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文.皇命太尉.龙牌-银钱-鎏金铜钱.展赏

标签:
收藏图片杂谈 |
分类: 契丹文 |


“皇命太尉”龙牌,火焰环下镌两横写契丹字,从右至左读作“皇命(令)”,下竖读二契丹字作“太尉”,背刻阴文,有一字“上八下丁”(府)者,有两字者,多个“十”字(南)。
从牌的规格、形制、文字内容看,镌龙纹,书“皇命(令)”,说明它是由皇帝钦命的品级位达三公的“太尉”官职牌,是表示持牌人官职品级的身份凭证。
契丹“太尉”这一官职,有三种设置,两种为北面官,一种为南面官,虽都称为“太尉”但地位、职权并不相同。北面官系统里的“太尉”,一为遥辇九帐大常衮司里的“遥辇太尉”,是掌控指挥遥辇九帐军队的最高军官。二为国舅司里的“国舅太尉”,是掌控指挥国舅四帐军队的最高军官。南面官系统里的“太尉”是朝官三公府,又名三司中军队最高指挥官,因太祖设汉儿司,太宗设汉人枢密院掌领汉人兵马之政,“太尉”一职就成了荣誉虚职,一般加在有重大功绩军节度使职称前,如太宗天显十一年的太尉赵思温,就是卢龙军节度使。
从以上记载看,北面官中的“太尉”似乎实权在握,好象比南面官中的“太尉”品级、地位高些,其实不然,如果“遥辇太尉”、“国舅太尉”不兼军节度使,同样是有职无权。而节度使另有节度使司统辖和管理,想互兼也很不容易。更重要的是北面官中的“太尉”是“诸帐官”而不是中央政府的“朝官”,南面官系统的“太尉”虽是荣誉虚衔,但地位极高,属朝官极品,类似契丹“于越”一职,可以“坐而论道”。所以,比较来说,南面官系统的“太尉”,政治、物质待遇要高些,北面官系统的“太尉”实权稍多些。但如果南北官的“太尉”都兼军节度使,那他们的地位是大体相等的。
那“龙牌太尉”是颁发给哪种“太尉”的呢?笔者认为三种“太尉”都有资格获得皇帝颁发的这种“龙牌”,“龙牌”背阴刻文就透露和证实了这个信息。“龙牌”背阴刻文有两种刻文:一种两个字“南(十)”、“府(上八下丁)”;一种仅一个字“府(上八下丁)”。标明“南府”的“龙牌太尉”应是颁发给北面官中“遥辇太尉”和“国舅太尉”的。因为相对于在御营横帐北向的皇族三父族,遥辇九帐国舅四帐在横帐右侧而南向,故俗称“南府”。而只阴刻一“府”字的应是颁发给南面官中的汉人“太尉”,此“府”应指“三公府”或“太尉府”。
弄清了持牌人,那使用这种“身份凭证”有什么规定呢?它来源于契丹对符牌类契合之物的规定,即符牌制分阴阳,金钱为雄,龙牌为雌,阴阳契合,合则而动。持牌人朝贺时,必须出具龙牌,由勘契官与内廷保管之金钱勘契,合则出引驾杖,引持牌人见驾。《辽史·礼志》虽漏失了龙牌金钱的勘合仪式,但从与此相近的“勘箭仪”、“勘契仪”的记载中约略可见符牌勘合的端倪。
从金钱背巨月孕星,可知金钱铸期当在大契丹承天太后称制的辽圣宗统和年间,因景宗死时辽圣宗才十二岁,所以,二十九年的统和期间,圣宗都是在母亲的怀抱中成长,这是契丹帝国中唯一的母子共同领导国家时期,背文用月包日图案巧妙地注明铸造时期,不能不说是独具匠心的设计。
龙牌和金钱对研究契丹的符牌制度,官制,礼制都是不可多得文物标本,都很珍贵,尤其官名钱币更是契丹钱币的又一独创品种,是中国钱币中存世最早制作最精的官名钱币,其价值不可估量。(上文摘自裴元博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