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有3大技巧3大注意
标签: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杂谈 |
分类: 聚焦三农 |
做农业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产品卖不出去,要么是销售渠道不畅,要么是卖不出好价钱。即使是高品质的产品可能也存在销售困境,原因则是因为产品同质化严重、促销手段通用化等问题。于是,我们不禁开始寻找转机:如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20/10100148/images/3568307.jpg
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技巧
1.寻找差异化卖点
初加工农产品和加工程度相似的农产品,从外观形式和品种存在很大相似,比如葡萄干、面条这类产品。结果则是,农产品企业只能放任产品走入流通市场,随行就市获得行业普通利润。假如能够挖掘出产品在气候、水土、传统、加工等方面的特色,也许,看似相同的产品就可以获得不同的命运。
烟台苹果、阳澄湖大闸蟹、东北大米这些国内公认的高品质农产品往往以地域为品牌,在以往的农产品市场中获利颇丰。但是,烟台、阳澄湖、东北等是地方名词,是可以公用的,企业不能专属这些品牌,其他企业或生产者也可以使用。<</SPAN>什么是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有什么用?>
所以差异化的卖点必须更加独特,寻找企业专有高附加值。
案例:同样是土鸡蛋,广西融水县“贝江村”电商却卖出了高附加值,“贝江村”的土鸡蛋由苗鸡、凤鸡、家鸡、乌鸡四种鸡下的七彩蛋,拥有卖点独特。再加上融水县本身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纯放养的养殖策略,让这普通的土鸡蛋日卖2万枚,甚至远销韩日。“贝江村”电商打造的农产品在同样的品种中树立起了自己的独特优势,也卖出了令人羡慕的高额附加值。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20/10100148/images/3568305.jpg
2.打造独特形象
一些农产品企业即使产品本身充满特色,但是包装简单、雷同,没有名称识别,也缺乏属于自己的形象,难以令消费者产生品牌信赖和购买欲望,甚至消费者看到低劣的包装、卖相会转身就走。货卖一张皮,外观平平、缺乏特色形象的农产品是难以畅销的。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20/10100148/images/3568306.jpg
案例:中国电子商务坚果第一品牌“三只松鼠”体现出的“萌文化”就以优秀的视觉体验,淡化了商业气息,让人进入一个具有唯一性、开心喜悦的购物环境。三只松鼠的萌,不仅仅是一种卡通形象,更是一种独特的企业品牌文化,这种文化从打开页面(萌鼠)到咨询客服(主人,么么哒!~~)再到收到快递(包裹惊喜),时时刻刻都能深深感受到。而“卖萌”策略也让三只松鼠仅“双十一”一天的销售额就从2012年的766万卖到了2016年的5.08亿。
3.要靠吆喝
不少农产品的销售过程还停留在自然销售阶段,不会吆喝,也不懂得要吆喝。在其他行业产品大范围推广、促销、公关的时候,农产品企业却还在被动等待顾客上门,不会主动主机,也不了解如何吸引顾客、说服顾客。然而,现在已经是买方市场了,不懂吆喝,怎么能获得市场呢?
