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照人溪名万古——纪念民族英雄梅执礼诞辰940周年
(2022-04-27 14:53:17)古道照人 溪名万古 ——纪念民族英雄梅执礼诞辰940周年
儿时除夕夜,父亲提举油纸灯笼,暗淡灯笼上“忠贤堂”三个红漆字在烛光映照下显得眩目,但我只识其字不懂其意。父亲说祖上做过大官,还说了忠臣奸臣什么的,听着云里雾里。后来知道忠贤意指“忠诚贤明的人”,想必堂号的来历极不平凡。直到过了不惑之年,于2010年找到身世宗谱,才知北宋末年户部尚书梅执礼(字和胜,1079——1127,浦江通化黄茅山下人,现兰溪市梅江镇民益行政村梅街头村)乃先祖公。乾隆年间金华知府凌广赤为梅氏祠堂亲自题赠“忠贤堂”。于是我对有关梅执礼的文字信息倍加关注。
梳理宗谱及有关文史,一位似曾相识的历史人物穿越时空,从宋朝历史画卷中款款走来。
乡下孩子,家贫,日耕夜读;27岁(北宋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甲科题名中进士第;进入官场,北进南下复北进(中央到地方又回中央),22年富有传奇色彩的仕途生涯;靖康二年二月二十五日,户部尚书任上为国赴难。
忠诚贤明 高风亮节
《宋史》记载: ……大司成强渊明贤其人,为宰相言,相以未尝识面为慊。执礼闻之曰:“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卒不往谒。历比部员外郎,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孟昌龄居郓质人屋,当赎不肯与,而请中旨夺之;内侍张佑董葺太庙,僭求赏:皆驳奏弗行。迁礼部侍郎。素与王黼善,黼尝置酒其第,夸示园池妓妾之盛,有骄色。执礼曰:“公为宰相,当与天下同忧乐。今方腊流毒吴地,疮痍未息,是岂歌舞宴乐时乎?”退又戒之以诗。黼愧怒。明年,徙滁州,时赋盐亏额,滁亦苦抑配。执礼曰:“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请于朝,诏损二十万,滁人德之。钦宗立,改户部。方军兴,调度不足,执礼请以禁内钱隶有司,凡六宫廪给,皆由度支乃得下。尝有小黄门持中批诣部取钱,而封识不用玺,既悟其失,复取之。执礼奏审,诏责典宝夫人而杖黄门。金人围京都,执礼劝帝亲征,而请太上帝后、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洎失守,金人质天子,邀金帛以数百千万计,曰:“和议已定,但所需满数,则奉天子还阙。”执礼与同列哀民力已困,相与谋曰:“金人所欲无艺极,虽铜铁亦不能给。”而宦者挟宿怨语金帅曰:“城中七百万户,所取未百一,但许民持金银换粟麦,当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责之,对曰:“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顾比屋枵空,亡以塞命耳。”酋益怒,取其副杖之百。执礼犹为之请,俄遣还,将及门,呼下马挝杀之,而枭其首,时靖康二年二月也。是日,天宇昼冥,士庶皆陨涕愤叹。死时,年四十九。高宗即位,诏赠通奉大夫、资政殿学士,谥“节愍”。
咀嚼宋史中的字字句句,禁不住潸然泪下。一位不媚权贵,守正不阿,忠于职守,精于治理,不畏金人,舍生取义的伟岸人物,浮现脑海并跃然纸上。
梅执礼任户部尚书,钦宗颁发的委任书(圣旨)上就有“刚明有守,耿介无私;抱果决之良才,蕴忠贞之硕德”之词。
正如明朝开国元儒宋濂说的:“忠义一激,虽泰山之高不见其形,雷霆之鸣不闻其声,刀锯在前不觉其利,鼎镬在后不知其酷,必欲得死然后为安也。今去之虽数百载,忠刚之气充塞乎天地之间,凛然如生,非烈丈夫能如是乎?使当时纵能屈膝受辱以保其首领,受人唾骂,受人贱恶,虽生百年,又有何益也!”
