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宋.招纳信宝.银-铜钱.3枚集赏

(2022-07-17 06:11:43)
标签:

收藏

图片

杂谈

分类:
南宋.招纳信宝.银-铜钱.3枚集赏南宋.招纳信宝.银-铜钱.3枚集赏
(一)径:27.5mm;厚:2.2mm;重:8.1g。折二银钱,背“使.1”。
南宋.招纳信宝.银-铜钱.3枚集赏南宋.招纳信宝.银-铜钱.3枚集赏
(二)径:27.3mm;厚:2.2mm;重:8.2g。背上星,折二。
南宋.招纳信宝.银-铜钱.3枚集赏南宋.招纳信宝.银-铜钱.3枚集赏
(三)径:27.9mm;厚:2.1mm;重:7.1g。铜钱,背“使.1”。

招纳信宝 是一种古钱中的名誉品。尽管招纳信宝钱不属于南宋正式钱币,也非年号钱,但其用途特殊且传世量甚少,历史意义非常显著。

高焕之先生《谈泉杂录》云:南宋刘光世的招纳信宝钱,有金银铜三品,金银者不能见矣,即铜者亦极不易得。倪摸《古今钱略》云:此钱今尚间有之,虽非正品,亦当时所通行也。关汉亨著《中华珍泉追踪录》载:清代金石藏家翁树培、何梦华、万见巖、张叔末、刘燕庭、杨叔峤、何云裳等均藏有招纳信宝钱。并有泉书记载,民国时期,泉家方地山、方藥雨、郑家相、张叔驯、戴葆庭、罗伯昭、张东明等均获得招纳信宝钱。民国陈仁涛、陈仲壁、刘石川等也均收藏过招纳信宝钱。

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130页中兴小记,绍兴元年,金达兰居祁州,其众承楚,大师刘光世欲携贰之,乃以金银铜三色钱,文曰招纳信宝,获金人则燕钱而遣之,未几踵至,得众数万今此钱铜者尚偶存,银者方地山存有一品,金者未见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在北宋灭亡五年之后,金兵继续南侵,在大将左监军完颜昌的率领下,直逼江南,驻扎海陵(今江苏泰州),与南宋政权隔江相望,待机一举吞并南宋。逃到江南的高宗赵构,命南宋将领刘光世领御前巡卫军都统制,兼两浙路安抚使、知镇江府,又加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在镇江御敌。刘光世率军镇守镇江,与完颜昌率领的金军隔江对峙。

此时的南宋政权因立足未稳,元气未复,在财源、兵力等诸方面皆逊于北宋。刘光世在分析敌我形势对比之后认为,金兵虽众,但因连年对宋开战,兵将损失也相当严重,战线过长,兵力明显不足,尤其很多士兵是从占领区临时招募而来,被抓士兵大多是大宋子民,不服南方水土,思乡厌战情绪严重,就金营老兵也因连年与宋军厮杀不愿再战。故刘光世巧施妙计,采用兵法上离其间、摇其心、瓦其军的策略,离间分化金军。据《宋史》《中兴小纪》等史料记载,刘光世命人在镇江府用金铜铸成三色钱币,上面写着招纳信宝四个字,作为金兵出境信物。对俘获来的金兵好生相待,晓以大义,讲明利害,劝其心归宋营,走时又设宴相送,并按其在金营中的职衔赠送不同材质的招纳信宝钱,除赠送外还带走招纳信宝钱若干。被俘金军官兵放回金营后,便向同乡、熟人暗送此钱,金兵持此钱随时可来归顺宋营,而宋兵见此物则以礼相待,热情迎接,起到说降客和充当劝降介绍信作用。据说,在不长的时间内,来投归宋营者达数万人。宋营把来投诚的金兵收编成赤心”“奇兵两支部队,像对待宋军一样对待他们,并配以良马利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如不愿再当兵而要返乡者也给以便利,绝不强留。刘光世此举,大大瓦解了敌军,扭转了战机,改变了相峙形势,金完颜昌见此景无法再与宋军抗衡了,不得不拔寨而去。

参考链接南宋镇江铸信钱珍品“招纳信宝”南宋创见式《招纳信宝背仰月纹银钱》赏识稀世珍品银质“招纳信宝”与南宋襄樊之战招纳信宝钱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