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楷模丁宝玉(当代卢氏名人155)

标签:
历史人物文化教育 |
分类: 卢氏名人 |
丁宝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生于河南省卢氏县官坡镇的医学世家,身材修长,眉清目秀,写得一首好字,拉得一首好二胡曲子,还打得一手好篮球。
爷爷丁泰元是著名的中医大夫,医术精湛,擅长中医外科。一把草药、一把手术刀,几根银针,解除了山里无数人的病痛,享誉乡里,陕西省洛南、丹凤县的许多群众常常隔省慕名前来治病。父亲丁兆祥学的则是西医,毕业于洛阳卫生学校,分配在卢氏淇河林场做厂医。说是厂医,在缺医少药的深山林区,为周围群众看病治病也是重要的职责之一。他医术好,待人和善亲切,常常半夜三更不辞劳苦翻山越岭出诊为群众治病,深受群众欢迎,在淇河、狮子坪、颜子河一带享有很高的威望。
出身在这样一个医学世家,又是天资聪颖的独生子,在爷爷和父亲的指导下,他自幼苦读医学经典,打下了良好的医学基础,家族的期望自然是承继祖业,行医救人,成为一名厚爱众生的白衣天使,这亦是他的理想和愿望。初中毕业后,在老师和家长众人期许的目光里,他走出了兰草深山,告别了那片充满童年乐趣和快乐阳光的土地,来到卢氏县城,进入卢氏一中就读。
正当他展开稚嫩的翅膀,向着理想的目标奋飞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停课闹,抢枪武斗,不能学习,生命安全没有保障,他只好回家,一边自学一边参加生产队劳动,静候时局变化。转眼两年过去了,形势越来越乱,小学中学大学全部停课,大学一直停止招生,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大学招生无望,大好年华正在逝去,没有正规的现代医学培训学习,从事医疗工作的美好理想、雄心壮志已经化为泡影,真真切切地成为空中楼阁、难以实现的梦想。
没能读上大学,他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民办代课老师,负责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他不仅认真完成自己繁重的数学教学工作,还时常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难题,为刚从教不久的老师排忧解难,耐心化解青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他成了老师们的主心骨和良师益友。每逢周末或学校农忙放假,他总是帮着做家务,劈柴跳水、担粪锄地,丝毫没有老师的架子,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庄稼人”。
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和班主任,上级部门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够担任学校领导,总被他以种种理由回绝,他甘愿做一个兢兢业业的好老师。多少次教师职称评定,他总是主动让与其他老师,最后还是教办领导实在过意不去了,才硬是为他争取了一个中高级职称。他有数次离开学校到县城有关政府部门工作的机会,都被他一一回绝。
1992年的寒冬腊月,他看到县里电视转播信号比较差,兰草方圆几十里群众都看不上清晰一点的电视,自己出钱,委托侄子在过年前帮他义务出趟差,到山东菏泽购买电视转播机,让兰草东西两川的上万群众在正月里看上了清晰的电视节目。此后,转播机时常出现一些小故障,导致转播信号变差。每当此时,不论刮风下雨,他便和侄子一起背上梯子,登上附近山坡,检查设备和线路。
2008年,他退休后,本该颐养天年,他却义务为游客讲解红二十五军在兰草的故事。在对家乡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下,您一手托起赡养年近八十岁的爷爷奶奶的责任,一手托起地方志书《古镇兰草》的编篡任务。历经九年无法想象的艰苦搜集、整理、编辑、修改,四处化缘,同学、学生、企业家、政府工作人员,只要能沾上兰草边的大小人物,能找的都跑上门去找,筹集印刷出版资金,八十多万字的《古镇兰草》终于在2018年面世。《古镇兰草》印制精美,图文并茂,全书共分七编五十五章,从地理、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七个方面展现了兰草的社会文化和秀美山川。内容翔实,资料全面,完全符合志书编篡体例,是一本研究兰草近现代以来自然人文历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在兰草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是他给家乡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2021年3月16日,年仅七十三岁的丁宝玉,带着对故乡兰草的依恋,对儿孙的期许,对生活事业的无限执着,不幸离世。
丁宝玉几十年如一日,初心未改,始终以一颗为他人着想、至诚至善的心,关心照顾学生、老师、相邻、亲戚、朋友。他一生平凡而普通,但他的人格魅力犹如他的名字一样闪光靓丽:宝玉,人如其名,名如其人。
他的学生周权生在丁宝玉周年祭时写下这幅挽联,是对他一生的客观评价:
献身教坛诲人不倦桃李芬芳铭师恩
品似兰花魂归故土古镇兰草永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