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热爱机械的农村娃,到动车组检修运用技能大师,这条路陈美平走了30多年。求学时,他刻苦勤奋,打下良好理论功底;入路后,他敬业爱岗,潜心钻研技术,成为我国第一代动车组机械师。他注重梯队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动车组检修运用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失踪”的学员
20世纪70年代,陈美平出生在南京市江宁区禄口镇。从小,他就喜欢捣鼓跟机械有关的物品。
中学毕业填报中考志愿的时候,“苏州铁路机械学校”这几个字在他眼前一亮,他决心报考这所学校。暑假来临,录取通知寄来了,陈美平成为村子里第一个考上中专、吃国家商品粮的孩子。
在苏州学习的4年,陈美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节假日,他很少回南京,也很少出去游玩,图书馆、教室、宿舍,他的学习生活轨迹基本上在这三点一线。铁道概论、车辆结构、金属工艺学、电工电子基础,这些学科,就像一粒粒科学的种子,在这个勤奋好学的年轻人心中发芽,对他的工作至今都有帮助。
毕业入路后,陈美平在浦口车辆段从事检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作经验。在我国高铁发展的大时代,陈美平的人生也迎来了关键点。2006年6月,他被择优抽调去西南交大参加培训。这是他首次接触动车组的牵引控制理论。他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知识、新理论。回到南京后又马不停蹄去青岛,到动车组生产厂家跟班实习。
在生产车间,大多数零配件都可以看到实物,但是,一些关键的配件,如主断路器则看不到里面的结构。陈美平决心找机会弄清楚主断路器的内部结构。有几次,到了吃饭时间,同伴们却发现陈美平“失踪”了。原来,陈美平一个人跑到了车间备料区,为的是研究没有封装的主断路器,他里里外外仔细研究,把主断路器的结构摸了个一清二楚。
学成归来,陈美平成了集团公司首批动车组机械师,值乘上海南站至杭州站的动车组。
把图纸装在脑中
创业阶段,条件是很艰苦的。当时,全路都还没有一家动车运用所,上海南动车运用所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在上海南站旁边有一条临时的地沟线,这就是陈美平他们的“临时动车所”。当时接触网还没有配套,夜间动车组进所,要靠机车拉进去。由于既有线机车和动车组车钩高度不同,需要用过渡车钩将二者连接上。每次到了站,陈美平和同事要将64公斤重的过渡车钩人工连接上,加上等待信号开放时间,一般要到午夜才能进所退乘。
尽管工作忙碌辛苦,陈美平却一刻也没有放松学习技术。他从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庖丁之所以能够解牛,是因为他对牛的结构了然于心。同样,要第一时间判断、解决故障,也必须知道动车组的结构,配件位置在哪里?是怎么工作的?故障原因是什么?如何迅速排除?工作之余,陈美平挤出时间看线路图,有时候花几天功夫研究一张图,直到一说到哪个配件,他脑子里立刻反映出这个配件的样子、所在位置。动车组线路图根据不同型号,可以从数千张到上万张,许多图纸陈美平都将它们装在了脑海里。
担任乘务工长的陈美平,还兼任段远程诊断专家。有一次,动车组列车行驶到沪宁城际高铁的栖霞山隧道时,主断路器怎么都合不上。在上海南站的陈美平接到电话后,立即往上海站赶,准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去处理。在地铁上陈美平还在研究图纸。突然间有了灵感,他通过手机通话指导随车机械师跳过中间控制继电器。果真,动力又有了,动车组可以正常开行了。而这时候,陈美平刚下地铁来到上海站候车室。
从2006年第一次接触动车组,至今已有13年,这期间,陈美平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动车组检修运用中的疑难杂症,为促进集团公司动车组自主检修能力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桃李芳菲春满园
如今,陈美平是南京南动车运用所联合诊断工作室首席专家,工作室就设立在动车运用所内,一有问题,诊断组工程师可以第一时间到现场。
陈美平还是集团公司聘任的兼职教师。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编撰成《动车组故障排查指南》。由于这些方法接地气,贴近实际,动车组机械师们反映对现场作业很有帮助。
陈美平还连续多年担任集团公司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队辅导老师,带出的团队在全路职业技能竞赛的巅峰赛场曾夺取团体第一名、第二名等优异成绩,徒弟尤龙荣获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在南京南动车运用所实训基地,有一个受电弓实训平台特别受新职员工的欢迎。这就是陈美平带领团队制作的。在教学过程中,陈美平发现,光靠书本上讲解,没有实物参照,学员吸收效果不是很好。他想到了以1比1的比例打造一个真实的受电弓整体结构。说干就干,设计图纸,试验、验证,终于组装完毕,并通过了上级验收。从此,给新职工讲解受电弓检查、检修和应急处理,一讲学员就能听懂。
尽管已经是动车组检修运用的资深专家,陈美平还把自己当作一名小学生,每天花大量时间分析数据、钻研图纸。他不断总结、排摸各种故障,充实到段应急指挥中心的故障处理数据库。
陈美平积极参与各种技术培训工作,先后编制了3本培训教材,培训人员有900余人次,不少学员都已经成长为动车检修运用的技术骨干。
不待扬鞭自奋蹄
因为小时候的爱好,陈美平和“机械”二字结缘。从他考上铁路院校算起如今已经32年,他与机械、动车组、高铁的缘分已经难解难分。
兴趣只是成功的条件之一,他的身上还蕴藏着中国第一代高铁人具有的可贵品质,那就是刻苦、敬业、永不服输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
高铁动车组检修运用技术,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靠的是拓荒者敢闯敢干的探索精神。他长期担任一线动车组机械师,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他善于学习,吸收消化最前沿的技术营养。他敬畏科学,却不墨守成规,大胆进行技术攻关,攻克一个个技术难点。
在很多人看来,陈美平已经攀上事业的高峰,但陈美平始终保持着一种紧迫感,他坚持追求安全、质量和效率永远是一种过程,永远没有止境。奔跑、追梦,就是他的工作状态。
【人物档案】
陈美平
1970年11月出生,南京动车段南京南动车运用所诊断工程师、高级技师、集团公司“陈美平动车组机械师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被聘为集团公司首席技师,曾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全路技术能手、全国铁路劳模、上铁工匠等荣誉称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