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小说教学中聚焦情节的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2019-02-25 22:01:38)分类: 教育 |
(一)课题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界定清楚、真实可信、表述严谨)
1.问题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看过很多课外书却讲不出书中故事的感动,人物的性格特点,我思考学生还在阅读大门口徘徊,不曾赏析阅读的美妙,仅仅了解了故事,读了个热闹,如何凸显人物性格其实离不开故事情节的服务,在小说教学及小说阅读中,如何抓住情节进行教学,能使小说人物以最鲜明、最丰满、最具感染力的形象矗立在学生面前?这就需要我们聚焦小说的故事情节,教师能意识到小说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感知的重要性,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一味分析“起因、经过、结果”忽略情节对故事结果的推动。二、小学、初中小说教学总是分析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学生对小说喜“看”恶“学”。
单一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情节对于人物形象感知助力不足,实效不高。我想针对自己任教的五年级学生进行小学高年级小说教学中故事情节的作用进行简单研究,让学生学会聚焦情节,分析人物,从而在阅读中有自己见解。
因此,我确定以《小学高年级小说教学中聚焦情节的方法研究》为研究课题。尝试以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视角,以阅读课堂作为主渠道,转变课堂教学中仅关注人物形象忽视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的惯常做法,为小说教学中对情节教学方面关注,探索如何提高小说文本教学有效性。
2.概念的界定:
关键词之一:“小学高年级”,指小学五六年级,此阶段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善于思考,对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做到较长时间的专注,需要教学中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教学手段,满足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需要。
关键词之二:“小说教学”,指针对小说这一文体展开教学。小说一旦成为教材,就一定具有认可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起点(“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和可能起点(“学生可能知道什么”),也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差异,准确断定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和将要达到的更高目标,语文教材文本资源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小说教学内容是蕴涵于小说教材内容之中的,需要教师对小说文本作出合理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化处理。
关键词之三:“聚焦”是叙事学中的词汇,指作者描述叙事情境和事件的角度。聚焦是指描绘叙事情境和事件的特定角度,聚焦的作用在于以某一特定方式集中关注某一特定客体。
关键词之四:“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二)课题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
学会关注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从中寻找情节重要性,掌握聚焦情节方法。抓住主要线索把握故事发展关注情节。
(1)从人物入手,感知人物性格变化或心理、情感的变化,依此梳理情节脉络。如《穷人》桑娜心理变化推动也悬着我们对下文情节的思考。
(2)从事件入手,小说常按照事情发展来组织文章结构。如《水浒传》中武松景阳冈打虎就是将事情娓娓道来,事情发展到武松遇到老虎、打虎情节。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3)从物象入手,小说的情节往往与某一具体“物”存在密切关联,这便是是文章线索,如《跳水》一文中的“帽子”便是情节发展的线索,孩子的帽子,被猴子抢去,孩子追帽子,爬至危险的桅杆上,《智取生辰纲》的酒便是这一线索,喝了酒才有后面情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雪的描写便是推动情节的发展。
(4)聚焦情节中悬念与伏笔,增强故事戏剧性、可读性。寻找伏笔与悬念对理解人物有莫大帮助。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整体到部分,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因为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矛盾的冲突中展现出来的。如《穷人》中暴风雨不知渔夫是否平安归来?是否同意收养两个孩子?两个悬念交织展开,逐步消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5)通过小说阅读、小说教学中关注情节中的转折点,转折的背后是整部小说的重点与核心,从而感知小说主题,体会作品深意,对小说典型人物的形象理解分析有了自己主观性分析与认识,不再是教师总结形象。
2.研究内容
研究现行教材及教研室推荐书单、中小学的经典名著,挖掘小说教学中情节教学能使小说人物以最鲜明、最丰富、最具感染力的形象矗立在学生面前,重在通过聚焦情节感知典型人物形象,掌握聚焦小说情节的方法,从而真正读懂小说,喜欢小说。
(1)在小说教学中关注聚焦情节中的转折点,及转折点背后小说的核心,从而理解读懂小说。在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从中寻找情节重要性,感知情节转折点对事情发展重要性。
(2)聚焦情节中的悬念与伏笔,这些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鲜明表达主题,刻画人物形象。感悟情节在小说中的推动作用,这些悬念伏笔最终揭示,首尾呼应,主题更鲜明,使小说更吸引读者,读后感悟更深刻。
