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唐伯虎墓志并銘》
(2018-11-03 11:02:14)| 分类: 墓志碑文制度 | 
【明】祝允明 
唐子畏墓志并銘(唐伯虎) 
唐子畏墓志并銘
穆天門兮夕開纷,吾乘兮归来睇。桃夭兮故土回,风衝兮兰玉摧。不兜率兮猶裵回,星辰下上兮云雨漼。椅桐轮囷兮稼无滯。穟孔翠錯璨兮金芝葳蕤,碧丹淵涵兮人間望思。
《怀星堂集》卷十七    (明)祝允明 撰  
祝允明(祝枝山)为唐伯虎写的墓志铭《唐子畏墓志铭》
唐子畏墓志铭
穆天门兮夕开,纷吾乘兮归来。睇桃夭兮故土[56],回风冲兮兰玉摧[57]。不兜率兮犹裴回[58],星辰下上兮云雨漼[59]。椅桐轮囷兮稼无滞穟[60]。孔翠错璨兮金芝葳蕤[61]。碧丹渊涵兮人间望思[62]。
[1]微:无,非。
[2]颖利:谓聪明拔尖。
[3]度越:超越,超过。
[4]童髫(tiáo)童年。髫,指童子下垂的头发。
[5]屹屹:高耸出群的样子。
[6]弘舒:扩大舒展。
[7]都聚:都市。 
[8]无外:不排斥万物。
[9]契:投合。
[10]场屋:指科举考试的考场。
[11]贾(g)业:从事商业。
[12]落落:不在意的样子。
[13]时业:举业。
[14]褫(ch):剥夺。襕(lán)幞:襕衫和幞头。襕衫为古代士人之物,明时为秀才举人的公服,幞头是士人所戴的帽子。
[15]科策:指应付科举考试的书策,即下文所说的“目不接其册子”的“册子”。
[16]泮(pàan)庐:即“泮宫”,古代的学官。
[17]大比:明清时称乡试为大比。
[18]墐(jìn)户:用泥土涂塞门窗。这里谓紧闭家门。
[19]毛氏诗:即“毛诗”,指秦汉间人毛亨和毛苌所传的《诗经》。
[20]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当时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21]翻(fn)讨:反复研讨。
[22]祗:只。时义:时文之意。
[23]戊午:弘治十一年(1498)。
[24]应天府:府治今江苏南京,这是乡试。
[25]己未:弘治十二年(1499)。
[26]与主司有私:据《明史•文苑传》载,当时主司为程敏政,“敏政总裁会试,江阴富人徐经贿其家僮,得试题。”
[27]礼闱:明清时礼部试进士的地方。
[28]亟:急。
[29]掾(yuàn):掾吏。
[30]扁舟:小船。祝融:祝融峰,湖南衡山的最高峰。匡庐:即江西庐山。天台: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北。武夷:武夷山,在福建崇安县西南。
[31]彭蠡:彭蠡湖,即鄱阳湖。
[32]蹔:同“暂”。
[33]旧绪:旧业。
[34]玄蕴:玄妙深奥。象数:《周易》中凡言天日山泽之类为象,言初上九六之类为数,用以占卜吉凶。
[35]律历:历法。
[36]扬马玄虚:指汉代扬雄的《太玄》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邵氏:指邵雍,字尧夫,宋代理学家。声音之理:邵雍《笋山击壤集序》说:“怀其时则谓之志,感其物则谓之情,发其志则谓之言,扬其情则谓之声,言成章则谓之诗,声成文则谓之音。“
[37]风鸟、壬循、太乙:都是古代的占卜之术。
[38]精谛:精审。
[39]王文恪公:指王鏊,字济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成化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博学善文。死谥文恪。予可:赞许。
[40]歆:羡慕。
[41]媢(mào)嫉:嫉妒。
[42]矫:矫饰。
[43]菑:同“灾”。
[44]特:谓卓异之才。
[45]尘土物态:谓尘世小人的一般情态。
[46]白氏: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其诗以通俗著称。
[47]璀璨:喻色彩鲜明。
[48]乞梦:求梦。九鲤神:九鲤湖之神。九鲤湖在今福建仙游县北。传说汉代元狩间,有何氏兄弟九人炼丹于此,丹成,各乘一鲤仙去。
[49]成化六年:相当于公元1470年。成化为明宪宗年号。
[50]岁舍庚寅:岁星次于庚寅,也就是庚寅年。
[51]嘉靖癸未:嘉靖二年(1523)。嘉靖为明世宗年号。十二月二日:相当于公元1524年1月7日。由此可见唐寅卒年若以公历计,则应是公元1524年。
[52]继:继室。
[53]偈(yi):梵语“偈佗”的简称,佛经中的颂词,四句合成一偈。
[54]般饮:即“般乐饮酒”,语见《孟子•尽心上》。般,大。
[55]难兄弟:即“难兄难弟”。意谓兄弟俱佳,难分高下。语见《世说新语•德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56]睇(dì):斜视,流盼。桃夭:《诗经•周南•桃夭》诗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里借谓死者留念故乡的美景。
[57]回风:旋风。
[58]兜率:兜率天,佛教所说的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后因泛指人死后所登的天界。裴回:同“徘徊”。
[59]漼(cu):深积的样子。
[60]椅:木名,又叫山桐子。木材可作小家具。轮囷:高大的样子。穟:同“穗”。
[61]孔翠:孔雀与翠鸟。错璨:交相辉映,鲜明灿烂的样子。金芝:仙草名。葳蕤(wi ruí):草木茂盛的样子。
[62]碧丹:指天上的宫殿。渊涵:幽深的样子。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于旭、素,但在宋人影响下,又自成一格"。
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前一篇:[转载]嘉泰吳興志上
										后一篇:《辽状元表》
					
 加载中…
加载中…