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
(2018-06-04 16:35:14)《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课题 |
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 |
课时 |
第三课时 |
课型 |
复习课 |
|||||
学习目标 1. 借助钟表模型,通过观察时钟、拍手等活动,体验时间单位“秒”的长短。 2. 借助钟面、习题,通过观察、交流、试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3.借助钟面模型,结合实际生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多样化,能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2.教材分析 时分秒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是时间单位“秒”的认识,有关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生活中体验感受一分一秒的长短,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构建起时间观念。它是学生学习有关时间的问题的认知基础也是学生以后学习24时计时法的认知基础。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教会学生认读钟面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生活的必须。在课上要充分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与生活”从小建立科学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学情分析
|
|||||||||
评价任务 任务1:同桌交流感受,互相说一说1秒有多长。(目标一) 任务2.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怎样把几分换算成几秒,并能写出换算过程。(目标二) 任务3.以板演、试做、集体订正等活动,找出适合自己的算法,并能独立完成课堂练习。(目标三) |
设计意图: 时间不像长度、质量等概念那样直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常抽象。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是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而逐渐深入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经历大量的时间活动,因此,本课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设计时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体会经过的时间长短,会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
|||||||||
教 |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评价标准 |
学生活动 |
目标达成情况 |
反思与评价 |
|||||
环节一:知识梳理
|
活动一(3分钟) 导入谈话: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 师:第一单元学了哪些知识呢?(板书: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
|
通过谈话,使学生对时分秒有更深的印象,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同桌讨论,指名汇报,老师点拨会说出所学知识。(评价目标二)生: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学生回答: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最细的一根针叫秒针,它表示多少秒。) |
1. 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知道的。 2. 同桌讨论,交流所写是否正确。 3.学生回答: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和秒针。(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师及时补充)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钟,走一大格是5秒钟,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即一分钟=60秒。(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复习) |
|
|
|||||
环节二: 时间单位“秒”的复习 1.借助主题图,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小组的观察、拍手做和听的体验时间的长短,会说出具体的1秒究竟有多长。
|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来重点复习一下秒。(5分钟) 活动一: 说说是几秒,教师提问: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从7走到1是几秒,……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体验1秒钟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这是什么发出的滴答声?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看了你们刚才的表演,你觉得1秒的时间过得怎样?(学生畅谈1秒时间感受)是呀,1秒的时间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 |
通过提问,明确经过几秒如何计算
通过体验,确实感受到一秒时间的短暂
通过比一比,让学生准确感受时间,体验成功的喜悦。(评价目标一) |
|
|
|
|||||
环节三: 分和时间单位换算的复习 目标2:通过观察体验1分钟的长短,会准确说出1分=()秒,会进行分和秒之间的单位换算 |
活动一2分钟 出示课件:你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 体验1分钟 活动二(5分钟) 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复习1分=60秒,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试填2分=()秒 活动二(5分钟) 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你选一个你喜欢的活动,咱们来做一个1分钟的体验活动。 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课件出示) 师生共同总结一分钟可以做的事。 活动二
练一练 课件出示练习题。
|
同桌互说。
通过观察,会说出1分=60秒 通过体验比较分和秒的长短不同,并会准确换算单位。 预设:写20个字
(评价目标二) |
1.学生口头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试做,小组内交流探讨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算理。 3.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准确解答,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
|
|||||
环节四: 复习:经过的时间的计算 目标三:通过对比各种计算方法,,会选择优化的方法正确正确进行分和秒之间的单位换算(不超过五分钟的换算)。
|
活动一(4分钟) 下面我们来复习“时间的计算” (投影出示小明上学的情景图) 小组讨论: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怎样想呢?怎样算?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择最优化的方法。(在计算方法上肯定学生的多种正确思路,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 活动二2(4分钟) 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帮助图中的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吗?
|
通过观看主题图,直观说出发现的数学信息。 通过独立试算,小组交流算法,班上展示汇报,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口算的方法。
通过同桌讨论,指名汇报,老师点拨会选择优化的方法正确口算经过时间。(评价目标三)
|
学生独立完成,班上交流算法,提高口算能力。 |
|
|
|||||
环节四:巩固提升
|
6分钟 填一填 课件出示小明早上起床到上学钟面时刻图。 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6时至6时2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时间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
|
|
|||||
环节五:全课总结 |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什么新知识?5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决了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真不简单。
|
在梳理全课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 |
学生谈收获。 |
|
|
|||||
作业/拓展 |
1、小兰去上学,7:35从家出发,7:50到校。她从家到学校要走多长时间? 2、奶奶今天早上6:30去活动中心锻炼身体,比昨天提前了10分钟。她昨天什么时间去锻炼身体的? 3、联欢晚会在晚上7:30分开始,演出2小时20分钟后结束,结束的时间是几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