(3)从人物、事情、物象中入手掌握聚焦情节的方法,体会聚焦情节对小说文本理解,对小说人物认知深入。
3.研究方法
(1)参考文献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
(3)实验研究法:以自己的课堂作为实验基地,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课题的内容。如针对五六年级教材中如《穷人》、《少年闰土》、《“风辣子”初见林黛玉》、《“诺曼底”号遇难记》等课文中小说进行实验研究。
(4)行动研究法:针对小说教学如何聚焦情节在课堂上及课外阅读中运用,观察效果,展开读书交流分享会,提出问题探讨看法,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查对策,继续深入研究。
(5)成果展示法:对学生阅读小说中感悟到小说情节作用,及掌握聚焦情节方法对阅读小说的帮助,阅读深入后自己的书单,人物性格深入感知,学生的阅读心得及书单结集成册,并展示。
(三)研究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
发现问题,整理问题,确定研究方向,立项申报课题。
2019年1月,开展调查,对当前小说教学现状和学生小说阅读兴趣及水平调查与分析,精选购买相关书籍,学习掌握相关理论,认真选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发布博客立项通知书。
第二阶段
1.2019年2月整理中小学课内外要求掌握的阅读中小说篇目。
2.3月---4月针对教材中小说《穷人》、《跳水》、《“诺曼底”号遇难记》进行小说教学,感知情节对事情发展的作用。组织学生开始阅读中篇小说,在班级内展开《孤岛野犬》交流分享会,分析小说阅读中情节的作用。写读后感整理资料,博客发布心得随笔。
3.5月围绕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的研究内容及目标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关注情节的作用。学习聚焦情节的方法及关注点。同学生一同分享交流自己在读小说时如何关注聚焦情节,体会情节的起到什么作用。整理交流信息,发布博客随笔。
4.6月将小说情节的作用分类,在内容上、在形式上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引人注意、在人物性格塑造上进行分析感悟,并观察学生是否掌握聚焦情节的方法和能力。结合教研室推荐书目《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进行情节有趣的小说进行阅读。
5.7月---8月利用暑假时间充裕对长篇小说名著开始阅读,对《骆驼祥子》《红楼梦》、《水浒传》中个别章节探寻小说三要素中情节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研究,撰写教育随笔。
第三阶段
1.9月进一步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理性梳理此项研究工作。
2.10月录制一节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教学微课,有关情节转折重要性分析通过我们阅读分析。
3.11月认真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撰写课题研究的论文,为整个课题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提炼研究成果,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结。
书籍类[ 9787567540217 ] 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四)预期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研究内容和目标,拟采用的研究方式方法 研究过程及步骤(1、计划如何开展,2、研究时间如何分配到月,3、流程如何操作,4、预期成果如何呈现) |
||
时间(月) |
任务名称 |
成果类型 |
2019年1月 |
调查学生小说阅读兴趣及水平现状 |
调查访谈表 |
2019年2月 |
整理中小学课内外要求掌握的小说篇目 |
实施方案 |
2019年3月-4月 |
组织学生开始阅读小说并在班级内展开共读《孤岛野犬》交流分享 |
案例、分析 |
2019年5月——8月 |
优秀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
阅读资料,谈学习心得 |
学习心得 |
|
课题经验论文 |
论文 |
|
围绕课题研究读名著关注情节的作用 |
学生阅读心得集册 |
|
2019年9月——11月 |
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理性梳理 |
学习理论 |
录制一节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教学微课 |
微课 |
|
总结性研究报告 |
报告 |
|
|
二、课题开题结论
填写内容:专家对开题课题论证意见及建议。
开题报告会上,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经过认真评议,形成如下论证意见:
1.课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选题能够立足实际,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课题的实施推进能够促进高年级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深入理解,真正喜欢小说,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2.课题研究方法得当。如课题中的行动研究法,能保证课题研究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
建议:研究中要多关注、多借鉴已有经验,结合相关研究理论边思考边补充。勇于实践,勤于实践,才能从感性认知到理论升华的跨越。由课本中小说片段到长篇小说阅读,要注意随时留下学生成长的足迹。
总体来看,课题研究设计规范,研究的指导思想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措施得力,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准备扎实,课题单位领导重视,课题研究条件具备,可以开展研究工作,同意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