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企业家马银栓(卢氏当代名人173)

标签:
公益人物图片文化 |
分类: 卢氏名人 |
马银栓,1954年出生,河南省卢氏县范里镇范里村人,河南省劳动模范,现任洛阳市经济贸易促进会会长、洛阳市商会联盟主席、洛阳市陕州商会会长、三门峡海外联谊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洛阳紫金银辉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洛阳紫金银辉黄金冶炼有限公司总经理、银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洛阳大北门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1973年入伍,在部队服役11年后,于1984年转业到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分行工作。1991年3月28日,经市工商局批准,原洛阳人行金店改为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分行黄金珠宝首饰厂,从唐宫路原人行家属院的小屋搬迁至王城路22号。
1992年7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分行黄金珠宝首饰厂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分行黄金珠宝首饰公司。有毅力、肯吃苦,凭借着在部队磨砺的品质,马银栓成为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分行下属的黄金珠宝首饰公司负责人。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分行与下属的黄金珠宝首饰公司脱钩,更名为洛阳市银辉黄金珠宝首饰公司,马银栓被要求留在公司,继续担任负责人。
刚创业时,金店完全是个小作坊,只有五六名员工,马银栓带领大伙,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几经沉浮,几经磨难,壮大成长起来。
2000年5月1日,银辉黄金珠宝首饰公司整体搬迁至瀍河回族区启明东路44号院,数十亩大的厂区为企业发展拓宽了空间。2001年1月28日,成立了洛阳市银辉金属冶炼有限公司,告别了单纯经营的模式,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靠着一股倔劲儿,马银栓学管理、学经营、跑市场。为了企业能拿到黄金收购权、冶炼权和销售权,马银栓在上海黄金交易所软磨硬泡一年多,终于,他的企业挤进了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会员单位名单。
2004年前后,企业发展遭遇了资金“贫血”。过不了这一关,企业可能就会一蹶不振。最难的时候,企业选择向百余名员工求助,没想到,短短10天时间,大家凑出了400多万元。“有位员工把买房结婚的钱都拿了出来,我不能对不起他们……”说到这里,马银栓再次哽咽流泪。
2005年11月,银辉公司与福建紫金强强联合,合作成立“洛阳紫金银辉黄金冶炼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H股上市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在整个黄金行业,紫金矿业集团以高科技、高效益、高成长著称。正是有了坚强后盾,2006年,洛阳紫金银辉金属冶炼公司步入了发展快车道,新的业务不断增长,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当年实现了精炼黄金26吨和工业产值30亿元的业绩,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2008年,他做出了关乎企业发展的第二个“大动作”:出资2.1亿元,全资收购某金矿。这一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他带领全体员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生产标准金锭25余吨,产值超过50亿元,代理黄金交易量80余吨、白银交易量50余吨,利润超千万元,实现了保增长、不停产、不减员、不减薪的改革发展稳定局面。
在“耕耘”好黄金矿山开发、精炼加工、销售这一主业的同时,他又把战略目光盯住了洛阳大轴承行业,投资1000多万元,组建了银宏特钢公司,几栋现代化厂房已耸立在310国道旁。
2015年年底,瀍河区有关部门希望闲置多年的洛阳机床厂厂区能“腾笼换鸟”、焕发生机,这一谋划吸引了马银栓。他和企业管理层先后去北京、深圳、成都等地考察,最终决定买下这片厂区,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产业,让老厂区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短短三年时间,废旧厂区变成了大北门文化产业园,吸引了20多家企业进驻,成为瀍河区最具人气的文化休闲旅游园区。目前,园区企业累计吸纳了500多人就业,其中不少是退伍军人。
他是一位有担当、有作为的企业家,也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企业家。2007年,他的老家三门峡卢氏县发生水灾,他迅速为家乡捐款10万元,温暖了乡亲们的心;8月,他无意中得知洛宁县贫困儿童张浩毅患先天性心脏病无钱医治,便伸出援手,资助这位贫困儿童成功地完成手术,被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誉为“爱心天使”。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号召和带领员工捐款22.5万元,为灾区人民献上了一份真挚的爱心。2012年,他为卢氏县“爱心助学”连续四年每年捐款10万元、为范里革命烈士纪念塔搬迁捐款50万元。
他以优异的成绩、忠诚的担当连续当选为洛阳市第十一、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瀍河回族区优秀民营企业家,瀍河回族区政协常委,洛阳市第二届优秀民营科技实业家等;2003年,公司被市政府列入50强企业的第8名;2004年,公司被列入河南省百强企业的第76名,获洛阳市高成长型民营企业称号;2008年,公司党支部被中共洛阳市委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是洛阳市重点保护企业。(根据记者李梦龙 通讯员王少峰《老兵马银栓的三次落泪》和记者康书印 邱国斌 白云祥《铸就黄金品牌——记省劳动模范、洛阳紫金银辉黄金冶炼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银栓》整理而成,特别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