《浦阳梅街梅氏宗谱》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家族对梅执礼也赞誉有加:“其貌也古,其性也聪 ;才兼文武,学究鸿蒙;事亲克孝,事君克忠;生今之世,得古之风。”赞美有加,惜字如金。
从《宋史》和宗谱中,看到的梅执礼是位:世事洞明,德才兼备,忠诚贤明,高风亮节之人。
青史垂名 世代敬仰
据有关地方志记载:“靖康之难”后,南宋时金华有稽古阁,立仰高堂为梅执礼、宗泽等靖康事变前后金华藉名人塑像祭祀,梅执礼生前执政过的滁州百姓自发为梅执礼绘像立祠,梅执礼的家乡有浦江五贤祠、十三贤祠各予塑像祭祀。能让人像神一样供奉的,八婺大地上能有几人?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的感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南宋李清照的赞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的绝唱,这些千古名句用在梅执礼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梅执礼忠诚一生,贤明一世,青史留册,后人铭记,世代敬仰,日月同辉。
古道照人,溪名万古
一位真正的英雄,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靖康之后,梅执礼忠魂归故里,墓葬浦江通化黄茅山金钢肚(现兰溪市梅江镇梅街头村旁黄茅山)。从此以后,梅执礼出生长大的地方便成梅街,源于黄茅山,流经梅执礼故里的河流便叫梅溪。历经数朝,梅执礼的出生地、墓地引无数政要名流、先贤志士凭吊怀念,并留下众多摧泪缅怀诗文,现撷取部分:
明朝宪副张孟谦《过梅节愍公故宅》:
梅溪倘可作,吾愿溯微湍。
力罢千金括,谋回万胜銮。
孤忠殉社稷,乱石葬衣冠。
依约曾栖处,枫月血尚丹。
布政方孟星《梅街怀古》:
滚滚边尘欲闭天,忠名若个汗青传。
烟菲乌蜀寒梅冢,日落黄茅吊杜鹃。
内阁赵志皋《梅溪吊梅节愍墓》:
匹马梅溪路,黄茅嶂倚空。
尚书留义首,拜罢泣东风。
文士蒋大禄《黄茅山吊节愍公墓》:
万里胡天万里埃,二龙一去不归来。
忠魂犹挟阴风怒,日夜征兵冢树摧。
司马张一儒《前题》:
主辱臣亡事可哀,忠魂何处草成堆。
溪名万古如碑碣,犹识尚书旧姓名。
国朝邑令毛文野《前题》:
国难无如古靖康,忠臣枉死惨非常。
尚书犹有梅家冢,谁说廖廖李侍郎。
浦邑国学生方舒公颂诗:
梅里忠魂骨已尘,草间狐穴旧和新;
书生力极争孤冢,明府多才折党人。
夙昔曾传三异久,于今果凛四知真;
冥冥节愍英灵在,报德应当贡瑞燐。
我曾在北风呼啸的严寒天静静地注目梅花绽放,只因梅溪、梅街在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我曾无数次地探访梅执礼故里梅街,我也曾无数次静静地凝视清澈流淌的梅溪水。
我会想起梅执礼深夜人静就着油灯,在摆满《诗经》、《易经》、《周礼》、《论语》《孟子》……等书籍的案几前苦读;
我会想起大雪封山时,“亲老无以为养”的少年梅执礼艰难翻越横亘桐坞岭,以诗谒县宰说“有令可干难闭户,无人堪访懒移舟”;
我会想起梅执礼与志同道合好友探讨《易经》;
我会想起梅执礼中榜题名时的踌躇满志;
我会想起梅执礼步入仕途后因国家利益受损而得罪上司后的苦闷;
我会想起梅执礼赴藓州、滁州任知州时体恤百姓、为民请命,一心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我更会想起梅执礼就义前回家乡托付堂兄弟照顾好自己老母亲时忠孝难全的矛盾…..
也许是文人骨子里的品格注定了梅执礼一生的不凡与悲壮,也许是历史的节点选择了梅执礼,选择忠诚社稷、忠诚人民的梅执礼在山河破碎、国家内忧外患时舍生取义。我无意揣测900多年前的先祖心迹,我也无意评判宋朝的社会制度。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代人、每个人都有专属于时代赋予的独有的责任与使命。
(作者梅以剑,梅执礼嫡系后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