并不大,溪流也是断断续续的。(响水河有一公里长的溪水瀑布接连不断的景致这阵子是看不到的。)整个景区规划的已经成熟了,各个景点之间能步行的,能坐车的,都非常清晰。我们还是把能去的景点都去了,包括大七孔,差不多六个多小时(步行的比较多)。印象比较深的是那些潭水。其中比较大的两处是:卧龙潭水的碧绿浅绿渐变不一、透彻分明;翠谷瀑布旁的湿地水面平静的像一面大镜子,碧绿的、柔柔的,倒映在水里的山、树,此处还是一个稍开阔的河谷,整个看上去像一幅画。背景是衬托着的山上的云雾缭绕。你会觉得在这里发现美是很容易的。

五点多从景区出来,路上经过一个镇子,叫朝阳镇。在那停留下来,吃了晚饭,因为已经离广西境很近了,选择吃了螺蛳粉,竟然出乎意料的好吃。虽然这个镇很小,整一条街就五百多米。
启程回去了。历时近五个小时到达遵义。
前一篇:镇远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