案例1:
舌尖2开播,原本不温不火的地方特产,借着这部国产纪录片,迎来了喷发式的销量增长。如果说O2O是“线上 线下”的商业模式,那么“焦点事件 电子商务”则可以构成一种新型的“F2O(Focus to Online)”模式。随着舌尖2的热播,引爆了雷山鱼酱的热销。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20/10100148/images/3568308.jpg
《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当天,上海一位买家连夜派人赶往贵州雷山,第二天凌晨2点找到厂家,早上8点与厂长协商,9点谈定价格,10点半相关图片素材传回,11点雷山鱼酱在天猫上线。天猫平台的销售速度也令人吃惊:上线20秒,卖出5坛;到晚上10点,1000坛鱼酱售罄。如此高效的销售结果,让雷山每天食用鱼酱的人们目瞪口呆。
此前冷门的毛豆腐、松茸、诺邓火腿、乳扇等,通过舌尖纪录片的热播成为销量增长最快的特产食品。例如云南诺邓火腿在纪录片播出后5天内,成交量增加了4.5倍,环比增长17倍。
案例2:
宜昌柑橘皮薄肉嫩、味道香甜,内具品质,外有形象,“夷陵红”柑橘绿色无污染,是宜昌柑橘形象品牌之一。如何让更多的人熟知宜昌柑橘的优良品质?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20/10100148/images/3568304.jpg
今年,宜昌市农业部门带领柑橘协会成员从南到北吆喝,在各种展会、农博会、全国农交会上推介,不仅让消费者认知了“夷陵红”等柑橘,还让客商竞相订购。9月初,“夷陵紅”柑橘荣获第十七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并签下本届博览会最大单笔签单,合同金额达5.58亿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王运浩称赞“宜昌柑橘抢得先机,满载而归”。
在互联网上,电商平台也在为本地柑橘等特产鼓与吹,让本地农产品销售信息(供应编号、果径、合作社)全方位触网,提高本地特产知名度,为本地特产增加优势渠道。另外也让乡村信息实现触网,展现出本地农旅结合的特色乡村,增强了农产品的故事性,提高了附加值。
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需要注意的误区
误区一:高端定位
农产品一旦贴上“高端”标签,利润空间就非常可观。比如超市里的“有机”货架上,同样是西红柿,有机的按个卖,普通的按斤卖。所以很多农产品经销商都会推出自家的“高端”产品。然而,“高端”必须要体现在农产品质量上,而不单单是价格上。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20/10100148/images/3568302.jpg
记者近日在某展销会上见到了一款液体红糖产品,价格不菲。销售者向记者介绍,这款红糖有不少全新的功效,也有很多新的口味。但是这款产品作为红糖的核心功效并没有什么提升。另外,即便做成了独立包装,在便携程度上也没有普通固体红糖方便。“高端”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的确需要有所区别,但是品质才是核心竞争力。
比如某品牌一斤上百元的荔枝,个头比普通荔枝大很多,别的地方买不到;又比如同样在展会上展示的优质冬枣,甜度比苹果还要高,顾客纷纷下单。可见,“高端”产品要让顾客买账,品质要有绝对优势。
误区二:礼品营销
在展会上,记者看到某企业销售的西瓜,独立包装,西瓜不大,一斤大概三十多元,主攻的是礼品方向。不少农产品销售者也看到了礼品销售的利润空间,专门设计包装,提高定价,然而销量却并不好。
礼品与一般产品不同,它承载了一部分社交功能,送的是情感。因此,礼品除了品质稳定外,还要匹配赠送对象的需求。比如送老年人,多数人选择保健品,希望老人健康;礼品西瓜里不仅有故事画册,包装也是卡通图案——这是企业专门面向儿童市场制作的,寓意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做礼品,要考虑产品的寓意和内涵,而不仅仅是好看的包装。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20/10100148/images/3568300.jpg
误区三:“特产”销售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人无我有,无疑是提升附加值的有效方式。但是“特产”的“特色”,一定要放在大市场里考量。上个月,记者采访了一位水稻种植户,他准备把自家的大米打造成“特产”售卖。销售者介绍,这款米种植在有机稻田里,有当地最好的水源和光照条件,经过测试,其中的矿物质含量也比当地其他地区略高。虽说与当地其他品种相比,品质更好,但放在全国大米市场上,就显得普通了。类似的还有曾经一度火爆的“黑猪”产品。虽然有特点,但很多地方都有养殖,对一个村,一个乡镇是特产,放到全国大市场上,就不是了。
资料来源:央广网、参考网
食品安全、健康需求、生活条件的改善,国家层面的供给侧改革和互联网企业的持续努力,让人看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广阔空间。但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避免以上的误区。了解更多农产品销售相关内容,请关注宜亩地!
推荐阅读:
“一天一香蕉”组合包装深受热捧,背后理念给农产品销售带来哪些启示?
最新:农业农村部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主要农产品市场运行形势
http://nwzimg.wezhan.cn/contents/sitefiles2020/10100148/images/2503627.jpg
【宜亩地:www.yimdi.cn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