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号鸟》》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2018-05-21 17:39:50)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教案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3

   题:童话故事

   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掌握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基于阅读

喜欢阅读,在朗读中感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基于口语交际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基于写话

得写话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独特感受。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童话,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学情分析

故事的内容浅显易懂,学生通过反复的读都能读懂,但对文中蕴含的道理需要老师的启发,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领读,齐读认读17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8个生字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幸福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评价任务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识记17生字,在老师的引导下会正确书写8个生字(检测目标一)

2、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两种鸟对待垒巢的态度,从而明白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检测目标二))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通过评价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及标准

教师活动

 

 

 

 

 

 

 

 

正确认读17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字。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活动

教师出示寒号鸟的图片,学生观察

 

是否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知道这种鸟名字的来历吗?(老师介绍寒号鸟)

环节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活动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拼音自主识字

2.通过领读,开火车读,互读,做游戏等形式识记生字

 

过各种形式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评价目标一)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要求会认得字

活动

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教师书写。

2.提醒易错的地方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展示。

学生规范书写。

(评价目标一)

评价标准: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

教师范指导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环节

了解课文内容,读出角色语气

 

活动一

1. 自由地读课文

2. 同桌分角色读

3. 全班分角色读

4. 学生交流

 

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语气

(评价目标二)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

1.寒号鸟和喜鹊对待垒巢各持怎样的态度?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通过寒号鸟和喜鹊态度的对比,说明寒号鸟怎样?喜鹊怎样?

3.从这篇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节四

课后小结

拓展延伸

 

学生相互交流

 

语句通顺,表达合理即可

1.第二天喜鹊看到冻死的寒号鸟,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2.如果寒号鸟接受了喜鹊的第二次劝告,在那个晴天垒巢了,结果会怎样?

 

布置作业

1. 写本课的生字。

2. 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附:板书设计                                                      寒号鸟

                                                

  寒号鸟        喜鹊  

                                                  懒惰          勤劳

玩睡          垒窝

打哆嗦        住暖窝

最后哀号      熟睡

不幸         幸福

 

反思与评价                              

                                           

1.目标达成情况: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2.教后得与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