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2023-04-17 15:43:52)
标签:

旅游

图片

文化

历史

分类: 国内美景

202346日中午时分,我们西安蓝天艺术合唱团旅行团一行27人抵达杭州萧山机场后,乘坐大巴直奔浙江东部副省级城市、中国海滨城市、长三角五大区域中心之一、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浙江省经济中心、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宁波,游览天一阁景区。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到达宁波后,小雨淅淅沥沥地在下,我们冒雨游览天一阁博物院,别有一番韵味。

想象中的天一阁应该比较高大,可能建在山坡上。亲眼目睹后,并非如此,想象毕竟是想象,并不真实。几个院落,走廊相连,古色古香,亭台楼阁,湖水假山,全部建在平地上。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周围园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其藏书和建筑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

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万工轿

天一阁藏书楼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青瓦覆上。一层面阔、进深各六间,由标准五开间和一间楼梯间组成,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形成“天一地六”的格局。阁前凿“天一池”、通月湖,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人民政府先后将紧邻天一阁的陈氏宗祠、闻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庄、银台第、鼓楼、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单位()纳入天一阁统一管理,并在陈氏宗祠内增设《麻将起源地陈列》、白云庄设置了《浙东学术文化陈列》、银台第开设官宅博物馆,秦氏支祠、白云庄相继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主要景点有:

宝书楼(即天一阁藏书楼),周边设计中体现出不少防火方面的细节。西侧生活区与藏书楼利用防火墙隔开,保持一定距离,并使两者的门错开。藏书楼周边拥有大量的安全出口。藏书楼前修筑水池,蓄水备火灾时需要。相传,这一水池的水与月湖相通,从而水量源源不断。

东明草堂:为天一阁建成前范钦的藏书楼,得名于范钦别号,又名一吾庐"。正门前有獬豸浮雕。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范氏故居:范氏故居原为范宅东厅,为范氏后裔居所,现存建筑建于1829年。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司马第:司马第为范钦住所,由范钦官职得名,藏有范钦官服复制品和范家世系表。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完成整修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是当年陈政钥先生家族宗祠,陈列了麻将史、与宁波关系史,并展示了世界各地麻将牌种类。

 浙江行之二:天一阁博物院


尊经阁:原先位于宁波府学内,建于光绪年间,1935年天一阁重建时迁入天一阁内。建筑格局为重檐歇山顶。内藏御赐书籍和儒家经典。尊经阁原为清光绪年重建,仍保持原来重檐歇山顶建筑结构,气势磅礴肃穆。

明州碑林:共有碑173方,年代最早的为宋碑,共8方,占8.7%,其中又以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的《众乐亭诗刻》为最早。该碑原在月湖贺秘监祠,解放后迁入。碑上刻有钱公辅、王安石、司马光等15人诗20首。碑林大多为明清时期的碑,各占36%40%,成为明州碑林的主体。最晚的为1988年立的《天一阁东园记》,系陈从周所撰、沈元魁所书、顾廷龙篆额,张根方刻字。碑文记述了天一阁东园的建设情况。

东园: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

南楼: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6年动土,历时二年,园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平静之感。

秦氏支祠:建于1923-1925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祖先而建,由甬上富商秦君安出资,时耗银元二十余万。

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二弄、前后三宸,两侧置有配殿、看楼,占地二亩六分,建筑面积一千四百余平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

祠堂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十六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工艺一大特色。嵌在墙体上的砖雕人物故事,造象生动逼真,刀法细腻圆润,大面积的清水磨砖墙体,接缝严密,通体平滑,足见工艺之精。瓦顶广施堆塑,有人物、翔仙禽、奔神兽,皆栩栩如生,独具风采。

秦氏支祠历尽风霜七十载,几遭焚琴煮鹤。幸逢盛世,于1981年被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划归文物部门管理使用,由国家文物局拨款一百一十万元人民币进行维修,历时三年,已按原貌修复,于19945月向社会开放,使民间艺术奇葩生辉,秦氏支祠风物长存。

1982223日,天一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1029日,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月湖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