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技巧教学反思
(2018-05-30 23:06:4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心得 |
朗读技巧教学反思
熟练掌握了方法和技巧,凡事才能事半功倍。要帮助学生培养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也是如此。所以,我将朗读的基础知识、方法和技巧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利用自习辅导时间进行讲授。根据前期对学生朗读情况的了解,我将“说好普通话”、“停顿”、“重音”,语调”“节奏”做为重点,分五节课依次进行进教学。
说好普通话,最大的干扰来自方言,所以我从简介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入手,先介绍汉阴方言所属的西南官话的特点,汉阴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主要区别。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重点讲解“n”与“1”、“h”与“f”等方言中易混淆的声母发音,“eng”与“ong”、“in”与“ing”等韵母的区别,并以上声和“一”、“不”在不同词语搭配中的发音变化为例,简要说明普通话中的音变现象。最后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绕口令作为统习,让学手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易读错的字音的对比。
在讲授“停顿”、“重音”、“语调”、“节奏”这些朗读技巧时,我先是以生活中的现象或笑话导入语题,再明确概念和涵义、分类等理论知识,并结合短文或句子范读加以说明。然后出示短文、句子让学生朗读,以检查学生理解情况,再将所出示的句子打上提示符号或做上标示,让学主反复练习,感受规律。最后再用学生比较熟悉的诗歌、文章作为练习,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进一步掌握方法。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是乐于学习这些知识的,对所举的生活实例容易产生共鸣,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诗文,绝大多数学生很喜欢朗读、在朗读训练时也能开始注意运用所学的方法,追求朗读的美感。
然而,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任何方法都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养成的。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要靠大量的练习、学生主动的训练。可是,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阅读的意识,知识面窄,对文章缺少自己自的理解,而理解不深刻将必然使表达情感的能力受到限制。此外,很多学生不正确的方法、不好的习惯已经形成,而破旧才能立新,这更是增大了训练的难度。还有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过于薄弱,连朗读最起码的正确和流利都难以做到。如此看来,要真正实现普遍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水平这一目本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