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筹码分布高手的总结:下跌中的上、中、下密集峰分别是什么含义?

标签:
财经股票 |
筹码分布之“下跌上密集峰”
下跌多峰密集形态中的下跌上密集峰通常为套牢峰,此处堆积的筹码通常就是高位套牢盘。由于股价前期经过一轮上涨,获利筹码不断出逃,在高位筹码充分换手形成高位单峰密集,在上密集峰云集的投资者通常是上涨行情结束的最后“接盘侠”。
随着股价的持续下跌,高位套牢筹码不断地在低位割肉出局,使得下跌上密集峰不断缩小,这个过程就是下跌行情中筹码转换的过程。
在下跌趋势中对于筹码分布指标的研判主要集中在观察上下峰的变化对比,其中下跌上密集峰的意义非常重大,它充分表明了高位套牢筹码的存有量。如果下密集峰少于上密集峰,往往暗示下跌行情还将延续。
反之,随着下密集峰的增大,上密集峰迅速减小,是上密集峰套牢筹码被迫在下密集峰割肉的表现,此时低位换手较为充分,行情止跌的可能性增大。
此外,当股价跌破高位密集峰后开始一轮下跌行情,此时上密集峰成为阻力峰。后市即使出现股价跌破上密集峰后的反弹走势,也将在筹码上密集峰价位处遭遇强有力的阻挡。因为上密集峰处堆积了大量套牢盘,一旦股价反弹到上密集峰价位附近,意味着套牢盘有解套出逃的机会。所以,喜欢在下跌过程中抢反弹的小伙伴要注意了,当股价反弹至下跌上密集峰附近就会被大量的抛盘所压制,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感觉突破无望还是要趁早离场,避免股价继续下跌的风险。
筹码分布之“下跌中密集峰”
形成过程
在分享下跌中密集峰之前,我们先来回想一下上涨多峰密集形态中的上涨中密集峰的形成过程。股价在上涨过程中低位筹码向高位转移,形成了上涨上密集峰,而当低位密集峰和高位密集峰并没有被消耗殆尽的时候,股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上涨形成一个更高价位的密集峰,也就是新的上涨上密集峰。那么原来的上涨上密集峰此时就变成了上涨中密集峰。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下跌中密集峰的形成过程和上涨中密集峰很类似,只是方向不同。股价在下跌过程中,上方的高位密集峰和低位密集峰在没有被完全消耗掉的情况下,股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下跌,并在一个更低的价位处形成一个更低价位的筹码密集峰。那么原来的下跌下密集峰此时就成为了下跌中密集峰。
下跌多峰密集形态中的下跌中密集峰有时有一个或者多个,是下跌趋势中成本分布形态的中继形态,是下跌行情延续的重要表现。
下跌中密集峰
下跌多峰密集形态中下跌中密集峰的形成原理是原来高位密集峰上的套牢者在中密集峰价位附近不断的割肉出局,完成了部分的成交换手,而在中密集峰处新加入的投资者却积极承接筹码,并持仓看涨。
在下跌中密集峰中大量的上密集峰筹码在此换手,但此处的换手还是不够充分,它的主要表现就是下跌上密集峰仍然保留着大量的筹码分布,形成了上下密集峰共存的状态。之后,随着股价又一次的下跌,并在一个更低的价位上停顿、盘整,形成一个新的成交密集区,也就是新的下跌下密集峰。
下跌中密集峰
在下跌趋势中,下跌中密集峰具有高密集峰与低密集峰两种属性,简单说就是下跌中密集峰即可能成为后市股价反弹的阻力峰,又可能成为支撑峰。通常情况下,当股价在下跌过程中向下跌破下跌中密集峰后,会在更低的价位处出现震荡整理,在震荡整理过程中如果股价出现反弹,反弹到下跌中密集峰处会遇到阻力。这是因为在下跌中密集峰处云集了新的套牢盘,当股价反弹到此处时必然会受到解套盘的抛压。所以,对于喜欢在下跌过程中抢反弹的短线爱好者来说,一定要密切关注股价反弹过程中上方的筹码密集区,反弹行情很可能在触及上方筹码密集区时,由于解套盘蜂拥出逃而宣告终结。此时我们会发现整个反弹行情经常会走出下跌中继的K线形态,例如下降三角形、下降上飘旗形、上升楔形等典型形态。当股价多次无法成功冲破整理形态上方的阻力线,最后向下跌破形态下方的支撑线时,要考虑及时出局,一轮新的下跌行情很可能随即展开。
反之,如果股价在反弹过程中向上突破下跌中密集峰,之后再次回落到下跌中密集峰价位附近将受到支撑。这是因为此时的中密集峰处累积了大量新进场的筹码,当股价回落到此处时会得到有效的支撑。所以,在下跌过程中,如果股价出现大级别的反弹,并带量突破前期的下跌中密集峰,此时虽然我们不能认定趋势已经被扭转,但是至少表明这段反弹走势维持的时间会相对较长,很可能是一个中线级别的反弹行情。
筹码分布之“下跌下密集峰”
我们通常将下跌趋势中出现的下跌下密集峰看成是换手峰。是股价跌破上密集峰后形成下跌趋势,经过一段跌幅之后,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价位作区间震荡整理,从而形成的相对低位的成本分布状态。原高位密集峰上的筹码经过向下发散,虽然已经被消耗掉一部分,但是仍然存在。
股价(指数)在下跌过程中经历一段震荡整理的走势,在此阶段由于上密集峰处套牢的筹码在此处不断割肉出局,而那些认为股价将要止跌的投资者却在此处不断承接抛盘,筹码大量换手,形成了下跌下密集峰。随着上密集峰筹码的不断减少,下峰的筹码却不断的同步增大。下密集峰的筹码全部来自于上密集峰,是上密集峰套牢筹码移位至下密集峰的结果。
在下跌趋势中,筹码下密集峰上的持仓者的性质极为重要。如果下密集峰的主要承接者为散户,那么意味着下跌行情还将延续。此处的震荡整理很可能只是下跌中继形态,而非真正的筑底过程。
反之,如果下密集峰的主要承接者为主力,则意味着股价极有可能在此处止跌企稳,一轮新的上涨行情正在孕育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投资者对下密集峰股价方向的选择作出有效的判断。
我们不妨结合前期分享的K线形态分析法来共同研判。例如,在股价下跌过程中出现震荡整理的走势,此时如果K线的整理形态出现下降三角形、下降旗形、上升楔形等形态,那么股价在整理之后向下突破的可能性更高。
反之,如果震荡整理过程中,K线出现明显的底部转势形态,例如头肩底、双底、潜伏底等形态,或者是股价走出收敛三角形、矩形等整理形态,但是成功实现了突破。出现这些情况,后市股价反转向上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当股价形成下密集峰后上行反弹又回落整理,此时的下密集峰成为支撑峰,股价回落至下密集峰处将受到支撑。这是因为此时的下密集峰处集结了大量的新的进场者。而当股价反弹至上密集峰时会面临解套盘的抛压,上密集峰成为阻力峰。对于主力吸筹而言,通过股价在上下密集峰之间的反复振荡,最终迫使上密集峰套牢者彻底投降,完成吸筹的准备工作。
笔者公众平台:谋市在人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